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商貿流通業是現代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吉首市商貿流通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然而其運行過程中存在著的不足已制約了該市的經濟運行速度與效益。為此,就如何加快吉首市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以及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吉首市;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050-02
商貿流通業是指商品流通和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產業,包括兩大部門:一是商業,主要指批發業和零售業;二是專門為商業服務的行業,主要包括倉儲業、運輸業、包裝業等物流業,兩者共同構成流通產業體系[1]。它是社會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國民經濟正常循環、周轉的大“動脈”[2]。作為現代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商貿流通業的運行效果對經濟運行速度效益起到關鍵的作用。
一、吉首市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吉首的商業源遠流長,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雄居4省市邊區商貿物流中心之地位。吉首的現代商業,是伴隨湘西州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吉首的城市化進程而同步發展的。到目前為止,吉首的第三產業已成長為吉首經濟的支柱產業。近10年來,吉首市商貿得到了迅猛發展,流通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顯著提高。商貿已成為吉首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為建設4省市邊區商貿物流中心打下堅實基礎。
(一)商貿業發展迅速,第三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吉首市近10年商貿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社會零售總額迅速增加。2001年以來,吉首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GDP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其中近5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保持在60 %以上。吉首市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結構比已由2001年的14.4∶46.7∶38.9變化到2010年的5.8∶34.0∶60.2。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顯著提高。同期長沙市的比重約為4.4∶53.6∶42.0,而我國的總體比例為10.2∶46.8∶43.0,由此可見,第三產業在吉首市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
(二)商貿業態齊全,大型商業網點逐漸增多,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吉首市共有各類商業網點近7 000個,營業面積約為9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約43 000人;各類商品市場30個,其中營業面積1萬平方米的5個,年交易額超億的商品交易市場3個。2010年,吉首市擁有星級飯店20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1家、三星級飯店3家、二星級飯店15家。旅行社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旅游專業運輸車隊3家,旅游運輸車輛120臺。年經營收入過千萬元的骨干旅游企業4家。可以看出,總體的商業網點雖然不是很多,但網點的業態較為齊全,足夠滿足本地居民的生活生產需求。同時,大型網點的抗風險性以及收益普遍好于中小網點。
(三)零售業網點較為集中,中心商業區初見端倪
零售網點的分布較集中商業中心和專業市場。吉首市商業體系主要由兩個市級商業中心和17個社區商業中心構成,兩個市級商業中心為吉首商業中心和乾州商業中心,兩個區級商業中心為雅溪商業圈和規劃中的吉鳳商業圈。吉首商業中心現有大型商業設施17個,營業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有建材、電器、電腦等專業市場12個;有9條特色商業街,集中了目前全市70%的賓館酒店。目前為吉首市商業的核心地帶,也是大湘西乃至黔、渝、鄂周邊地區最有吸引力的高、中、低檔商品并存的現代化商業中心。周邊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聚集大量的商流人流,以形成對周邊區域的廣泛輻射,帶動中心商業圈的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小城鎮為依托的市場網絡。
(四)新型業態初步展現,傳統商業仍占主導地位
商業經營方式和業態正在發生明顯變革,超市、便利店、各種中西式連鎖快餐店等新型商業業態發展迅速,具有各種先進理念的經營方式如總代理、總經銷、廠商直銷、物流配送等正在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吉首已形成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架構。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各型超市、連鎖店等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等現代經營方式快速興起。
在業態方面,現代的連鎖店、專賣店、百貨商場等開始興起,流通方面并無專業的現代化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也未得到廣泛應用,總體而言,傳統商業模式仍占絕對的主導地位,缺少現代連鎖綜合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形式才剛剛興起,無現代化的商業購物休閑中心,落后的馬路集市仍然存在。
(五)物流業發展已具條件,市場潛力巨大
2010年,吉首郵電業務總量101 839萬元,增長38.6%;全社會貨物周轉量74 556萬噸每公里,貨運量583萬噸;旅客周轉量44 596萬人每公里,客運量1 033萬人。物流園區正在規劃之中,物流園區建設將為吉首市商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輸、倉儲、包裝、信息等保障。從吉首市客運量與貨運量的增長數據來看,發展地區物流中心已經具備條件,雖然客運量與貨運量具有波動性,但是總量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
