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各國,對于銀行風險管理均十分重視,并將其作為有效控制金融市場的核心內容。在本文中的銀行風險主要是指在銀行業務操作過程中,由于人為原因導致的,會使銀行遭受或可能面對資產損失、收入損失等情況的事故,具有不確定性和危害性。
一、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概述
國外金融界對于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高于且早于我國。銀行風險管理可謂經歷了“初始期—發展期—調整期—革新期”這四個階段:初始期主要關注銀行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發展期于銀行辦理貸款業務中對于還本付息風險的管理;調整期則關注于面對重大金融震動時如何保障自身的經營安全;革新期則更關注于創新風險管理的方法,通過組織再造等模式使得銀行風向管理更為全面和多元。對于銀行而言,其所面臨的風險可歸納為:信用危機風險,即銀行在放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借貸者無法依據借貸憑證內容在約定時間內還本付息,導致銀行無法順利收回貸款而產生的風險;市場環境風險,即由于市場波動和宏觀調控等因素所引起的匯率、利率變化所產生的風險;銀行流動性風險,即銀行過度放貸而導致自身資產難以與負債形成有效聯系而產生的風險;另外還有如交易人員違規操作、欺詐等風險。那么,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是針對上述風險而進行計劃、組織、分配、控制等活動的過程,主要包括銀行風險管理制度設計、管理技術創新、危機意識等。國外金融機構在面臨風險時會由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部門,依據風險管理清單逐項排查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但由于我國金融機構市場化運營時間短、經驗少,還未形成成熟有效的風險管理部門,大多數銀行風險管理工作都是由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管控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是銀行的內設機構,主要在銀行董事會的領導下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風險處理這些工作,它對于銀行在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信用匯兌等過程進行監控。橫向上,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動識別銀行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全面認知和識別風險,風險管理者將通過此過程形成橫向性的風險認知體系;縱向上,風險管理者通過數理統計、科學評估等方法,計算衡量風險事故可能帶來的損失,在風險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之前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這樣,通過風險管理體系從橫向上將風險管理程序劃分清晰,后通過科學的方法逐一進行識別和處理,真正形成銀行風險管理網絡。
二、我國銀行加強風險管理的緊迫性
一方面,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后,國民收入和我國經濟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發展。我國居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帶動了銀行存款的增加,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直接引起了銀行貸款的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的股票市場、證券市場也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獲取資金發展自己,可以說銀行業務已經與我國居民的生活、生產和國家的生產建設密切聯系,銀行能否準確預測各種風險并成功規避和控制風險,與居民和企業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銀行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社會唯有不斷豐富自身的經濟業務,信貸、網銀、轉賬、個人金融服務等,銀行業務涉及面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銀行的許多業務涉及到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投資等,金融市場的開放在給我國銀行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我國銀行面臨了極大的銀行風險。許多業務涉及銀行之間甚至與國外銀行都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容易產生連鎖反應,一旦發生風險將有可能造成整個銀行體系的危機,因此完善銀行風險管理將有利于我國銀行體系的保障。我國銀行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資本運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犯罪風險、事故風險等,實際上我國對于法律風險、犯罪風險、事故風險等銀行風險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嚴重不足,相關法律法規及測評方法也極為不健全。因此,完善我國銀行風險管理體系是極為迫切和必須的。
三、完善我國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措施
本文試圖通過介紹日本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而引出我國完善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措施。日本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主要由董事會領導,監查部門獨立于銀行各業務部之外(縱向),由獨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各種風險統一歸口管理(橫向),明確各類風險的責任部門,完善管理制度。因此,我國在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中,可以參考日本的經驗:(1)高層領導的重視,全體員工的參與。銀行從董事會、高級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對于銀行風險管理的目標表示認同,全體員工清楚認識到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保障銀行經營的持久和安全,對于銀行收益和資金安全有著重要作用,全員參與到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中來。(2)風險管理委員會獨立于銀行業務部門之外,統一把控和識別風險。風險管理委員會由分析、測評風險的專家組成,通過定量和測評等科學方法,預測和識別銀行風險,根據銀行資金收益計劃有效配置銀行資金,將銀行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3)明確歸口風險管理責任,制定管理規章。根據銀行業務劃分銀行風險,并將風險歸口到各個部門,各部門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定,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以保證管理不失控。(4)設置風險監查部門,進行審查核算業務。在各業務部門之外設立獨立的風險監查部門,防止部門利益化和業務人員違規操作等風險的產生,與業務部門實現相互牽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