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0年以來,經濟與科技迅速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日趨激烈。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不但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經營舞臺,同時也暗藏了更多的兇險,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失敗的漩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有時甚至叫你措手不及。國內外大量的實例表明,陷入經營危機的企業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以出現財務危機為征兆。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是外部原因,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等,也有可能是內部原因,如企業經營者決策失誤、管理失控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特殊原因。但大多數企業的財務危機都有一個逐步顯現不斷惡化的過程,因此,應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及早發現財務危機信號,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使企業能夠及時應變,避免或減少對企業的破壞。無論對經營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來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預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另外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而言,1997年的東南亞引發的金融危機,2000年南美各國的經濟危機,還有2007年上半年以來美國次級債風波給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深遠的影響,其影響還將繼續存在,甚至有學者認為很可能成為引發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源頭,人們開始進一步反思探討造成這些危機的根源。各項研究表明,除了經濟、金融體制和腐敗等深層次原因外,引發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關的經濟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監測和預警機制。因此就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可操作性強的危機監測預警系統十分必要。
二、上市公司建立財務預警系統與預警模型的綜述
1.財務預警系統的含義。預警是度量某種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發出預警信號的過程。企業財務預警就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它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財務預警系統就是以企業財務信息數據為基礎,以財務指標體系為中心,通過對財務指標的綜合分析、預測、及時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的變化,并對企業各環節發生或將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發出預警信號,為管理當局提供決策依據的監控系統。簡單的說,所謂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是企業預警系統的一部分,是指為了防止企業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目標而建立的報警系統。從上述的兩個對財務系統下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財務系統是一個實時監控系統,它不僅僅只是針對財務危機的預警,而是只要企業財務系統運行偏離預期的目標就要報警。
財務預警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大系統,它主要包括財務風險信息系統、財務風險預測系統、財務風險預警判別系統、財務風險報警系統等多個子系統。
2.財務預警系統的功能。(1)企業財務預警。即財務失敗預警,是指通過對企業日常財務運行情況進行連續有效的監測,來防范企業財務惡化給債權人和投資者造成的損失。財務失敗預警靈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發現問題并告知企業經營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與解決問題,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所以,一個有效地財務失敗預警系統應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預知財務危機的征兆。當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出現時,財務失敗預警系統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企業經營者早做準備或采取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二是預防財務危機發生或控制其進一步擴大。當財務危機征兆出現時,有效的財務失敗預警系統不僅能預知并預告,還能及時尋找導致企業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的原因,使經營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避免嚴重的財務危機真正發生。三是避免類似的財務危機再次發生。有效的財務失敗預警系統不僅能及時回避現存的財務危機,而且能通過系統詳細地記錄其發生緣由、解決措施、處理結果,并及時提出建議,彌補企業現有財務管理及經營中的缺陷,完善財務失敗預警系統,從而既提供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更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2)財務預警系統功能。是為了避免財務風險而建立的風險預測系統,它主要應具有以下的功能:一是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分析功能。系統通過收集與企業相關的各類信息,如產業信息、市場狀況、同行業其他企業的信息等以及企業自身的各類財務和生產經營狀況的信息,加以匯總整理,進行分析比較。二是危機的預測功能。通過對所收集的各類信息的分析,當發現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時,財務預警系統能及時向管理當局發出預警,提醒經營者早作準備或采取有效的策略,避免潛在的風險變為真實的損失。當然企業的財務預警系統只有以上兩項功能是遠遠不夠的,當財務狀況發生潛在的危機時,一個好的預警系統還應能夠及時尋找出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使管理當局能夠對癥下藥,做到有的放矢。
3.財務預警模型的理論研究。財務與會計理論認為:企業的財務報表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綜合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企業會計信息的結構、比率和比較分析可以研究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資金運營狀況等,從而分析企業的安全狀況,進而對企業的綜合財務狀況做出判斷。因此,關于財務失敗預警研究的主要出發點是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對以上各個方面的相關財務比率的單項和綜合研究,也就是企業財務失敗預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
財務預警模型由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和發展潛力四個模塊構建。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是公司財務評價的兩大基本部分,而經濟效益高低又直接體現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此外,公司的發展潛力尤其值得重視。在具體預警指標的選取方面,考慮到各指標間既能相互補充又不重復,盡可能全面綜合地反映公司運營狀況。
