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團隊協作學習”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優勢,提出了團隊協作學習模式,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與探索,同時指出開展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團隊協作學習;就業指導;高職院校
一、“團隊協作學習”在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優勢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潛力。通過共同目標激發小組成員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貢獻意愿,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并且能夠有效彌補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能力欠缺等不足。所以,“團隊協作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適合高職課程教學的特點。(2)幫助學生互助互愛,增強責任意識。團隊協作能增加學生彼此之間的友誼,團隊成員都將共同見證團隊的成功,在此過程中,彼此之間互相監督,有助于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提高了課堂出勤率,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3)有效控制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課堂是一位老師面對近百名學生,教師對課程質量的控制難度較大,通過劃分小組,變成了一位教師面對十多個小組,而由小組長凝聚其他成員,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特定角色,便于管理和有效溝通。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等,而團隊協作學習能夠讓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參與討論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實踐的主體。這種模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團隊協作學習在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1)以生涯小組為單元,提高生涯規劃探究效果。在就業指導課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塊中,通過職業興趣探索活動,根據學生的職業興趣,將班級里職業目標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為一個學習型小組。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以生涯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該小組“共同的職業愿景”,對該職業的社會現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如何達成職業目標進行共同的討論分析,并組隊完成職業生涯人物訪談、職業體驗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定期交流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進行主題生涯討論和學習探討,相互監督行動計劃的執行效果。(2)打造創業團隊,提升創業能力。在創業教育模塊中,根據創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開展團隊協作學習,通過創設不同情境的團隊實踐來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最終評價是依據整個小組的完成情況以及個人的收獲自評情況,來綜合評價個人的成績和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直接將小組成員的自身利益直接與團隊整體掛鉤,不至于片面強調個人能力,可以使學生的能動性得到極大地調動,形成團隊之間及團隊內部的良性競爭。(3)分組模擬訓練,提高就業指導效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始終把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訓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求職技巧教學模塊中,增設了就業簡歷的制作、面試的準備和應答技巧、求職禮儀等章節,這些內容都是為了培訓大學生就業的實踐能力。但是課堂中只是老師單方面講授理論知識,難免有點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也難以檢驗學習效果。筆者嘗試在該模塊教學中增設“ 模擬招聘 ”環節,對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學生通過這樣一種團隊協作,模擬訓練的學習,真正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找準缺陷,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鍛煉自己的就業能力。
三、團隊協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精心準備,合理分組。團隊協作學習,對教師提出較高要求,所以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備課,以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課前準備好所需材料以及文字視頻等資料,要深入把握各教學環節的內容,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應對準備。同時課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組員人數不能太多,一般10人左右,原則上可以自由組合并推選出一名組長。(2)注意理性引導和學生的全民參與。學生是團隊協作學習的主體,主體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有效的控制課堂,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逐步明確教學目標,領會協作學習的目的,掌握協作學習的步驟和方法。(3)及時總結,不斷改進。團隊協作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團隊對學習內容的匯報與展示。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總結、評價教學活動的經驗和成效,發現問題和不足。同時,教師應在課后對課堂的每一環節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以便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運用團隊協作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周時梁,劉貴書,彭繼玲.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實效性與長效性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0(8)
[3]盧亞楠.“合作學習”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