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截至2011年9月,新三板147家上市公司中,海淀區企業占到了75家,占51.02%,占據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它們是海淀區扶持高科技企業創業創新發展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海淀區經濟發展的未來。
關鍵詞:海淀;三板企業;調研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180-02
一、新三板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
(一)進京戶口政策不合理
1.現有戶口政策是以應屆畢業生落戶為主,對已有幾年工作經驗、又表現優秀的人才引進,戶口政策限制多,很難辦下來,而戶口政策對后者的才是企業最想要的。
90%的被調研企業認為,戶口指標不應該給應屆畢業生,而應該給已經在公司工作了幾年的表現優秀的人才。因為:一是應屆畢業生未必是人才,還需要工作、考察過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是否適合企業需要;二是應屆畢業生其實對戶口沒那么需要,反而是工作過幾年,成家立業有孩子的人,為了孩子能夠在北京上學,才需要戶口;三是有工作經驗、又表現優秀的員工的價值遠遠大于碩士、博士,其為企業創造的利潤也遠大于剛到公司工作的應屆畢業生,因此唯學歷論的應屆生戶口政策不合理。
2.分配企業戶口指標的衡量標準需要商榷。大部分企業認為,現行戶口指標分配標準主要看企業解決就業人數(即現有公司人數)、規模(營業額)大小、稅收多少,這是不全面的。還應該看企業每年的納稅額度增長率、產品市場覆蓋率、專利數量、創新項目市場前景和銷售增長率等。首先,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決定了企業的規模肯定遠遠低于傳統行業,企業發展靠的是人力資本中的智力發揮,而非人的數量。因此,以往按照公司規模衡量公司貢獻的方法已經不適用,需要改革。相應的,衡量公司價值和為社會創造貢獻的最好方式應該是公司的納稅額度。其次,從需求與供給的角度說,這些高速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由于無法與聯想、方正等大企業在戶口指標上競爭,他們往往數年來連一個戶口指標都沒有得到,導致企業的高級管理層都沒北京戶口,孩子上高中,只能到外地去,否則無法參加高考。這些直接挫傷了高管們的感情和創業激情,覺得自己奮斗了幾十年,卻連家人都保障不了,還要兩地分居。
3.北京的暫住證政策有待改進,應方便出差出國等手續的辦理。隨著貿易的國際化和商務交流機會的增多,很多公司都需要不定期地赴國外或港澳臺考察或辦理業務。而公司內沒有北京戶口的高管或員工想出國辦理業務,由于暫住政策,不能辦理出國手續,只能回原戶口所在地去辦理,有時一個月需要往原籍跑多次,非常麻煩。因此,很多企業高管希望北京要像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一樣,在居住地通過暫住證就可以解決短期出國考察的問題。
(二)用地政策不合理,最大問題在有些企業占地不用
很多先發展起來的企業,由于有預見性,即使不需要太大的面積,也采取先拿地再使用的策略。拿到地后,一時用不了那么多,就先空著不用,導致土地利用效率很低,而別的后來企業想用也無法使用。還有的企業拿到土地后,改變了經營主業,不再求實業發展,而是以出租寫字樓盈利。新發展起來的企業沒有土地,只能要么租賃,要么選擇到其他能拿得出土地的區縣甚至外省市另謀發展。30%多的受訪企業都在其他區縣買了地塊,作為分部或子公司,因為其他地區給出的條件誘人。這樣,在海淀艱難培養起來的企業,長大后卻在其他地區結果實,損害了海淀的長遠利益。
(三)政府支持企業的方式需要轉變
1.政府不要直接給企業錢。有核心價值的企業在哪都可以拿到錢,真正好的技術不需要政府補貼錢,總會有大批社會資金去關注。因此,政府的錢應該用在別的地方,比如頂級企業培訓,讓企業了解國際潮流。
2.政府的錢應該用在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的公共用品問題上。
3.政府的錢應該用在人力資本投資上。在受訪企業中,有50%以上表示,如果能有針對企業家,或者企業家與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的培訓交流機會,他們會積極參加。尤其是以下一些內容的培訓交流:海淀形勢與政策指導、園區政策條例實施解析、信仰教育、突發事件處理與應急指揮類課程(他們對可能出現在自己公司中的火災、疫病甚至員工的公共交通意外情況等都心存憂患)、國外高科技園區與技術的發展趨勢、國外參觀考察等課程,企業家們都有極大的興趣與渴求。但是現在的培訓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所以企業漸漸沒了興趣。
