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物理成績容易兩極分化,有的在初中成績不錯的同學不知不覺間就退步了,也有少數原先成績中等的同學成績進步較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這兩種因素相互支持,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既要循序漸進,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提高物理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者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究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激發興趣是促使學生學好物理的先決條件。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永恒的動力。教師通過巧妙的預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學習,積極探索,保持學習的持久性,從而進行創造性學習。
1.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材每一章節的開篇都有一小段序言。比如牛頓都沒有發現電現象,磁現象,引導學生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去研究電磁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動力;再比如在學習磁場之前,可以借助視頻觀看一下候鳥和海龜經過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長途跋涉,卻不會迷失方向,秘密在哪里?信鴿經過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飛翔,也能到達目的地,難道僅僅靠它頭腦去記憶沿途的參照物嗎?秘密在哪里?借助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動物不迷失方向的秘密,原來是它們對地球磁場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拓寬知識面,交流日常生活中人類對于磁場的利用情況,比如磁卡,磁盤,磁帶等等,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既神奇又重要,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每個章節開始的時候,盡可能利用實驗、視頻、故事等把復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滲透歷史,激發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歷史,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歷史,有時會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關于物理學史的故事,物理學家的故事,可以讓學生高屋建瓴,對物理學的歷史沿革和發展脈絡有整體上的把握。有利于學生理清物理知識的脈絡。如果和中國的一些歷史故事相結合,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學到浮力的時候,可以利用“曹沖稱象”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歷史和物理的互相補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
3.利用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學科有很多實驗,學生對動手操作實驗,興趣很高。因此教師千萬不要怕麻煩,而應該把學生帶到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室中的器材,借助實驗,把教材中涉及的物理學概念直觀地顯示在學生的眼前,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自己動手,大膽地實驗。實驗室的實驗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總是落后于時代,要把握時代、科技脈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重視學習方法指導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在教學物理之前,要精心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法和學法。做事情,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方法對頭,就會少走好些彎路,如果方法不對,也許就會犯南轅北轍的錯誤。因此教師備課時,要巧妙預設,使用的教學方法,既要照顧到成績好的學生,還要兼顧后進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有跳一跳能夠到的可能,只有這樣才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例如在教學物理學概念時,如果只用講解的方法,學生可能會感到太枯燥,難以理解。如果能夠穿插一些故事、視頻、畫面,也許概念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
三、重視民主課堂氛圍的營造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心情放松,而心情放松就可能思維活躍。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智力看做是種子,學生的情感看作是土地。形象地說明了智力和情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物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的言行能夠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精神飽滿,語言幽默,學識淵博,能夠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關鍵時刻一語點醒夢中人,學生就會覺得收獲良多。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肯定會大大增強,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肯定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物理課堂的高效就不再是口號,而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