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政府主導型低碳旅游發展戰略,不僅能減少由于市場失靈帶來的負面效應,更重要的是能優化配置旅游資源,進而推動低碳旅游有序發展。在分析政府主導低碳旅游發展內涵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政府主導低碳旅游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政府主導;低碳旅游;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130-03
引言
低碳概念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倡減少人類生產生活中溫室氣體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旅游正是低碳理念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產物,要求在旅游發展中減少碳排放量,是促使旅游發展與環境相協調的一種持續旅游發展方式。國外學者對旅游業的碳排放問題研究較多,如Natali Tabatchnaia-Tamirisa(1997)、Susanne Becken(2002—2003)、Joe Kelly與Peter W. Williams(2007)、Sabine Perch-Nielse(2009)等,分別從旅游能源需求、旅游能源利用模式、旅游地溫室氣體排放、旅游溫室氣體密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2]。近兩年,國內學界對低碳旅游也進行了探討,如劉嘯(2010)針對北京郊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低碳旅游發展的理想模式[3];蔡萌、汪宇明(2010)探討了低碳旅游的內涵和主要實現路徑[4];黃藝農、范松(2010)從利益相關者的視角探討了低碳旅游發展的思路[5]。
綜合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在國內,低碳旅游無論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實踐應用方面相對于國外已嚴重滯后,尚需從新的視角對低碳旅游理論和實踐進行探索和研究。實際上,在低碳旅游發展及其管理過程中,由于受外部效應、旅游產業體系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政府這只“有形之手”對其進行引導、規范和協調,方能實現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低碳旅游的有序發展。“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政府所采納的旅游發展戰略。”[6] 鑒于此,本文嘗試對政府在低碳旅游發展中的定位和角色進行探討,以利于正確認識低碳旅游業發展中政府的作用,對推動旅游業發展轉型和低碳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低碳旅游的內涵
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態文明理念的一種全新旅游發展方式。“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經濟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游”[7];“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得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旅游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新方式。”[8] 可以看出,低碳旅游的實質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或微碳排放為基礎的綠色旅游,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的重要手段,強調政府、企業和公眾在旅游發展中踐行低碳發展理念,共同致力于減碳行動,最終實現旅游業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二、實施政府主導低碳旅游發展的必要性
綜合政府在低碳旅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低碳旅游發展的特點,政府對低碳旅游發展進行干預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低碳旅游發展的外部效應——理論依據
旅游資源的公共物品屬性,較易產生大量的外部效應。“經濟的外部效應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經濟活動不經市場交易而給他人帶來無償的正面或負面效應。”[9] 低碳旅游發展亦不例外,也極易產生大量的正面或負面效應。正面效應主要來源于科學合理的低碳旅游開發給旅游地所帶來生態環境改善與旅游品位的提升。負面效應主要源于旅游地不顧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而進行的掠奪式、錯位型、超容量等短視旅游開發行為,給自身帶來的碳排量增加、嚴重的環境污染等。由此可見,在低碳旅游發展及其管理過程中,須發揮政府的主導和干預作用。這樣,一方面,能帶來提升旅游地旅游吸引力、競爭力等正面效應;另一方面,可對生態資源和環境進行有效保護,降低不當旅游開發行為帶來的負面效應。
(二)低碳旅游產業體系的復雜性——產業特性
低碳旅游產業主要包括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企業、低碳旅游產品和低碳旅游客源市場4個核心要素,且各個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互為影響。毋庸置疑,低碳旅游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產業體系,因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涵蓋面十分寬泛,所以節能減排也必將經歷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實現整個旅游產業的低碳化發展,不僅需要相關主體自覺、主動地踐行低碳生產理念,承擔節能減排責任,也需要政府制定系列產業政策進行扶持和推動。“發展旅游業既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又需要相關產業和政府部門的通力配合與大力扶持。”[10] “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干預職能,往往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產業政策表現出來。”[11] 政府應通過制定財政、金融、稅務、招商引資、交通等政策,引導、鼓勵和推動低碳旅游產業優先發展。
(三)低碳旅游發展的經濟效益——利益驅動
旅游目的地通過打造具有低碳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設施和環境友好型的低碳化旅游體驗環境,不僅能促進旅游資源的有效利用與保護,還能改善其環境質量,帶來顯著的低碳旅游示范效應和形成差異化的旅游定位,進而增強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發展低碳旅游產生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既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有利于合理配置旅游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等。“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不僅獲得了各旅游主體的普遍認可,同時也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11] 綜合上述情況,倡導低碳旅游發展方式,既是促進旅游發展和轉型、塑造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加旅游地經濟效益的內在驅動力。
三、政府主導型低碳旅游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對我國旅游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2] 就低碳旅游及其產業發展的特點而言,政府在低碳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低碳旅游發展政策
