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種投融資工具,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機制。重慶作為中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應抓住機遇,因勢利導,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從而提升其經濟活力,加快其發展速度。本文在分析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著重指出了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中在認識、人才、企業活力及內外資均衡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發展策略建議。
【關鍵詞】私募股權基金 現狀 問題 對策
重慶市是中國國西南地區最為重要的現代化城市之一,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背景下,目前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融資工具,對于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提升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力有著重要意義。迅速推進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發展有利于支撐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速發展,從而凸顯重慶市在西南地區甚至整個西部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私募股權基金概述
私募股權基金是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更準確的說是針對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投資實施的開始就考慮到了未來的退出機制,即可以通過上市、管理層收購或并購的方式出售持有股份獲利。私募股權基金作為私募基金的一種,在金融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通過對吸收的資金的市場配置,為企業融資開辟了新途徑,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效率,有利于幫助中小企業尤其是優質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從而推動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尤其是伴隨中國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的重要目標市場,且本土私募股權基金也顯示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種企業的投融資工具,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機制,推進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迅速發展,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現狀
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以2009年5月第一家外資私募基金的成立為起點,隨后,本土私募股權基金也迅速跟進,經過兩年的發展已具雛形,具體情況如下:
(一)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整體狀況
重慶以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為目標,近年來大力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除推動銀行、保險、證券,融資租賃、私募基金、擔保等市場發展外,更是把建設私募基金聚集高地作為重慶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措施之一。
2009年5月,西部第一家私募基金——美國憶泰落戶重慶,隨后,德柏金、鑫根資本、圓基環保等7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繼跟進。伴隨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2011年1月份,在重慶市“兩會”上,首次將“開展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結匯投資便利化試點”寫進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標志著重慶市在引進外資私募股權基金上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2011年5月份,英飛尼迪資本管理公司等七家私募股權外資機構與市金融辦簽訂合作協議,在重慶發起設立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標志著重慶市在引進外資私募股權基金上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為以后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后外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重慶的步伐大大加快,2011的6月,瀚曦股權投資基金啟動1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與重慶市旅游局進行戰略合作,為重慶豐富旅游資源的開發拓寬了融資渠道。2011年8月,華威開創基金中心設立,作為重慶首只純外資的IT私募基金,規模達4億美元。其后,重慶市金融辦為鼓勵外資私募基金的發展,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跨境人民幣設立外資基金管理辦法的操作流程,引進了全國首家跨境人民幣私募基金,大美、華威等5家國內外知名基金落戶重慶,認繳規模達6億美元。
此外,重慶兩江新區的設立,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房產投資、服務貿易以及企業重組投資機會,這些都為私募股權基金進入重慶發展提供了機會。其中美國德太私募基金募集資金50億元,與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強強聯手,也為外資基金進入重慶的國企提供了捷徑,助推更多的國有企業上市融資,預計德太中國西部成長基金在5年后可以達到500億元的規模。
在重慶市出臺大量金融業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外資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的背景下,重慶市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增長迅速,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之后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參與試點最多的城市。截止到2012年1月份,外資私募股權基金規模已達500億元。
