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位于株洲的57歲的鄒新華在朋友介紹下,前往湘潭一家私人針灸診所醫治自己的肩周炎,然而數小時以后開始出現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而后被家人送進醫院。經診斷表明,針灸師刺穿了鄒新華的肺尖。
針灸,這種歷史悠久的中醫療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很多人在選擇這種治療方式之前并不了解針灸常識,造成了很多潛在的風險。那么,應該如何保證針灸治療的安全性呢?
因人而異,切忌盲目針灸
中國是針灸的發源地,也是針灸研究和應用最多的國家,對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療,很多人都愿意去嘗試傳統中醫針灸療法。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主任東貴榮教授介紹說,從針灸的性質來講,是通過調節人體的自身系統,增強免疫力,來協調自己內在環境的平衡,出于這個道理,他的適應范圍就很廣,大部分都能應用針灸來治療。頸椎病、腰椎病、痛經、三叉神經痛、頭痛等痛癥針灸治療效果都非常好,還有中風病的癱瘓、尿儲留、吞咽困難,以及一些女性更年期綜合癥,針灸抗卵巢早衰、針灸抗不孕癥,療效也是非常好的。
但是否采取針灸治療,也要看自己是否屬于針灸的適用人群。和平里醫院針灸科室醫生韓峰表示,近年來,針灸減肥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但患病的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是不能采用此減肥方法的,否則病菌通過打開的穴位進入身體,可能引起病情加重。“另外,懷孕3個月以內的女士下腹部禁針,懷孕3個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針灸;有皮膚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灸;具有出血傾向疾病及貧血,以及義務獻血未滿一個月的人也不能進行針灸治療。這些都是需要需要了解的針灸常識。”韓峰說。
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和執業醫生
如今很多醫療機構都在開展針灸療法,一些患者覺得去醫院麻煩,會就近選擇私人診所,但是部分私人診所沒有正規的醫療條件,針灸操作人員也沒有行醫資格,這就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正規的醫療機構,針灸用具都經過徹底的消毒,東貴榮說,現在都主張用一次性針,直接經過消毒而滅菌,應用以后就廢棄了,防止交叉感染,但是成本也比較高。如果針灸治療場所衛生條件不合格,或針具未經嚴格消毒和檢查,很可能會導致患者感染。若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于檢查,甚至會出現斷針的情況,也就是針體折斷在人體內。
2009年,上海的一位男性患者,在家中自行針灸治療時,針灸針從臀部左側刺入,在旋轉針時突然尾針斷裂,近8厘米長的針灸針全部殘留體內。當患者來到上海市八醫院就診時,專家刑光富和外科醫生史常文都十分驚訝:“一周內,針灸針從臀部左側,經盆腔、腹腔、移動到腹部肚臍眼處,斷針在體內移動這么長的距離,實屬罕見。”幸運的是,斷針在移動時沒有刺破體內的血管或臟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上海市市八醫院迅速成立了特別治療方案與手術小組,醫生運用“人體異物坐標定位器”和特制異物鉗,全程在X光線照射下,僅用3分鐘便取出近8厘米的針灸針。
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和有行醫資格的針灸師進行針灸治療,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治療病患。韓峰介紹說,針灸的操作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在臨床上,要先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于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于表里、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后才能做出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針灸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些經驗不足的針灸師,不能正確判斷病因和找準穴位,用針不準確,在頸項部、胸背部針灸時容易刺中胸部的一些重要組織臟器,可能會引起血氣胸、脊髓損傷,甚至肢體偏癱。
初次針灸消除緊張防暈針
在初次進行針灸時,要放松身心,不能在過于緊張的狀態下進行針灸。
每到假期,很多孩子會在家長的陪同下看中醫治近視,經過臨床證明,針灸用于近視的治療,是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的。韓峰提到,針灸治療近視取穴主要是眼周局部、四肢以及腹部的穴位,通過刺激這些穴位,起到疏經活絡,行氣活血的作用。“針灸對于假性近視有不錯的療效,近視初期一般是可以治愈的,10天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就可以看到效果,鞏固則需要2至3個療程。對于真性近視,可以嘗試一下針灸來緩解眼部疲勞,延緩近視進一步加重。”
就讀于北京景山學校的盛開在北京中醫院接受針灸治療近視眼已經有三年的時間,自接受針灸治療后,視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現在對于針灸療法已經非常習慣了,但回想起第一次接受針灸治療的情景還是心有余悸。“第一次接受針灸治療的時候,我暈針了,扎針不久就覺得頭暈,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之后醒來有意識,發現醫生正在按我的人中。”
