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與矯正是優化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需手段。“反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外在表現,并獲取其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學習中的困難、缺陷、進度、理解程度等?!俺C正”是指針對從學生中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診斷,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糾正教學中出現的偏差,實施補救措施,也就是給學生第二次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正確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學內容。顯然,二者相輔相成,反饋為矯正提供依據,矯正為反饋服務。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反饋的有效途徑與矯正的良好方法。
一、注重師生交流,暢通反饋渠道
要順利實施反饋矯正,師生間就必須建立暢通的反饋渠道,常規教學過程中反饋的渠道和途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上課前“未雨綢繆”
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備課時,必須鉆研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在聯系和編寫意圖、目的、要求及重點難點。還必須研究自己所要面對的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能預測到課堂上所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設計教法。發揮學生主體及教師主導作用,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勤于觀察思考,逐步學會換位思考,能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設計教案。教案編寫要以人為本。備課時,應與同組其他教師共同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并不斷反思、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優化自己的教案。
(二)教學中“察言觀色”
上課是獲取信息的主渠道。首先,在課堂上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應,從學生的眼神、表情等外在表現中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準確及時地調節,對一些問題及錯誤及時加以矯正。否則就會出現反饋不及時以至于要等到批改作業或閱卷時才發現問題,造成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其次,也可通過提問、練習,板演、分組討論等環節進行教學反饋與矯正,這些方式得到的反饋信息具有簡潔、及時、準確的特點,還可暴露思維過程、揭示思維方法,這樣便于有效矯正。最后,在教學反饋和矯正時,既要注重情感交流,還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適時適度的手勢,是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能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使教師的講解激情滿懷,且重點突出。
(三)課堂外“亡羊補牢”
反饋信息,還可從課后作業、周練、單元測試、期中期末考試中獲取。首先,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使其系統化的重要途徑,是課外反饋的主渠道。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應盡量做到全批全改,注意分類統計、分析研究,并做好記錄,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講評,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測驗和考試所反饋的信息更具有集中性、比較性,能較準確地、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提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掌握程度,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問題多,教師要注意整理歸類,及時總結教學工作中的得失。最后,課后反思、小結。下課后,對上過的內容,教學流程,重難點問題的處理方法,教學效果等進行及時總結梳理,并適當記錄,這樣既便于下節課的教學矯正,又可作為下一次再教時的重要參考資料及教學經驗。
二、找準問題實質,按需“對癥”矯正
要使教學矯正效果好,必須準確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個人認為,做好教學問題的矯正工作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從反饋問題的主體來看,針對具體問題,采用個別、集體、自我、相互矯正
1.少數人的問題個別矯正,群體性的問題集中矯正
教師在作業批改及試卷評講時經常會發現,有些試題錯誤率很高,一個班幾乎全錯了,還有一些試題只是個別同學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個別同學的問題,可利用課間或自習課等時間進行個別矯正,不宜課堂集中矯正;對于大面積、群體性問題要在課堂上集中矯正,找出錯誤的原因,精講辨析,理解內涵與外延,讓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簡單問題自我矯正,一般性問題相互矯正
在練習及測試評講時,如概念、公式、條件等簡單問題可以讓學生自我矯正;個人思考有障礙、困難時,可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共同解決。
(二)從反饋教學內容來看,對于概念、規律、方法、技能等應采用不同方法矯正
1.概念性問題對照矯正,技能性問題逐步矯正
物理上有許多相關的物理概念,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由于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經常將它們之間的變化關系簡單化,常犯張冠李戴的錯誤。如在使用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速度偏向角”、“弦切角”等概念時,常易出錯,這時應對照幾何圖形,引導學生比較概念,找出其異同點。至于利用兩個概念求解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問題,則屬技能性問題,需要適當練習,逐步矯正。
2.規律性問題重點矯正,方法性問題專題矯正
例如,對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偏轉問題,可先借助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運動進行基本規律的推導,如加速度、沿電場方向偏移量、速度偏向角等,再進行推論性規律推導,如速度偏向角和位移偏向角關系,不同帶電粒子經過同一個加速電場和偏轉電場后的軌跡等。由基礎到一般,逐漸深入,層層推進,這類規律性問題要重點矯正。在講解如何處理帶電粒子在有界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問題時,一般方法是:定圓心、找半徑、畫軌跡。而定圓心又有不同方法,如中垂線法、角平分線法、量取法等等,這類問題可以通過專題講解及訓練來矯正!
3.規范性問題滲透矯正,思路性問題逐步矯正
在模擬考試閱卷過程中,閱卷人員發現:很多學生因解題不夠規范、解題不完整而失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意板書的規范性,同時要保證每節課至少有一題有完整的解題過程,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還會發現:對計算題,很多學生的答卷是空白的,問其原因,學生說不會,無從下手,沒有任何契入點。如果把題目分割,降低教學起點,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同時緩坡度,即增密問題臺階,延緩問題梯度,給學生向上攀登的腳手架,學生也能一步步解答。這時教師知道問題出在知識的綜合運用上。沒有解題思路,對學生來說是很難跨越的一個障礙,也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難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解題思路的教學,在講解題目時,要先分析解題思路,在解完后,讓學生復述解題思路。解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一點一滴地滲透給學生。
4.技巧性問題重復鞏固,粗心性問題引導矯正
在高考中,往往比的是速度和準確度,在平時測試時,要強調解題速度,能在課上測試的決不讓學生自由做。在上課時,可以出一些少而精的題目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平時練習時可對他們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是合理安排時間,一般來講,先易后難;二是平時做練習時要控制時間,不能養成拖拉的習慣。在平時讓學生做練習時,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限制時間做。在每次考試后,都有不少學生把會作的題算錯了,歸為粗心大意。確實人會有粗心的時候,但基本功扎實的人,出了錯,會很快發現,很少因“粗心”而出錯。但有些學生出錯就不能簡單地歸納為粗心,教師應該及時向其指出錯誤的真正原因,即基本功不扎實,才導致這樣的錯誤。
(三)如果反饋的問題是由學生差異等原因引起的,我們應該針對其產生的原因,從學生認知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出發進行合理矯正
1.區分差異,分層矯正
不同學生,由于年齡、基礎、智力、興趣愛好、心理準備和觀察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對知識的接受、掌握、理解也不相同。教師在教學矯正時,應關注、考慮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幫助學生克服觀察障礙,分層設立臺階,量力而施,讓學生各盡所能,學有所得。另外,教學的內容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在講課的時候就應該抓住重點的、反應本質屬性的內容,并加以強調,區別那些非本質、容易混淆的現象。
2.頻繁問題變式矯正
在平常的教學中,有些問題學生經常出錯,如在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及誤差分析實驗中,有伏安、伏阻、安阻等多種方案,且每種方案又有多種方法進行測量值與真實值的比較及誤差分析。因此該實驗考察范圍較廣,學生掌握也較難,出錯較多。對這個實驗的有關差錯進行矯正時,可從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進行矯正。
3.習慣問題針對性矯正
有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笨梢娏晳T的重要性。但在平常教學測驗中,經常會發現這樣一些不良習慣,如畫圖不用鉛筆、直尺,導致所畫的直線不直,圓形不圓,虛實不分,書寫不規范,讀題時“一目十行”,粗枝大葉等等,對于這些不良習慣的矯正,要有針對性、注意及時性,疏堵并重。
總之,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持續不斷地反饋矯正是根本。因此,反饋矯正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應做到反饋有“道”,矯正有“法”。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