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探究式教學逐漸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一地講授,學生也不再是簡單機械地接受,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獲取知識,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部驅動力。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探究式教學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更需要學生的興趣。因為當學生對探究的課題產生興趣時,會積極思考與所要探索課題相關的問題,這樣,探究教學就能有效推進。因此,教師要想有效開展探究式教學,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為此,一方面,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另一方面,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用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學習動量定理時,為了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可在上課一開始就給學生提出問題:“假如一個生雞蛋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至地面,結果雞蛋會怎樣?”“雞蛋肯定會摔碎”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接著繼續追問:“如果在地面上鋪上一層厚厚的棉被或者海綿,雞蛋還會碎嗎?”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會碎”,而當追問其中的原因時,大部分學生又都語塞了。由于這幾個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激發了起來,這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投入到探究思考活動中來,從而為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意避免探究過程中的形式化
一般來說,在探究式教學中,往往有幾個固定的步驟,即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提出假設、進行驗證、得出結論。這些步驟的確立是為了使探究活動更加嚴密科學。然而,很多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一味地強調探究活動的幾個環節,無論需不需要都要把這些步驟逐一過一遍。很多時候,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步驟,也在教師固定的思維下生硬地開展。這樣不但無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同時也讓整個探究過程顯得生硬別扭,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必要過分地形式化。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一定要把這幾個步驟做足,應當根據具體的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舍取。例如,在探究“曲線運動速度方向”時,就沒有必要再進行猜想和假設了,可以把猜想和假設環節省略,而讓學生直接帶著問題進行實驗,然后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得出結論。
三、教師要適當引導
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相比,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容易得到體現,從最初的提出問題、進行猜想、提出假設,再到后來的驗證、得出結論,探究式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說,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師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在探究過程中,對于一些較為簡單的探究課題,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究。例如,在探究“影響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羽毛和石頭或者是紙片和紙張的下落情況,輕松地得出物體下落速度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空氣阻力等有關的結論。然而,當學生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探究活動時,則需要教師從旁引導。例如,在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時,如果沒有教師的從旁指導,很少有學生會猜到彈簧的勁度系數,這樣,學生的探究活動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像這種具有一定難度的探究課題,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保證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
四、在評價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
評價環節是教育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環,恰當地評價活動,可對之前的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鞏固和提升作用,反之,不恰當的評價則有可能降低教學的質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經驗、知識基礎、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更容易凸顯出來。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并且很多時候,越熱衷于探究的學生,越容易出現錯。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認真地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不但要幫助學生及時找出錯誤的根源,進行糾正,同時,還要從錯誤中生成一定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每一次錯誤都變成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除此之外,還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情感上給予正面的評價,無論探究活動科學與否,都要肯定學生敢于大膽探究的精神,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發揚探究的精神,逐漸提升探究能力。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