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組織的安全管理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遇到的問題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安全工作,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才能跟上時代和企業發展的形勢,把安全工作抓好抓實。因此,煤礦安全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與時代與企業發展同步,不斷探索安全管理的新制度、新方法、新理念,將系統工程思想應用其中。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煤礦安全工作水平,實現安全生產,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系統工程;應用
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工程,包括安全技術管理和系統管理,各項法律法規對煤礦安全技術措施和制度建設都做了規定,如何讓這些規定更好的指導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成為很多煤礦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系統工程視角下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
(1)管理的重點。一是基礎管理。煤礦安全的基礎管理包括的方面較多,如安全質量標準化的建立、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安全設施的投入和布局等方面的內容。而系統工程技術應用于研究對象時就非常注重對基礎標準、工藝流程的合理性、設施布局等基礎層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善。二是人的因素。對于煤礦來說,由于自然條件及安全投入欠缺的原因,完全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煤礦生產中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杜絕從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能夠十分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生。而系統工程技術在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分析時就非常注重人的因素,使從業人員掌握標準的操作流程、動作和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三是環境因素。長期在粉塵、噪聲、照明不足、濕度大、溫度高等“臟、亂、差”環境中工作容易產生疲勞、思想上容易麻痹,產生管理和操作失誤,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在煤礦的安全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系統工程中人機工程學的知識對生產場所的粉塵、噪聲、照明、濕度、溫度等參數進行優化,對生產設施設備操作的安全性、舒適性進行改進,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效率、確保安全生產。四是持續改進。煤礦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而原來構不成威脅的一些因素則會由于疏于管理而變成重大危險源,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發生。因此,煤礦的安全管理是變化的、動態的,需要不斷地持續加以改進,這個改進沒有終點,這與系統工程所倡導的持續改進的思想是一致的。(2)管理的層次。一是宏觀的管理層次。在煤礦的宏觀管理層次上,系統工程能夠幫助決策者對安全管理的規劃、安全費用的投入以及取得的效果進行預先的分析,達到“未雨綢繆”的目的,可以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少走彎路,獲得以較少的安全投入,取得較佳的安全效果。同時還可以從總體上分析把握一個安全生產周期內,安全狀況的總體情況。二是微觀的管理層次。微觀的安全管理層次指的是具體的安全管理,比如生產現場安全隱患的識別、工人操作動作不規范的發現和糾正、作業流程合理化、安全生產設施的合理配備、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的合理制定、作業規程的制定等均可以采用系統工程來實現。
二、煤礦安全管理的系統分析
(1)安全經濟管理系統。安全資金籌措主要通過法律法規和規章保證,籌措渠道有:國家采用國債、貸款或補助方式下撥的安全技術專項措施費,企業按年度提取的安全技術措施費,企業用于支付安全或勞動保護需要的企業生產性費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企業從利潤、福利中繳納的保險費等。安全資金投入決策主要確定安全資金用于解決哪些安全隱患、采用哪種最優安全技術措施方案。安全資金投入決策、安全裝備采購管理的目標是用有限的資金來實現最大的安全功能。(2)安全行為管理系統。安全行為管理系統由政府監管和企業自主管理構成。政府監管指政府煤礦安全監察部門對所轄煤礦企業的安全行為進行監督管理,主要有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制定與發布、實施、監察、跟蹤糾正等環節。企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一般由安全專管組織體系和安全群管組織體系組成。安全專管組織體系主要由煤礦安全檢查、通風部門及其生產單位的安全專管人員組成。(3)安全技術措施系統。安全技術措施主要指為防止事故、災害及職業病發生和擴大所采取的安全工程項目、安全裝備及設施等。安全技術措施系統主要環節包括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安全技術措施決策、實施、維護完善等。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一般由安全專業人員和相關技術工程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措施決策應由安全、技術、計劃、通風等部門會審后由總工程師科學決策。(4)災害應急救援系統。災害應急救援系統一般有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生產恢復等環節。應急準備包括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應急培訓與演習、應急救援預案完善等過程;應急響應環節包括報警與接警、形成應急救援組織、現場初始評估、組織營救和疏散人員并采取防止災害擴大措施、消除災害隱患等環節;生產恢復環節主要包括事故調查、現場恢復、善后處理等內容。其中,應急救援組織包括應急指揮中心、事故現場指揮機構、資源和人員支持保障機構、媒體機構、信息管理機構。煤礦的主要災害為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由于各煤礦的自然災害情況不同,危害程度也有區別。
三、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系統的構建
(1)超前安排,落實安全任務。制定全年安全工作安排,提出全礦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總體思路及工作重點,針對全礦大到系統小到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措施,明確責任人,以黨政聯合文件印發全礦貫徹執行。對礦井高瓦斯區域及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超前進行分析防治,對重大隱患超前制定對策,從事故查處轉移到事前防范上。(2)篩選問題,排查隱患。落實隱患排查制度是超前預防事故,搞好煤礦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之一。安監站將全礦當日要檢查出的隱患問題進行排查、篩選,通知責任單位及分管領導并簽字,定時間、定人員及時處理,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責成安監站,每旬一次將隱患地點、隱患問題、責任領導、處理時間逐項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并由安監站進行跟蹤復查,近期通報處理結果,及時反饋信息,確保安全隱患的及時處理。(3)大力宣傳和踐行精細化管理理念。轉變全體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使廣大員工真正理解掌握精細化管理的宗旨、內涵、核心和靈魂。同時,精細化管理推介委員會要組織人員深入到基層單位,在指導單位如何推行精細化工作的同時,檢查員工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與考核,做到全面動員、全員參與、全力以赴,將精細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結語
安全管理是一項基礎工作,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機制去加以約束和激勵,并在生產實際中加以落實,并嚴格兌現。同時,煤礦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管理者的盡心盡責,全體員工的廣泛參與,更需要資金、技術的支撐和法律法規的保障。煤礦安全生產涉及到方方面面,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是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斷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事故。本文基于這樣的憂思,對系統工程在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得到了一些結論,希望能夠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鑒。
參 考 文 獻
[1]劉正偉、王立杰,煤礦安全管理探討[J].礦業安全與環保.2008(9):29~30
[2]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規程[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0
[3]杜春宇,杜翠鳳,宋存義.煤礦本質安全管理內涵研究[J].中國煤炭.2007(4):90~91
[4]魏晉英,黃自強.淺談創新和充實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內容[J].煤炭技術.2009(4):21~23
[5]荊全忠,楊鑒淞,邢鵬.系統工程(IE)在構建本質安全礦井中的應用[J].煤礦安全.2008(2):102~105
[6]秦瑞河.煤炭企業成本管理探討[J].企業導報.2009(7)
[7]周維,葉義成,周德紅.煤炭企業安全成本與安全投資比例優化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7(9):61~64
[8]余麗恒.煤炭企業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和發展重點[J].河北煤炭.2009(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