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培養人才的需要,新課程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對于高中生物而言,探究式教學方式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嘗試,因為它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就要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以問題為主線來開展教學活動。
一、 發現問題,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探究
“問題”指引著學生進入探究式學習的狀態,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問題是引子,帶著問題學習,可以使學習具有目標指引,目的性相當明確,可以作為學習的一種動力;第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存在的問題,學生要發現問題,然后提出來并加以分析,最后通過自己的力量、老師的指導和與同學的合作,最終解決問題,收獲知識。
1.設計問題
問題的設計必須圍繞生物教學的目標展開,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設計不必求多,但是一定要精練。問題應該難易適中,是學生經過一定的思維過程才可以思考出來的;問題的深度是逐漸增加的,需要學生思考,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問題的設計要具體也要開放,使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備。
2.提問講究技巧
首先,提問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要以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參考標準;第二,提出問題后要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第三,要對全班學生一視同仁,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3.鼓勵學生提問
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喜歡提問,是積極學習的表現,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并適當地對提問技巧進行提點,培養愛問問題的學生。
4.教師要學會傾聽
學生的提問和回答問題都是思維的呈現,教師要善于傾聽,理解學生的提問角度和答題的特點,發現學生思維的局限,找到癥結以便對癥下藥;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發言。
二、 提倡先自學,后教學的教學方式
將現成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并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形成惰性,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先進行自學。所謂自學不是學生孤立地進行學習,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干預下進行主動學習,整個自學的過程包括學生了解教材、進行思考、發現問題、與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過程進行調控和監督,發現自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后教學”收集資料。
在自學的過程中,首先是閱讀教材。教材中的生物基本概念往往用黑體字標注,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側重地進行閱讀;在高中生物的新教材中,設置了許多圖表,比如結構圖、曲線圖、模式圖和示意圖等,其中包含著許多課文中沒有給出的知識點。因此,發掘圖表中的信息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讀圖的一般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過濾掉次要的信息,而獲取主要的、有用的信息;并將收集到的信息經過壓縮,用簡練的語言加以表達,使無序的信息有序化,并將分散的信息做一個歸納總結,使通過圖表獲得信息系統化。
開展探究式教學,并不是將教師的講課排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將自主探究式教學和傳統的接受式教學結合起來,因為高中生物學習的難度較高,只靠自學是不夠的。教師的教學要把握一個“度”,什么時候進行教學點撥、點撥的程度如何都需要一定的規劃。比如,當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做輔助時,教師應該講解這些背景知識;當原來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新知識的學習時,教師應該做好新舊知識結構的過渡教學工作;當學生遇到難題,教師應該進行思維的提示,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找到解題思路;當學生的學習過于死板而缺乏靈活性時,教師應該提點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綜上所述,學生在進行自學、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時,教師的適當提點能夠起到“撥開云霧見青天”的功效。
三、 重視探究的過程,親身體驗學習
探究式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培養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來探尋未知的生物領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面都有所拓展。高中生物教學已經不是讓學生去記憶死的知識和理論,而是學習科學探究。高中生物教學中,首先應該對生物科學史有個總體的了解,理解生物科學的本質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第二,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有條件的可以參加其他實踐活動,真正體會生物的科學研究過程,有了切身的體驗,學生就會更清楚生物的原理,掌握的知識也更加牢固;體驗的過程還會促進學生的自我思考,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足夠的知識來應對各種考試,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學習生物所必須的思維和方法,是應該提倡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