(二)重慶市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現狀
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相比外資私募基金來說,更能調動民間資本,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并且不需要擔心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產業被外資所控制,尤其引起重視的是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能夠更便利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因此相比外資私募基金,本土私募股權基金因其特性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民間財富迅速集聚,出現了很多富有階層,伴隨中國創業板的設立,私募基金被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了解并接受,同時加上目前地產業的緊縮調控,股市的持續疲軟以及流動性過剩,大量資金開始涌向私募基金領域,私募基金的數量開始呈現急劇膨脹之勢。從政策來看,2008年10月《重慶市關于鼓勵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的意見》以及2011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關于重慶市開展股權投資企業備案管理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函》明確將重慶納入股權投資企業備案管理試點地區等鼓勵私募基金發展的政策文件的出臺,重慶市成為繼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之后的第七個,同時也是西部第一個可以開展股權投資企業備案管理的試點地區。
2009年,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公司與億泰資本集團共同設立重慶億泰渝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中國西部首家中外合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其后,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公司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共同設立華融渝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該基金是中國4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地方投融資平臺聯合成立的首家私募股權基金。另外,新華基金管理公司、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立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都參與了私募股權投資,重慶基金管理公司數量位居西部第一。截止2010年6月30日,新華信托成立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產品共有2項,發行規模為8000萬元;重慶國際信托目前存續的有10項,發行規模為35813萬元。
總體而言,重慶市本土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業自2009年起開始逐漸發展成長,據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12月,除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外,在重慶注冊并完成備案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管理企業達78家,較上一年增長近3倍,基金目標募集規模為380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的200億元新增長180億元,增長1.9倍。注冊資本超過100億。可以說,當前重慶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雛形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重慶市私募股權投資業起步較晚,相對于國內其他該行業發達省市,重慶市私募股權投資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重慶市政府相關統計數據,2010年,重慶市私募股權投資業地區投資總額不足50億元人民幣,遠低于當前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地區投資金額位于國內前10名省市。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由于中國各地對私募股權基金基本上采取的寬松監管政策,加上重慶市近些年大力鼓勵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政策的推動下,本土私募基金的數量急劇膨脹,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地區存在著幾十家地下私募基金的蹤跡。條件的限制及私募基金的快速發展,給準備統計出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的數量帶來困難,其資金投資總量更加難以計算。
三、重慶市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重慶的優勢產業從傳統到先進、從制造到消費,分布較廣,其中也孕育著相當多的投資機會,但就目前的發展來說,相對于金融資本更為發達的地區和城市,重慶的私募基金發展還處處流露出稚嫩與青澀。
(一)企業家不擅利用資本工具
重慶實體經濟的發展有一定基礎,當地企業家也擅長運用業務技巧去發展企業,但對于借力于資本運作的手段,就顯得比較陌生了。創投、私募股權、資本運作、公司上市,這些在北上廣深已經是很普遍,但在重慶可能很多企業家不太合作,主要是他們對這些概念不太理解,需要有一個思想灌輸的過程。投資人可能需要先對經營者進行一輪或多輪說教,才有可能往下進展。因此西部地區相對比較閉塞,企業家對股權資本的認可度不高,不知道機構投進來以后會怎么樣,但隨著基金的發展,群體參與性的提高,企業家對這個市場也會慢慢熟悉起來。從現實層面,在重慶這個市場中,上市企業數量不多,整體對資本的運作度比較低。尤其是一些體量中等的民營企業,通過引入外部股東、繼而通過上市實現資本放大、價值增長的示范效應不夠。既缺乏理論基礎,又缺乏現實案例的示范,現階段,當地企業家對股權投資及資本化在認識和接受度上存在局限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PE人才稀缺