4.建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的意義。我國已經正式加入WTO,全球經濟一體化在世界范圍內日益形成,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運行的風險也在加大。而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并向經營者預先示警。因此,根據企業的經營計劃、財務報表以及其它相關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它與財務評價系統相互信賴,互為補充。建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科學的財務監測預警系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同時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正逐步走向正軌,證券監管法規的陸續出臺也為證券市場的成熟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在十多年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他存在的問題也是令人擔憂的,目前一項科研成果揭示出令人擔憂的現狀——用國際通用會計準則衡量,我國80%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財務隱患;根據中國國情大幅度降低評價標準后,仍有將近20%的上司公司存在較為嚴重的財務問題。近段時間國內股市的暴漲,市場整體市盈率過高,而上市公司下半年業績增幅明顯放緩,存在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堪憂的財務現狀,迫切需要企業建立財務預警系統,作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5.財務預警模型。(1)Beaver的單變量判定模型。Beaver把財務失敗不僅僅界定為破產,還包括拖欠優先股股利、拖欠債務等。他首先以單變量分析發展出財務危機預測模型,使用債務保障率、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資金安全率等財務比率分別作為變量對1954至1964年期間的79家經營未失敗的公司和79家經營失敗的公司進行一元判定預測,發現債務保障率也就是現金流量與總負債的比率財務預測的效果最好。資產負債率次之,并且離經營失敗日越近,誤判率越低,預見性越強。但是債務保障率用總負債作為基數,雖然考慮了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的轉化關系,但是總負債只考慮了負債規模,沒有考慮負債的流動性,即企業的債務結構,對一些因短期償債能力不足的而出現危機的企業存在很大的誤判性。另外總資產這一指標沒有結合資產的構成要素,因為不同的資產項目在企業盈利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這不利于預測企業的獲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長態勢。后來經過許多學者、專家的研究,認為資金安全率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單變量指標。單變量模型的特點是比較簡單、易于使用。
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債務總額
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負債平均總額/資產平均總額
資金安全率=資產變現率-資產負債率
(2)Altman的Z值判定模型。美國學者Altman(1968)最早運用多變量分析方法探討財務預警問題。最初,Altman提出Z值判定模型主要用于計量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后來該模型也被大量用作一種方便的對企業綜合經營業績進行評價的工具。Altman曾兩次對其模型進行過修訂。在1968年間,Altman以1946年至1965年期間提出破產申請的33家公司和相對應的33家非破產公司作為樣本,用其多種財務比率擬合出一個多元線性函數方程,求出Z值,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預測或判斷。其模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營運資本/資產總額×100,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X3=息稅前收益/資產總額×100,X4=權益市價/債務總額的賬面價值×100,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根據這一模型,Z值越低,企業就越有可能破產。其判定方法如下:一是Z(財務比率均用絕對百分率表示)<1.81,公司破產的可能性大;二是Z>2.675,企業財務狀況良好;三是1.81
三、建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的必要性
1.市場競爭機制的客觀要求。企業作為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就是以其所掌握的經濟資源去創造最大的財富,實現資產的不斷增值。我國加入WTO后,作為企業改革先鋒的上市公司在迎接改革和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迫使其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面臨新的更大的風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在生存與倒閉、發展與萎縮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須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獲利,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求得生存,對上市公司來說,生存是其核心目標。而影響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脅來自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和財務危機,因此,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財務預警系統,可以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對上市公司可能的財務危機加以防范,減少或避免財務危機的出現。
2.上市公司管理層決策的需要。借助財務預警系統,公司管理層能夠及時發現公司財務狀況的惡化,以及造成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從而能夠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整公司的經營策略,扭轉公司經營狀況惡化的勢頭,以避免淪為“ST”、“*S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獲得失敗信號,越可以減少其在會計、審計、律師等方面所支付的費用。
3.保護投資者及債權者利益的需要。對于投資者和債權人來說,可以根據對財務預警指標的動態分析進行正確的投資選擇。財務預警系統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這將為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益的幫助。
4.加強財務監督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將有利于證券監管部門對證券市場實行有效的管理,同時也有助于監管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監管政策,從而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5.避免財務信息失真的迫切要求。我國尚未建立完備的財務預警系統,公司財務報告中雖然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及財務信息進行了披露,但財務預測信息可能只是對上市公司歷史和現在的財務趨勢的簡單延伸,一旦公司經營處于非常狀況,財務預測披露的信息就可能無法準確反映未來趨勢。事實上,上市公司在披露財務預測信息時,往往傾向于好消息,隱瞞壞消息,使得預測失真。因此,財務預測的局限性也迫切要求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實施。
四、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
(一)研究樣本
本文樣本全部隨機選自我國A股市場,樣本組一是ST公司,樣本組二是正常公司。財務指標是根據證券之星和新浪股票網站上提供的財務報表及其數據計算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