二、吉首市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吉首市商貿流通業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大成績,然而與我國發達地區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商貿流通業仍是亟須提升的行業,必須加快發展。
(一)經濟基礎薄弱,商貿業發展的持續力不足
吉首作為州府,是湘西自治州的中心城市,但其首位度很低,對全州城鎮化建設貢獻比較小,且城市規模小,經濟總量、人口總量少,輻射帶動力弱,與其中心城市地位極不相稱。考察近十年來吉首及湘西州的經濟發展情況發現,吉首GDP總量在湘西州GDP總量中所占的比值(即GDP貢獻率)基本保持在20%—30%的水平,且在5年來不斷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吉首作為州府,在主要的經濟指標比較中并沒有凸顯州府的優勢。同時,吉首承擔了州府的建設任務,是典型的小馬拉大車。
吉首市GDP和人均GDP整體增長較為迅速,然而也就是全國的一般水平。由于基礎很差,第二產業未形成規模發展,所以商貿業的發展較為孤立,僅靠社會零售發展的支撐,第三產業也很難發揮在資金以及就業方面“蓄水池”的功能,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后勁不足。
(二)商業網點的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亟待解決
雖然商業網點已有規劃,但因環境變化以及執行問題導致布局不夠合理。目前,吉首市主要商業網點分布相對集中在團結路以南、武陵路以北,人民路以東的地區。該區域為吉首市城區核心商圈,其中,以團結路與人民路交叉地帶為商業核心區域,商業網點過于密集,客流量大。據測定,每小時人流量達5 000人,給核心商業區域的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目前核心商業區域網點集中,而新區、新開發區以及居住區網點偏少,社區商業功能較弱,商業網點重復建設的現象仍然存在。
(三)商業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實力亟待擴大、提升
吉首市具有較大規模和競爭實力的商業企業較少,從2010年看,限額以上零售貿易企業銷售額約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0%。受限于規模、實力和產業的開拓能力,商品的輻射和聚集度相對較弱,阻礙了吉首市經濟的發展。
(四)商品交易市場體系、結構、功能尚需完善,輻射力有待提高
在吉首市現有的市場中,生活資料市場多,生產要素市場少;綜合性市場占比重大,專業性市場相對少;位于城市中心地帶的交易市場多,處于城郊結合部的交易市場少;成規模、經營定位及特色鮮明的市場少,且布局分散,其中近一半是集貿市場,有的還占街為市,成為馬路市場。市場交易、管理方式落后,仍采用集市貿易的機制和管理辦法。市場建設與主導產業發展聯結不夠,對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不強,聚集和輻射力較弱,在四省市邊區知名的、有影響力的商品市場交易少。由于重復建設、選址不當,有的市場已是有場無市。市場的信息、運輸、配送、倉儲、服務、金融、郵電等功能還不完善,資金、人才、技術等市場相對落后。
(五)商貿物流企業競爭力不強,經營管理方式較為落后
吉首的商貿企業大多是新發展的個體私營商業,規模化程度很低,而連鎖商業集團剛剛開始進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未出現。現代的電子商務還未廣泛應用,專業物流、市場營銷、作業管理等運作方式未得到重視,落后的管理方式大行其道,缺少具備現代商貿知識的專業人才,科技、網絡應用水平低下。
商業行業法規不配套,批發市場建設多頭審批、各自為政,造成市場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同時,行業管理組織如行業協會、商會等不健全,管理出現“斷層”,相關部門沒有起到應有的管理和調控作用。
三、政策建議
(一)加大商貿流通業的招商引資力度
積極引導和鼓勵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投資興建符合商貿業發展導向目錄鼓勵類項目。在土地、稅費等方面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的同時,對符合吉首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給予重點獎勵。
(二)做大做強骨干商貿流通企業
以會展業、旅店業、餐飲業、特色經濟為重點,推進商務服務業向規范化、產業化發展,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在乾州新區規劃建設吉首會展中心,會展業要圍繞提高國際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圍繞吉首市旅游、資源、民族特色,培育做大具有吉首特色的汽車、房產、旅游商品、特色餐飲、椪柑等展會項目。加大星級賓館和特色餐飲發展,最終形成以旅游、休閑、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商業中心。
(三)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適應經濟發展對現代物流的需求,大力培育物流市場,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支撐體系建設,盡快構建起以物流園區為依托,以物流平臺為支撐,以第三方物流為主體的現代物流體系,形成四省市邊區區域物流中心及重要物流節點。重點推進老城區、雅溪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規劃建設吉懷高速小莊至雙塘沿線物流建設項目,吸引專業化物流公司進駐我市,建立相應的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實現物流配送的專業化與社會化,促進物流業快速發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發展資金扶持政策。市級財政每年安排資金專項用于扶持商貿經濟發展,主要用于商貿經濟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前期經費、企業貸款貼息等,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做大做強。
2.土地優惠政策。企業新建或擴建用地發展商貿業,土地用途為商業用地,允許通過出讓(招標拍賣掛牌)、租賃、入股和流轉等方式取得。
3.稅收獎勵政策。每年一次對上繳稅金(市級收入)達到一定量的企業(煙草除外)進行獎勵,實行超額累進制獎勵辦法,主要用于獎勵企業領導班子。
參考文獻:
[1] 趙凱,宋則.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眾作用機理研究[J].財貿經濟,2009,(1).
[2] 柳思維,黃福華,等.新興流通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