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發展,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從而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成效。這既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生物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通過我校的課堂改革和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一堂成功的生物課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 課堂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參與者,學生盡管是課堂上的被引導者和知識的接受者,但他們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非常重要。新課程倡導師生多向交流,即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這樣教師不再高高在上,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同時,課堂上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切之情,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成效。
二、 課堂中靈活運用教學設計
1.備課
在傳統教學中,備課僅僅是強調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雖然教師起到了教授知識的作用,卻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揮。新課標除了要求教師掌握教材、備好教材的同時,還要盡量收集制作一些教材上沒有卻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教師只有在備課中進行大量的閱讀查證,上下求索,才可以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將實際聯系理論,使課堂生氣勃勃、妙趣橫生。同時,也要求教師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懂得因材施教、分層次備課,善于把握不同類型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和教師產生共鳴。
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也包括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的培養。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備課必須思考的問題。
2.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導入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努力用最精彩的導入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學習“伴性遺傳”時,我通過《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來引導學生:“如果林黛玉是色盲,她和賈寶玉假如真的結婚了,那么他們所生的孩子中會不會出現色盲?如果出現,應該是男孩還是女孩呢?”這樣學生們的興趣大增,討論激烈。
又如,在講授“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課時,利用世界杯的一段視頻讓學生觀察球員之間是如何傳遞信息及自身是如何處理信息并迅速做出反應的。這樣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可以組織相關的討論,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相信經過學生自己的學習與討論,對知識的理解一定優于教師“填鴨式”的講授,同時讓他們感受到生物學中蘊含無窮奧妙,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3.提問
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將學生引入課堂,而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需要課堂提問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問題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其中,教師能否提出好的問題是教學的關鍵。要提出好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能夠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之中,讓學生自己思考,自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提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學習“生態系統的結構”一課時,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動物園里飼養著各種動物,也栽培了多種植物,一個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是一個系統嗎?全部動物和植物是一個系統嗎?”問題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內容,自己去書本中尋找答案。但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概括性和新穎性,同時也要注重問題設計的效益,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入手,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設計出關鍵性問題。
三、 課堂中應用多媒體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走進千家萬戶,也走進了課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所設計的問題予以展示,改變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形式。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既能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又能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傳統的中學生物教學模式無法為學生展現自然界生物的千姿百態,而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既能夠拓展課本知識體系、教學時間和空間,又能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與外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是一種獨特的教學過程,從中可以體會到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是未來中學生物新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當然,隨著觀念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技術的進步,如何利用好多媒體進行教學還需要深入的探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廣大中學生物教師應不斷實踐創新,真正實現中學生物教學的現代化。
(責任編輯 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