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是一項可貴的政策創新,是一項企業與職工難得的政策機遇,是提高局內中小企業生機與活力的根本途徑。它具有多方面好處:一是對于具備條件的實施整體帶資改制企業的主管單位有利;二是對改制企業本身發展有利:三是對改制企業職工有利。這些好處既是實施整體帶資改制的目的與意義,也是改制的動力所在。
關鍵詞:國有中小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意義;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020-02
一、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意義
對于局內企業來說,是由管理局聘任下屬企業領導干部,而且施行干部輪換制度。如果主要領導干部德才兼備、班子團結,就能夠較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企業就有活力,經濟效益就高。但這樣的好企業往往是領導干部一換,班子一散,企業立即垮下來。所以,改革產權制度才是解決企業活力的根本途徑。
國有企業要有活力,就必須使職工成為企業的資本所有者或股東,憑借資本所有權,就具有了追求資本的四個方面的驅動力。在追求資本過程中發揮股東和員工的積極性,職工的積極性不會比資本家的積極性遜色。通過企業整體帶資改制,企業的所有權量化給職工,這樣人才與資本的結合,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也會將國有企業的優越性發揮出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職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干部、技術人員,及其他成員成為企業的股東,有了共同的利益,必然增進廣大干群團結。企業的員工股東大會把干群置于全體職工的監督之下,每個人都受集體的監督。股東大會有權撤換不稱職的干部和處理違法亂紀不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職工。
二、搞好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應做好的幾方面工作
(一)改制企業主管單位的領導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準備實行整體帶資改制企業的上級領導要給予將要改制企業大力支持和幫助,不要從狹隘的部門利益出發,要本著從管理局和本企業的長遠發展著眼,認清產權制度改革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企業的發展,能使企業精干主業做專做強,也有利于下級改制企業的發展。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推廣將使下級企業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增強,對改制企業的職工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作為改制企業的上級領導應該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解決改制中的相關問題,更應該緊緊抓住當前良好的政策機遇,支持下級改制企業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積極開展企業整體帶資改制。
(二)注意調動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改制積極性
無論是企業帶資改制的發動、實施,還是企業實行整體帶資改制后的運營,企業的主要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認識與態度是其成功與否最為關鍵的因素。調動其積極性的根本辦法是要多召開關于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意義的會議,認清當前形勢。自1997年以來,管理局已經取消了下屬各企業的補貼,使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認識到,積極主動進行整體帶資改制企業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能夠在市場經濟的海洋里發展壯大起來,不改制維持現狀就可能使企業停滯不前以至于走向破產。要幫助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加深對政策作深刻的領會,使其自覺、自愿、主動地成為整體帶資改制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上級主管部門特別要注意不能采取簡單、行政命令方式開展各項工作。
(三)深入宣傳、廣泛動員
職工群眾是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主體,要想使企業整體帶資改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必須走群眾路線。企業的主要經營者和管理者要根據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要求,及時成立企業整體帶資改制領導小組,由企業黨委、工會牽頭,抽調組織人事、紀檢審計、財務資產等人員組成,并積極開展工作。要本著對企業、對廣大職工負責,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態度進行一次徹底賬物清查,對債權、債務情況徹底理清,同時摸清企業各方面情況,不留死角,對企業的“家底”做一次全面的完全徹底的清查,形成真實可靠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根據企業的現狀,認真分析企業的發展前景及目前存在問題,經過充分研究、并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企業整體帶資改制后的發展方向和主營業務,實事求是地分析企業整體帶改制后承擔的經營風險,確定出改制后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方案,形成文字材料。召開會議對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如實的說明報告,對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方案進行傳達下發、討論,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廣大職工群眾了解、參與企業的整體帶資改制,通過廣大職工群眾的認識提高,提出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后,企業整體帶資改制領導小組能夠按照職工要求修改改制方案,并進一步使職工滿意,使職工群眾從關注到完全理解支持,這就為整體帶資改制奠定了基礎。同時,還要對管理局的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政策及相關規定進行認真傳達,一定要讓職工群眾真正了解、準確把握文件精神,做到使準備整體帶資改制企業的職工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對于職工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給予耐心解釋,解釋不了的不能主觀臆斷,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尋求指導,使職工群眾明確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必要性及意義。并積極向管理局爭取相應的扶持政策,保證企業整體帶資改制順利進行。
(四)要嚴格把握政策,防止國有、局有及局屬資產的流失
整體帶資改制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原則性很強的工作。在企業進行整體帶資改制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把握政策,對資產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估,特別是對于資產的量化優惠比例和對剩余資產購買的優惠比例,一定要堅持原則,按程序辦事。既要按政策保證職工利益,又要防止個人和改制企業損害國家和管理局利益,使帶資改制工作得以健康運行。
(五)要糾正認識上的誤區
有的干部和職工認為企業整體帶資改制后,企業沒有靠山了,管理局什么也不管了,這是不正確的想法。管理局對改制后企業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如現有單位與改制企業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原有的渠道和市場在改制后三年內維持不變,在質量和價格同等的條件下,優先使用改制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整體帶資改制的企業,在油田物資管理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原有的局內入網資格和結算渠道不變,等等。
三、企業整體帶資改制的原則
實施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應把握的原則是:時機成熟、政策到位、職工滿意。同時,在以下情況應暫緩或停止實施整體帶資改制:企業內不安定的兆頭已經出現,維系社會秩序的紐帶已變得十分脆弱時;改革產權處于單打一狀況,沒有其他改革配合時;理論宣傳不夠,未形成強烈的改革產權制度氛圍時。
政策是機遇,政策出效益。深入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把政策的實質,掌握運用政策的手段,更好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對于局屬二級或三級企業,包括從1998年以來已經進行過改制或采取承包、租賃、委托等方式經營的企業,具備上述條件的,都有必要積極考慮實施整體帶資改制。已經改制過的企業,因為以前的改制是處于初級階段,沒有進行工齡補償與職工身份轉變,配套政策不完善,也可考慮抓住此次整體帶改制的有利時機,進行徹底改制。
綜上所述,企業整體帶資改制是提高我國國有中小企業生機與活力的根本途徑,是我國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徑。它對加快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對促進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