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鎖企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連鎖企業需求的差異日益凸顯,而連鎖專業的學生教學培養應該達到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學校應該明確人才培養計劃,并合理設置課程及內容,構筑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通過校企、行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利用這種形式,縮短學校與企業對人才要求的差距,學生才有出路,學校才有前途。本文主要對學校與連鎖企業開發課程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校企合作;連鎖企業;課程開發
一、校企合作開發連鎖專業課程是實現課程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對接的需要
(1)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可以將兩者的利益訴求有效連接,企業、學校都有需要,這樣就促使學校和企業雙主體都能主動并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建設過程中。通過開發校企合作課程,既有利于提高學校和連鎖企業在課程開發合作中的“融合度”,有效地進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實現高職院校與連鎖行業、企業的“深度對接”,又有利于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彰顯、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2)通過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學校可以了解連鎖企業的用人需求,包括崗位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學校通過與這些企業合作獲得真實的實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現學生到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上崗,學生充分與社會接觸,融入到企業工作中去,使得他們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訓練出崗位所需要的各項能力與素質,為就業作好充分準備。(3)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可以使學校獲得一些工作經驗、實踐知識,可以增強所設計課程的實用性。使得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實際任務緊密關聯,同時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作出調整。這種以連鎖企業為導向,面向行業、社會,強調操作性、注重實用性的課程必然能讓學生獲得他們將來從事工作所需的技術和實踐經驗,同時也必然受到學生們的歡迎,提高學習效果。
二、連鎖專業課程開發遇到的幾個問題
(1)課程開發重技能輕理論。在課程設置中,無法做到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能力和傳授知識相統一。在知識與工作任務間建立聯系,依據工作任務設計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要實現這個轉變,只靠教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必須有企業的參與。(2)教師隊伍沒有企業經驗。教師隊伍中具有連鎖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老師還很少,大部分的老師還不熟悉連鎖企業工作環境、以及具體運作、不了解這些連鎖企業所需要的具體技能,使得我們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及實踐課程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的脫節。這就會導致理論課時量大,內容過多過深,而能夠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訓技能教學不僅課時少、設備陳舊。(3)企業的介入意愿及時間等方面不確定因素過多。體現阻礙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主要因素為校企之間缺乏溝通,信息渠道不暢和政府缺少有關鼓勵、優惠政策的引導。校企合作還在比較淺的層次,還局限于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及提供學生實習機會的層面上。對于校企合作很多人都看好,但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問題,總是處于走走停停狀態,這不僅是學校內部的領導管理層,在政府、企業等方面都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由于各方沒能夠真正認識到校企合作的好處,都處于試探性階段。政府沒有太多的財政支持,企業出于短期利益的驅動、學校偏重自身利益,校企合作沒有形成一個長遠的合作機制。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追其利益最大化,學校的最大利益是能夠培養出更好的學生,為社會服務。兩者目標的不一致,給初期校企合作帶來了很大不便。(4)課程開發信息不順暢。校企雙方對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需要加強溝通,但是校企雙方缺乏長期合作進行課程開發的信息協調機制,使得有些高職院校對與企業合作進行課程開發不夠重視,缺乏合作進行課程開發的主動性。(5)合作企業的選擇。校企雙方在合作進行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對于合適的連鎖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目標都會遇到較多的制約因素,比如彼此的時間、資金及其他資源難以協調,課程開發過程中阻力不斷,合作效果不甚理想。
三、連鎖專業課程開發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1)選派教師到連鎖企業掛職鍛煉。以脫產或半脫產形式掛職鍛煉,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同時鼓勵教師為基地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工作,走出學校,面向企業、參與企業的員工培訓及產品客戶培訓,以快速促使“雙師”素質教師實現教學與實踐技能的同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得教師對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及實踐課程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從而可以更合理建立教育體系,學生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的養成,在課程設置中,做到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能力和傳授知識相統一。(2)加強學校和企業的互動。校企合作課程開發過程中,提升企業專家、經理面向學校專業課教師發揮的咨詢作用、學校的課程管理人員對企業專家的組織協調作用。企業專家作為校企合作課程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員,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工作知識在多大程度上融入職業教育課程中去,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企業專家為學校專業教師提供的咨詢作用主要體現在他們能為課程開發工作提供真實的崗位內容和必備的職業能力,并為高職課程內容需要的工作知識和工作經驗等細節問題提供咨詢服務。(3)嘗試多形式、多層次互動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合作企業的管理者應對產學合作教育有認識,有積極性,能與學校在“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上達成共識,愿意和學校一道為區域經濟發展共同培養本土行業所需的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學校為保證所開設課程符合企業的需要,企業專家、經理等人員與教學管理部門共同確定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核心能力課的教學內容設置按照企業經理們的建議進行調整,使調整后的教學計劃與內容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或者不定期的請行業專家來校為學生進行有關專業知識和發展信息的專題講座,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眼界的目的。(4)建立深度、長期合作機制。選擇在本土連鎖零售行業中有較大的規模、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影響力,有足夠的崗位容納學生的實習和實訓的企業。這些企業能為學生就業提供機會或為學生就業提供有力支持。逐步探索長期合作機制,如長期聘請企業參與對學校專業技能實習課的考評,考評的標準嚴格按行業與企業的標準進行。對考評中發現的問題,企業協助幫助學校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企業考評教學質量的方式,對專業技能實習課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為企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也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后備力量,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雙方的互利共贏,這為校企雙方的長期合作、深度合作提供了保障。
通過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把學生在校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與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具備行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勝任崗位工作。更加有效地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企業在參與課程開發、培訓的過程能夠招聘到適用的人才,避免對新員工進行二次培訓,減少了員工在崗培訓的時間和費用,降低了企業的用工風險,提高了競爭力。企業在獲得利潤增長的同時可以解決人力資源的問題。課程的設計開發只靠教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必須有企業的參與,充分發揮企業專家的優勢和特長。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可以使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和教學能力有很大提高。課程改革作為高職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關鍵問題是毋庸置疑的,也只有讓高職教師和企業專家在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課程開發,高職的內涵建設才能取得實效。
參 考 文 獻
[1]劉合群,陳小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互動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7)
[2]葉麗.“校企合作”培養高職人才模式探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
[3]余慶澤,陳高偉.構建實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模型——校企合作提高本科實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教學質量的新路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