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公路缺養、失養,路況必然會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給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公路養護工作。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農村公路得到了飛速發展,硬面化里程增加,技術等級提高,路面狀況改善,使農村公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由于農村公路使用的不規范,以及村級公路養護項目的分散,基層管理力量的薄弱,在養護中遇到的技術問題較多,資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以至大量道路毀壞,嚴重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和服務質量,阻礙了農村交通事業的發展。因此,加快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制,積極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加強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領導,對加快農村交通建設步伐,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1)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一是農村公路專業監理人員不足,大部分是各縣交通系統抽調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監理業務培訓不夠,行為不規范,缺乏監理經驗和監理經歷;二是監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不可能做到全范圍監管,全方位監督;三是質量管理各方面的檢測設備、手段不完善,各縣雖然設立了農村公路質量監督試驗室,但是不能發揮其作用,形同虛設;四是一些相關單位領導對農村公路工程質量不夠重視,致使監督工作開展有一定困難。(2)農村公路養護不到位。自施實“村村通”工程以來,農村公路特別是鄉道村道得到飛速發展,鄉鎮村的修路積極性空前高漲,干勁十足,但往往只講修路不注重養管。縣財政列支的日常養護經費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鄉鎮村籌措養護資金還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大部分鄉道、村道處于失養狀態。而由于養護不及時,造成路面、邊坡水毀,影響了道路使用壽命和通行能力。另外現行的養管體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改革、完善。(3)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經濟發展與農村公路路政管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違法建筑不斷建在建筑控制區內,個體戶或民營企業占用公路或公路用地堆放材料物資;電力或通信企業未經許可隨意在公路用地內埋設線桿,不但給公路安全、暢通帶來隱患,也影響了公路的進一步改建;大型超限、超載車輛為逃避國省干線的執法檢查而繞行農村公路,嚴重破壞路面結構,極大縮短了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這些問題的主要成因包括:一是法制教育不到位,《公路法》、《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條例》宣傳力度不夠,使廣大群眾對路政管理法律、法規不了解。二是農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員及經費不足,致使農村公路的路政巡查難以到位。三是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法制不健全,缺乏執法依據,在實際操作中受到一些條款的限制。
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完善
(1)實行事企分開的管理方式。農村公路是國、省道干線公路網的延伸和支撐,是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對服務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群眾生活水平,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過去在農村公路養護上,一直沿用的是農村公路一家管養的傳統模式,這與目前的形勢和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必須進行養護體制改革,要重點在精簡機構、事企分開、管養分離和改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及養護生產方式上進行改革。要培育養護市場化,小修保養實行總額控制和定額計量管理,承包方式實行民營承包、內部承包,合同管理等機制。(2)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要解決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問題,必須改革現行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鄉級人民政府和村級組織,應當切實認真履行上級政府制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以及養護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明確相應的職能部門或專職機構,并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專職人員。各級交通主管部門作為政府執行部門,應將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納入行業管理范疇,加強指導、考核、監督。切實履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監督、指導、管理職責。明確農村公路的技術標準、養護技術規范、管理辦法等。與此同時,對公路大中修、綠化、水毀專項修復等適宜于市場競爭的養護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場,實行公開招投標,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工程質量,以確保農村公路的可持續性發展。(3)建立穩定、長效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渠道。資金問題是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提高養護水平的根本。由于農村公路量大面廣,養護經費全部由國家承擔目前尚不可能,各級人民政府和村級組織都應建立健全養護資金的保障體系。不斷拓寬多種資金籌措渠道,縣財政列出專項資金承擔一部分,鄉鎮也自籌一部分,并積極鼓勵社會、個人捐資等。
參 考 文 獻
[1]毛莉華.淺談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1(5)
[2]王劍.農村公路建、養、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交通世界.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