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走向已成為熱點問題。但是,要想突破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和影響,廣大教師應就認清初中生物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總結幾點論述如下。
一、運用實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實物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是實物更直觀、更形象,比教師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執教“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時,要求學生從家里帶一些蠶豆、空心菜、大蒜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實物來,對比學習。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另外,在教學《鳥類的生殖與發育》時,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了煮熟的雞蛋和新鮮的生雞蛋,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雞蛋卵的各部分結構,由于雞蛋是學生常吃的東西,但是大家基本上沒有這么細致地觀察過它的結構,所以學生觀察的熱情都十分高漲。隨著觀察的不斷深入,本節課的學習難點和重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生物的樂趣。
二、利用熱點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社會熱點問題是學生喜歡的話題,也是樂意去關注的話題,容易開拓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比如說,在學習《傳染病》這一課時,學生對“艾滋病” 、“手足口病” 、“非典”等疾病感到害怕,且好奇,但是在講述這些疾病的相關知識之后,學生也就不覺得這些疾病有那么可怕了,因為這些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在學習這些知識之后,可要求學生為地震災區的防疫,設計一些應急預案,學生的應急預案編寫得五花八門,也讓我大開眼界,驚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再如,在教學《人體的消化和吸收》的時候,就提到“三鹿奶粉事件”。然后讓學生去調查和了解為什么三聚氰胺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對整個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掌握了為什么奶農可以利用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質的含量這一知識。這樣,不僅活躍了生物課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三、運用生物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驗是生物課中常見的內容。但生物實驗大多比較枯燥,很多學生對實驗的興趣不濃,有的學生甚至一提到生物實驗就頭疼。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其實生物實驗課并不一定要上得那么枯燥,可以讓生物實驗課充滿樂趣。
比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時候,可事先準備好一些洋蔥、包菜、小青菜等常見蔬菜,讓學生觀察哪些蔬菜的葉子從里到外都是綠色的,觀察哪些蔬菜的葉子從外到里顏色越來越淡。在觀察結果出來之后,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會通過觀察和實驗去探索生物學的奧秘,并通過實驗操作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最后得出:“光對葉綠素有影響”“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總之,只要給學生足夠的實驗操作機會,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實驗,實驗課就會變得精彩。
四、運用故事和笑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故事和笑話是每個人都十分喜愛的,初中生也不例外。為了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不妨多引入一些故事和笑話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動物的運動和行為》時,給學生講了個笑話:“一天,蚯蚓兒子覺得自己一個人太無聊就把自己一分為二,打乒乓球去了。蚯蚓媽媽覺得這個創意不錯,就把自己分成了四段打起了麻將。此時,蚯蚓爸爸也忍不住了,索性把自己分成了二十二段想去踢足球。蚯蚓媽媽一看,這可不得了,這不是變成碎末了嗎?蚯蚓爸爸喘著氣說,我本想搞個足球賽的,哪知道會弄成這個樣子。”同學們聽后大笑起來,紛紛問:“蚯蚓真可以再生嗎?”通過這樣的笑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更有興趣了,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
五、結語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內動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策略還有很多。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廣大同行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23—235.
[2]葉佩珉,劉恕.生物學課程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48—63.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