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企業資產管理上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從體制、財務、市場等多個方面的風險進行分析,探索企業資產管理的內在規律,以期望找出有效規避風險的方法,幫助企業有效地進行資產的增值和保值。
【關鍵詞】企業;資產管理;風險;建議
一、企業資產管理
企業資產管理是指企業對于企業資產的一系列生產經營狀況進行的組織、協調、控制監督等,旨在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管理,以達到提高企業收益水平的目的。資產管理包括資產的投入、收益分配、資產處置等一系列資產協調、監督、控制的過程。資產的投資管理是指企業將資產投入到社會中去,加入到社會的再生產過程當中。資產收益分配是指企業支配利潤,并且對利潤的分配進行監督。企業資產的處置是指將企業資產發包、參股、出售、拍賣等一系列的處理活動。
二、企業資產管理風險
(1)企業資產管理風險。企業資產管理風險是指在企業資產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其主要形式有三種。一是企業資產質量發生下降,即通常意義上的資產縮水。二是指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不能按照現行的規章制度對資產進行有效地管理,使得企業資產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失控狀態,資產出現流失的可能性較大。還有一種形式就是不良資產。(2)企業資產管理風險具體模式。第一,體制風險。體制風險是專門針對一些國有企業而專門存在的風險,因為國有企業由特有的體制組成,在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新和舊兩種體制。新體制是為了維護企業正常的運行,而舊體制則是為了約束或者激勵,這兩種體制的并存使得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較為復雜。首先是決策風險。由于國有企業的決策在一定的角度可以認為是行政審批的模式,在決策的過程中牽扯到各個部門、政府單位甚至各級政府之間的利益。各部門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決策的正確性。并且在決策的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對于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不足,缺乏專業的市場化的目光去分析決策,造成了決策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體制的作用在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中還可能導致另外一種風險,就是經營風險。第二,市場風險。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來講,市場風險就是指在企業資產進行投資或者運營時,因為投資的目標或者市場運行狀況的波動而帶來的損失。市場風險的另外一種解釋方式是產品銷售是否順暢,企業和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等等。市場的變化給企業資產管理帶來的風險主要有:一是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給企業的資產管理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都能給企業資產的投資、運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例如產業結構調整時,國家會對某些相應的行業出臺一些政策,這些政策往往會給企業的資產管理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二是市場供需變化帶來的風險,市場為了保持平衡,會在供需上保持平衡,但是一旦供需出現失衡,就會給企業資產管理帶來風險。三是市場競爭態勢。從市場競爭來看,一旦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變弱,就會給企業的資產管理帶來一定的風險。第三,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有資金結構不合理,權益和負債資金的比例不協調;企業競爭力較差,盈利能力較弱。再加上經營者管理不善、庫存不良、資金管理意識不強等原因,造成了企業資產管理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
三、加強企業資產管理的建議
(1)提高對企業資產管理的認識,提高資產管理意識。企業資產管理對于企業的資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許多企業管理者對資產管理不夠重視,認為企業的資產管理對提高企業利潤沒有太大的幫助。管理層的不重視導致了具體的資產管理項目不能有效地得到貫徹于實施,并且許多企業自上而下,資產管理意識不強,不能真正意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作用。(2)正確進行投資決策,減少投資風險。項目投資首先要有適當的方向,適合當時總體的宏觀經濟形勢,其次要有適當的投資時機,并且要有科學良好的管理體系。(3)保持負債和收益的平衡,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企業負債和收益的平衡可以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4)建立有效地風險管理與預警體系。通過風險預警體系來及時的發布風險預警信息,讓企業做好充分地準備。
總之,企業的資產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有著豐富的內涵和作用。企業要充分地重視資產管理,并且正視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促進企業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從而加強對企業資產的管理,降低成本,實現更多的利潤,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葉祥松.兩種不同國有資產管理和營運模式的比較分析[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9(3)
[2]傅玉峰.建立完善財務總監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國農業會計.2008(11)
[3]邵雙林.淺談對加強企業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經貿.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