投資就是投入,目前有些投資機構在重慶當地發現項目的能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既理解投資,又了解當地實況的團隊扎根在重慶。由于重慶整體金融業的發展較晚,投資、金融、資本運作相關人才的供給較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是一個短板,而專注于股權投資的人才更是有限。另外,目前來看,重慶這座城市對于高端金融、投資類人才的吸引力還很欠缺。
(三)企業活力不及沿海
中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在內,企業的活力還是不及東部沿海,除個別優勢產業外,當地企業所掌握的核心技術、運行的商業模式、品牌的宣傳推廣與沿海地區相比,整體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像鄉村基這樣優質的連鎖企業,其擴張的步子也并不大,至今仍主要以重慶市場為核心,僅僅往外擴散到一些二線城市。此外在重慶很多企業家傾向于做內銷,接政府標案的事情也還挺多,缺乏可持續訂單,商業模式較差。但對私募基金來講,這也是機會,因為企業家可能之前視角比較狹窄,但是產品不錯,私募基金進入后可以修正它的商業模式,甚至幫它拓展新的市場,對企業后面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四)內外資私募企業發展不均衡
從上文重慶市私募基金的發展現狀研究結果來看,目前重慶市本土的私募基金數量要遠大于外資私募基金數量,但是從投資規模來看,本土78家私募股權基金的總投資規模要小于20多家外資私募基金的規模。并且本土的私募基金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不少問題,尤其在投資決策與風險管理中相比國外大型私募基金還有很大的差距。
四、重慶市私募基金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世界范圍來看,私募股權基金是企業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據統計,重慶市目前的企業融資渠道超過95%來自銀行貸款,不到5%的資金來自資本市場,而來自私募投資基金的占比還不到1%。要想推進私募股權基金迅速發展,充分發揮其在金融市場中的作用,重慶市必須從多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開放思想,做好私募股權基金的引導與宣傳工作
由于地處西南,思想意識不夠開放,重慶的很多企業家對私募股權基金等資本工具的了解不透徹,導致投資積極度不高。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私募股權基金的引導與宣傳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正確認識私募股權基金,才能培育一個良好的發展PE的基礎氛圍。首先,企業家應開放思想,放眼世界,不拘泥于眼前的利益;另外,政府應建立私募股權基金的交流學習平臺,使各企業能夠從這一平臺中獲取更多信息和豐富經驗,促進對私募基金的正確認識;最后,政府的引導對企業的認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應當組織各類企業學習私募知識,邀請專業人士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授課教育,提升企業家的認識水平,推動私募股權基金的健康發展。
(二)提升企業活力,培育優秀的PE人才
近幾年,重慶市特別重視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鼓勵其健康運作,尤其是對科技型企業從培育、創立、稅收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對于提升企業活力意義重大。但是,人才稀缺已成為制約私募機構在重慶發展的主要原因。私募股權基金中有兩類合伙人,一類是投資人,另一類是作為管理者的合伙人,其中核心在于私募股權基金的管理團隊。重慶市目前就是缺乏專業的投資人,基金管理人員尤為稀少。因此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這一不足。首先,借鑒國外經驗,讓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養老基金等更多地參與私募股權投資,一些富有的個人也可以作為合格的投資者。其次,提高私募股權基金人才水平,適當引進國內外PE優秀人才,培育適合重慶本土資本市場的管理人才。再次,信譽是資本市場的保障,應該建立PE人才的信用檔案,構建完善的私募基金人才市場信用體系。
(三)加快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集聚和發展
從《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的意見》來看,對PE的注冊資本要求偏高,可能會導致一些暫時缺乏資金的投資類企業被拒之門外。而重慶本土的一些私募企業起步較晚,在資金規模上與國際投資巨頭有較大的差距,設立較高的注冊門檻必然不利于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因此重慶市應該降低私募股權基金的注冊資本門檻,設立合理的股權基金注冊要求,讓其與當地經濟、企業發展水平持平,能夠吸引更多的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設立與發展。此外,在對PE的主體資格、類型、經營范圍、注冊備案程序等方面也應做出具體的規定。
(四)規范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加強對民間私募的監管
目前,重慶私募基金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法規政策規范其有序發展并加強監管,在信息披露方面更要嚴格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在進行資產業務的申請與運營中必須向監管部門提交資產質量、運營能力及經營業績等方面的信息,便于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另外,對于重慶市民間私募的發展,政府應出臺相關的管理規范,對其進行專項整治,加強對其監管,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符斌.關于中國私募基金發展趨勢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3(5).
[2]馬曉峰.中國私募基金狀況及政策監管的探討[D].浙江大學,2007.
[3]于越.對中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對比與思考[J].考試周刊, 2011(16).
[4]左岸.關于開展私募基金業務的構想[EB/01]. http: //www. 360doc.com/content/06/1117/10/ 14333_262715.shtml#,2006.11.17.
[5]鄭瑋斯.中國私募基金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8).
[6]蒲長青.淺析重慶創業投資發展的行業環境——對英飛尼迪等外資股權基金落戶重慶的思考[J].商情,2011(16).
[7]王敏.10億元引導基金:重慶科技融資破冰[J].科技中國,2008(10).
[8]毛燕瓊.當前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七大問題[J].商業研究,2011(5).
作者簡介:劉誠(1977-),河北辛集人,碩士學位,現就職于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