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青少年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信息技術學科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教師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尤其是信息技術教師,更要不斷地學習和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德育方面的理論知識,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網絡道德修養。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在上機教學中要教育好學生愛護學校機房的一切設備,在操作過程中要強調各項注意事項,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在開學第一堂課,首先應該給每位學生安排好上機座位表,并認真學習機房的管理制度,嚴格遵守學校課堂紀律,不得在機房隨意跑動、大聲喧嘩,遇到問題請及時報告老師;上機時要按程序正確操作,認真完成本節課的上機作業并做好筆記;課后要按正常操作關閉好計算機、擺放好鍵盤和板凳,方能離開電腦室,若有損壞或故意損壞機房設備的,一經查實,視情節輕重程度由學校給予相應處理。
三、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
現在的中小學生法制意識淡薄,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經過認真考慮,造成嚴重后果才后悔。據統計,現在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其中與計算機網絡有關的已占到了75%—80%,受害者也是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學校都聘請了本地的派出所所長或司法所所長為法制副校長,在每個學期開學到學校進行法制教育講學,列舉一些未成年違法犯罪的案例,給學生們敲敲警鐘。同時,我國在1997年已經把計算機犯罪列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同樣,我們更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穿插或滲透一些計算機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等內容,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增強自身保護和防范意識,做一個文明的好學生。
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立志為祖國效力。所以,我們每個教師都要充分發掘學校教育中深深蘊藏著的、我國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物質、精神底蘊,用傳統科學文化中精華的內容去進行直接的愛國主義教育,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時常會設置一些有關天文、地理、建筑等方面的實物知識的單元活動,這些傳統的物質文化中,蘊藏著中華民族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巨大的貢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與智慧。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傳統物質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并有機地將它們融匯在教學當中以喚起年青一代的精神力量。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
首先,教師要做好網絡道德的宣傳工作,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網絡中的“垃圾”,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思想,使學生做到文明上網,從而提高對網絡道德的認識。其次,要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網絡信息意識,使學生自覺選擇正確、健康的信息,抵制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的侵害。最后,要培養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全面理解在信息活動中要承擔的義務與責任,在網絡公共場所表達個人觀點與看法時要慎重,不發布傳播謠言、虛假信息等有害信息,更不能在網上充當“黑客”傳播計算機病毒。
六、要培養學生熱愛社會
當今社會要求人們應該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學習PowerPoint時,筆者做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遠離網吧,珍惜前程”的幻燈片,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對社會的熱愛,要求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集體、社會、國家負責。作為學生,首先要遵守班規、校規、校紀,做一名優秀的好學生;作為一名中國公民,更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做一名“四有”新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奮斗。
七、加強學生網絡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網絡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表現,是計算機網絡和心理教育的整合。在教學中,往往有一些情感教育的丟失,取而代之的是文字、圖片、動畫等。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互動時要考慮到把情感教育帶進去,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到溫暖,從而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首先,要改變重“知”輕“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將情感教育納入信息技術網絡課程教學體系中,并研究相應的實施模式;最后,需要優化信息技術網絡課程設計,加強學生的情感參與。
(責任編輯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