發展低碳旅游,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通過經濟激勵、產業引導、技術支持等政策來促進其發展。一是經濟政策。政府通過制定財稅、金融、價格等經濟政策,引導并激勵旅游企業從事低碳生產與經營,不斷促進低碳旅游產業發展;二是產業引導。一方面,鼓勵并優先發展低能耗、低排放、具有高科技的重點項目,逐步帶動相關產業實現低碳化;另一方面,積極扶持低碳、綠色產業的發展,努力開發和生產高附加值、低能耗旅游產品。三是技術支持。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建立節能減排技術公共服務體系和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與成果轉化體系,以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發、引進、推廣和利用。
(二)建立低碳旅游發展制度
低碳旅游作為一種新型旅游方式,要實現其發展方式和模式的轉變,政府必須根據其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旅游產業環境,建立相應的制度,以消除低碳旅游業的外部不經濟。首先,建立旅游開發、低碳旅游產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設定科學的開發與經營標準;其次,制定發展低碳旅游及其景區的環境質量標準,并建立相應的景區環保評估制度;最后,根據低碳旅游發展的需要,制定低碳標志制度、低碳稅收制度、低碳消費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此外,制定旅游發展能耗制度,將“節能減排”落實到低碳旅游發展的每個環節。
(三)編制低碳旅游發展規劃
編制低碳旅游發展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編制總體戰略規劃。用低碳旅游理念指導旅游地的城市、旅游景區以及其他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如編制旅游景區的開發與保護、低碳旅游設施配套、能源消耗模式等總體發展規劃。其次,編制中長期規劃。明確旅游業在未來5年或5年以上的降碳、減排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并將總體目標和任務逐年、逐行業分解,逐年落實。最后,制定短期規劃。對景區景點改造、旅游交通與旅游接待設施改建、景區能耗設施更換等項目進行2—3年的短期規劃。如對部分景區景點的污水處理系統、能源照明系統進行改造規劃。
(四)增加低碳旅游發展投入
發展低碳旅游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單靠市場無法保障其發展的資金需求。因此,需要政府采用多種形式加大資金支持和投入。一是增加財政投入總量。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增長比例,確保財政資金支持低碳旅游總量穩定增長。二是通過股份合作制形成以政府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格局。堅持內外資并用的原則,引入民間資本投資低碳旅游,如選擇條件較成熟的部分旅游區,采取經營權轉讓、合資合作、租賃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三是爭取信貸融資。采取政府貼息等方式,鼓勵旅游企業積極爭取能源效率融資、綠色貸款、節能減排專項貸款、中小企業聯保貸款等融資產品以確保低碳旅游發展的資金需求。
(五)營造低碳旅游發展環境
培育低碳旅游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各種方式營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圍和環境,是政府及其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應有之責。首先,加大低碳旅游理念宣傳。綜合運用各種方式對低碳旅游發展理念、發展機理以及發展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公眾了解、踐行低碳旅游方式。其次,營造低碳旅游氛圍。通過環境設計、標識引導、圖片展示、低碳示范景區打造等方式,不斷營造和累聚低碳旅游氛圍。最后,倡導低碳消費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倡導旅游者在旅游消費過程中盡量減少碳排放量,將低碳貫穿于食住行游購等旅游過程之中;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旅游地居民參與低碳旅游發展,培養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習慣。
總之,推動低碳旅游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政府應在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的前提下,理順自身與市場的關系,并充分發揮其在低碳旅游發展中的作用和優勢,以彌補市場的缺陷,推進低碳旅游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E Dijkgraaf,R H J M Gradus.Cost savings in unit-based pricing of household waste:The case of the Netherlands[J].Resource and En-
ergy Economics,2004,26(4):353-371.
[2] 謝園方,趙媛.國內外低碳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人文地理,2010,(5):27-31.
[3] 劉嘯.低碳旅游:北京郊區旅游未來發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會科學,2010,(1):42-46.
[4]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旅游學刊,2010,25(1):13-17.
[5] 黃藝農,范松.基于相關利益者視角的低碳旅游發展思路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10,(6):96-98.
[6] 鄧燕萍.論旅游經濟發展中的政府作用[J].求實,2005,(6):59-61.
[7] 劉嘯.論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J].中國集體經濟,2009,(3):33-36.
[8]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旅游學刊,2010,(1):13-17.
[9] 劉慧芬,楊冬妮,李慧.論生態旅游中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22):80-82.
[10] 呂君,劉麗梅.政府干預旅游業發展的理論依據及內在驅動[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1):104-107.
[11] 桑林,賀春健.我國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論析[J].經濟視角(下) 2009,(2):29-32.
[12] 張軍.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研究綜述[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9,(3):7-12.
Analysis of the low carbon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government-led type
HU Li-min
(Commerce college,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le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w-carbon,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failure and, more importantly, is able to optim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us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tourism. Analysis of Government-le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content and the need,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Government low carbon strategi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Key words: government-led; low carbon tourism;countermeasure study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