患者在接受針刺過程中,若突然出現胸悶、惡心、頭暈、出汗,甚至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暈厥,很可能是“暈針”。暈針現象是針灸中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誘因有多種,體質虛弱、饑餓、疲勞,甚至飲酒后都可能會發生暈針。而初次接受針刺者由于缺乏體驗,會有一定的焦慮、緊張等情緒,處于非自然放松狀態較容易出現暈針癥狀。
韓峰說,預防暈針主要有以下幾點要注意:首先,對于饑餓、疲勞、體質虛弱者,建議先進食、休息片刻后再接受針刺;其次,患者在針灸之前要了解針刺的感覺和過程,盡量消除對針刺的顧慮和畏懼,醫生可通過與病人交談,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促使其局部組織放松;再次,針灸過程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是臥位或側臥位。
韓峰還談到,針灸時,一旦病人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針刺,拔除針具,讓病人平臥保暖休息,飲溫開水,嚴重者可考慮按壓人中、氣海等學位,必要時配合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針刺過程不要隨意更換體位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后會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這些都是針刺的正常反應,不必擔心。東貴榮說,針灸有一個術語叫“氣至而有效”,“氣至”就是達到一定的感應,“酸、麻、重、脹”。這幾種感應就是針和灸刺激穴位以后人體自身的反應,有這個反應了就說明已經達到調節人體的目的了,這樣才有效,有的穴位可能產生的是脹,有的產生是麻,有的可能觸電感,人體的穴位不同、刺激的部位不同反應也不同。
東貴榮介紹,針灸一般情況下在上午或者早晨進行比較好,經過一夜休息之后人體的功能場是非常足的,患者和醫生的氣血都比較調達,醫生施術的時候也是精力充沛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如果選在下午,一般醫生要休息一下才能施針,醫生疲勞或者患者勞累針灸效果都不是太好。
另外,在針灸過程中,在未告知醫生的情況下,一定不要隨意更換體位,如抬頭接手機和扭曲身子與人談話等,這樣很容易出現危險。尤其是針刺頭部的時候,由于頭皮的血管非常豐富,常常會出現出血現象,需要及時對出血部位進行止血。另外,萬一行針時或出針后發現針身折斷,更要必須保持鎮靜,保持原有體位,若殘端部分針身顯露于體外,可用手指或鑷子將針起出,若斷針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層時,要送急診處理。
走向國際的“中醫針灸”
在古代,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癥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隨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現在的不銹鋼針。
上個世紀70年代,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后,針灸正式走入美國,也開始走向世界。1987年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總部設在中國。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遺的成功,在政府層面、國際層面認可了針灸,這為針灸繼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針灸減肥己倍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當前減肥方法很多,但針灸減肥有獨特的療效,安全方便,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健康減肥方法。針灸減肥通過刺激經絡,加快基礎代謝率,從而促進脂肪代謝,使積存的脂肪消耗,調整、完善、修復人體自身平衡,無毒副作用,一般不反彈,還可以改善肥胖所引起的并發癥。針刺治療肩周炎、腰腿痛、失眠等病癥也十分有療效。肩周炎是一種發生在肩關節及其周圍韌帶、滑囊、肌腱的慢性特異性炎癥,針灸在緩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等方面有顯著療效。另外,上班族由于壓力或工作強度大,會受到失眠、腰痛、頸椎病等問題的困擾,這也是中醫針灸治療涉及的一部分。目前在治療失眠問題上,西藥占相當比例,但容易產生藥物的依賴和濫用,中醫治療失眠的效果理想,不良反應少,尤其是針灸治療效果可為群眾所接受,有其一定的優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43種針灸有效的病癥
一.呼吸系統疾病:1.鼻竇炎 2.鼻炎 3.感冒 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 6.氣管炎 7.支氣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結膜炎 9.中心性視網膜炎 10.近視眼 11.白內障;
三.口腔科疾病:12.牙痛 13.拔牙后疼痛 14.牙齦炎;
四.胃腸系統疾病:15.食道、噴門失馳緩癥 16.呃逆 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 19.胃酸增多癥 20.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緩解) 21.單純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炎 22.急、慢性結腸炎 23.急性(慢性)桿菌性痢疾 24.便秘 25.腹瀉 26.腸麻痹;
五.神經.肌肉.骨骼疾病: 27.頭痛 28.偏頭痛 29.三叉神經痛 30.面神經麻痹 31.中風后的輕度癱瘓 32.周圍性神經疾患 33.小兒脊髓灰質炎后遺癥 34.美尼爾氏綜合征 35.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 36.遺尿37.肋間神經痛 38.頸臂綜合征 39.肩凝癥 40.網球肘 41.坐骨神經痛 42.腰痛 43.關節炎 44.小兒腦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