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發生壞賬損失的風險很大,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應建立全面的風險防范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只有降低相關成本,提高收現率,才能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應收賬款管理;壞賬;策略;金融危機
一、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重過大。據專業機構統計,我國企業的賒銷比例大約在50%左右,一些企業甚至高達90%,并且該比例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備,缺乏規范的管理程序。信用銷售是壞賬形成的起因,一直以來我國企業普通缺乏信用的觀念,事前的資信評估非常薄弱,企業大量的信用銷售往往取決于行政干預或少數人、領導者的主觀喜好,結果導致大量應收賬款不能如期收回。(3)壞賬準備未充分計提。我國企業賬款拖欠期平均在90多天,而美國平均為7天。我國的壞賬率在5%~10%,與美國0.25%~0.5%的壞賬率相差10倍到20倍。企業的應收賬款如不能按時收回貨幣資金,則意味著潛在的壞賬風險,賬齡越大,壞賬的風險越大。(4)風險意識不足。企業為搶占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大量運用商業信用賒銷,卻并未對所有的應收賬款客戶的資信作深入調查,對已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應收賬款未作充分評估,片面追求賬面利潤。(5)內部控制不到位。我們的企業在每筆逾期應收賬款的后面缺少了完善有效的合同協議,更有甚者,竟信奉口頭上所謂的君子協定,一旦因賬款收不回而對簿公堂的時候,又拿不出確鑿的證據,啞巴吃黃連。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實行銷售人員工資總額與銷售額掛鉤的做法,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只關心銷售任務的完成,采取賒銷手段強銷商品,使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對于這部分應收賬款,企業既未要求經銷人員全權負責追款,又未明確規定監督賬款回收的部門,從而造成高銷售額、低經濟效益的局面。企業財務準則中明確規定:各種應收賬款應當及時清算、催收,定期與對方對賬核實。經確定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已提壞賬準備金的,應當沖減壞賬準備金;未提壞賬準備金的,應當作為壞賬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在實際工作中,并非都嚴格按照準則辦事。
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主要對策
(1)建立全面的信用風險防范制度。企業在商品交易全過程中,應對各個業務環節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進行防范。企業對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主要應注重對賒銷對象的資信調查、制定合理的賒銷方針兩個方面。(2)逾期欠款按風險程度進行分類管理。即對到期未能及時收回的應收賬款,首先應判斷對方是否為惡意行為。把屬于客戶惡意行為欠債不還的應收賬款劃分為A類;把因客戶經營不善或因資金被挪作他用等臨時性經營困難而不能及時償還的逾期應收賬款劃分為B類;對因自然災害或國家政策調整等客觀環境因素發生較大變化等不可抗因素引起經營極度困難且扭轉無望的逾期應收賬款劃分為C類。然后分類采取不同策略進行清理欠款。對A類拖欠,應及時采取包括法律手段等措施加大力度進行催收;對B類拖欠,可以要求客戶采取一些補救措施,如重新與客戶簽訂協議適當延長其付款時間但加收一定的逾期補償等;對C類拖欠,可延緩信用期,讓利一部分給對方面少收一點了結該筆拖欠,要反復加以權衡后按企業制度規定上報進行處理。(3)科學的確定賒銷時間底線。在清償風險方面,由于賬款催收有法定的訴訟時限,如果債權人在此期間沒有實施催收行為,就會失去法定訴訟權利,就會產生一定的清償風險。《民法通則》規定,一般民事法律關系普遍適用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所以債權單位在賒銷業務中要牢牢地把握和有效地利用這一期間,科學地確定賒銷時間底線。(4)強化內控制度。財務部門應定期對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賬齡等情況進行分析,而不能將所有責任都交給主要負責賒銷授信額度和資信調查的信用管理部門,這是內控制度的重要環節。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從賒銷過程一開始,到應收賬款到期日前,對客戶進行跟蹤、監督,從而確保客戶正常支付貨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賬款的發生率。通過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可以快速識別應收賬款的逾期風險,以便選擇有效的追討手段。(5)規范會計賬務處理程序,發揮會計核算監督作用。一是要規范會計核算程序,統一應收賬款單位名稱,保持完整準確地交易記錄,定期進行對賬。二是建立銷售員“臺賬”核對制度,定期與客戶和財務部門核對,出現未達賬項或串戶時,由財務部門查明原因后及時調整。三是認真對待應收賬款的賬齡。企業必須認真做好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工作,密切注意應收賬款的回收進度和出現的變化,并按期計提壞賬準備。對已發生的壞賬必須嚴格核查,按程序報批核銷,同時對已核銷壞賬建立備查登記簿,定期進行追蹤核查,不放棄追償權利。
參 考 文 獻
[1]林鈞躍.企業賒銷與信用管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杜新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現狀與對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5)
[3]張里鵬.企業財務現狀的分析與評價.知識經濟.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