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能力的核心是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能力作為個性心理特征具有層次性,這種區(qū)分主要是通過數學思維品質來確定.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上,往往要抓住數學思維品質這個突破口,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使學生能夠從大量的事實中抽象出研究對象的本質,概括出所需要的結論,進而進行有效的分析推理,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
一、學困生的思維特點
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學困生思維有以下特點.
(一)缺乏深刻性
1.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有愛好才能積極地思考,才能深層次地探究.課堂上,學困生對教師的講解,很少專心地聽,對解題步驟及概念分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玩手機,睡覺,思維不集中,對教師的提問,布置的練習總是漠不關心.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愿意弄清所學內容,馬虎應付,抄襲了事,解題依據不能搞清,解題步驟不符合邏輯性,對于公式概念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
2.學習習慣差
初中內容少,教學任務較輕,教師把問題講得較細,學生不思考,只需按教師的方法做熟練足,就可以應付考試.學生在初中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及方法,在高中是很難糾正.
(二)缺乏靈活性
1.運算能力差
數學符號的相互轉化不能自如用運,運算能力差,是制約數學學習的一大障礙.在運算中,高中要求的不再是簡單的運算法則應用,而是要求理解掌握計算的方法原理,如構造法、拆項法、變量替換法等.高中數學的抽象性及語言的精煉性給學困生帶來了困難,例題當中的條件,學生不能正確轉化,如立體幾何中的三種轉換:圖形、語言、數學符號等,在不同的情況下,他們的性質體現形式不同,這就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到位,才能正確選擇.
2.知識框架沒有形成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把需要記憶的概念公式定理等理解好,所以也就談不上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還有部分差生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對所學的知識不思考、不歸納整理,總是零散地儲存在大腦里,不能形成正確的知識框架,用時無頭緒,更談不上靈活應用.
二、提高學困生思維品質的對策
(一)在概念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經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
1.創(chuàng)設直觀的問題情境,在立體幾何教學中,通常用運教具,如正四面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棱柱等體現點線、點面、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關系,學困生在理解概念時,由于比較直觀,所以容易掌握.
2.應用有趣的生活材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困生缺乏學習熱情,教學中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例引入教學,使學生從情感上消除對立情緒,喚醒學習熱情.
3.運用新舊知識對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概念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比較法,通過個別例證分析找出一般的、概括的、知識與問題情境之間的聯系,找出新舊知識間的共同因素.因為新舊知識間的共同要素越多,學生越容易掌握,通過大量事實比較,學生才能獨立分析和思考.
(二)例題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開啟數學寶庫的金鑰匙.它為分析解決問題提供了指導和解題策略.所以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學會分析已知、未知數及所求結果,讓學生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歸納類比聯想,提出各種解題策略,用數學方法獲取深層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法.
2.規(guī)范解題過程,由于差生大部分比較懶散,好的學習習慣也沒養(yǎng)成,所以教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格式把自己的思維活動展現出來,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性.
(三)注意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該慢時要慢,該強調時要強調,注意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要時增加一些名人趣事,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四)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學會應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時要注意梯度,分層處理.對差生,要加強輔導,督促他們完成.
(五)用愛心感化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差生都有較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多關心多愛護,說話時要注意方式策略,不能刺激他們.學生稍有進步,要及時鼓勵肯定.平時要多與學生交流,盡可能成為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苦和樂,這樣學生才原意親近你、接受你的建議.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