4.即使通過高科技項目的方式給企業資助,評價系統也一定要嚴格科學。多數企業反映,環境越公平、競爭越有效,越可以體現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政府資助的錢可以直接打到用錢單位,不用打給企業。或者,政府不要通過補貼項目的方式給企業科研經費,而應通過退稅的方式返還企業稅收,這是正激勵,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如果政府只知發錢,卻發不到位,或發的有異議,將是腐敗和矛盾的源頭,出發點雖好但效果會打折扣。
(四)企業高管看病難
企業的經營與決策取決于高管,吸引高管人心的一條捷徑是給予一些資質突出的企業高管以海淀區內醫院的120門診政策。這樣的政策可以覆蓋面很小,只需針對一小部分核心企業即可。而且政府的代價很小,卻又體貼入微,可以直接影響企業領導人的決策,培養對海淀人性化服務的感情。有病早發現,減少企業家、技術人才英年早衰的情況,使得高級人才隊伍不致因身體素質原因縮短貢獻期。
(五)有關政策細節、配套問題
1.一些文件只有宏觀、中觀政策,沒有細則,不知如何落實。
2.有時候,海淀園區、市科委、科技部有優惠政策,但基層工商稅務系統并不承認,政府系統之間缺乏協調。企業在繳納稅賦時發現政策落空,讓人失望。
3.現有政策以扶持大、小企業為主,重兩頭,輕中間,忽視了中間企業。比如,針對小企業,海淀有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針對大企業,海淀也有引進的優惠政策;然而中型企業兩邊都靠不上,卻也有相應的需求。因此,政策應該更加細分和具有針對性,體現對每一階段企業的關懷。
4.主管部門在審批的過程中,對一些政策的應用時,帶有比較明顯的傾向性,這樣不太好。比如,以“海龜”人員名義牽頭的項目更容易獲得通過,而以“土鱉”名義申報的項目難以通過,逼得企業只能任命未必有能力的“海龜”為總負責人,而有本事的實際項目負責人只能屈居副職,深受委屈。項目審批過程中的“學歷歧視”、“國內歧視”傾向傷害了一部分企業骨干員工的感情。
(六)在北京熟練技術工人難找
企業的工作是有層次的,并不總是需要高學歷人才,一部分崗位用中級技術人員就足夠。高人低用,一是代價大,二是人才浪費,三是高學歷人才往往不勝任技工的工作。但是在北京,技術學校不配套,初、中級技工很少,往往需要從外地引進,也增加了企業成本和不便利。
(七)應該多發展專業化園區、專業孵化器
隨著分工的深化,專業孵化器、專業園區的生命力越來越強大。有些特別種類企業的發展,就需要專業孵化器。比如,基因制藥企業,世界上有1 000多個,中國只有20多家。本次訪談的一家諾思蘭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擁有2項國際頂尖技術,但這家公司到現在為止十幾年的時間內,還只有投入,不能盈利。因為在制藥行業,一個藥品研發需要至少10年時間,風險高,在研發階段,很難顯現成果。它之所以能存在并向前發展,就是因為海淀區有專業化的生物醫藥園,有高質量的公用實驗設備。
(八)政府應該對員工進行信仰教育,注重正面的風氣引導
一些企業反映,現在的年輕人,來公司只看工資,不看企業發展前途。而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中政府對企業使用人進行了很多硬性規定和保障,使得青年人注重利益,不注重精神追求,把工作過程中的一系列責任推給企業,而不注重自身檢討。這樣的風氣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和培養,政府應該在求職就職之風上進行更多的正面引導。
二、建議
(一)關于戶口政策問題
企業反映的戶口政策應該向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傾斜的建議是有合理性的,海淀應該著力倡導與推進戶口政策的改革,轉變戶口配給方式,改變以應屆生戶口政策為主體的局面。要認識到,學歷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海淀需要吸引的應該是更成熟、更能發揮作用的實用人才。可喜的是人保局正在往這方面努力。
(二)關于企業用地問題
為解決占地不用的局面,海淀應當出臺政策,將閑置不用的土地限期收回,重新分配給其他企業,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留住更多發展起來的新企業,同時也彰顯了海淀改革創新的決心與魄力以及海淀沃土的公平與效率。
(三)關于民生問題
一是可以在園區周邊建設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是過渡性住房——不要蓋的太好,應該類似宿舍,按市場價格租給企業或直接租給員工,解決企業員工的在奮斗期的基本生活需求。這樣一方面可以增進企業員工的滿意指數,節省企業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緩解海淀地區的地面交通壓力。二是園區內還應該配套幼兒園、中小學。在座談中,部分企業甚至表示愿意掏錢來蓋學校,只要政府能給出規劃用地和師資配備。因為這樣可以大大解決企業員工的后顧之憂,有利于企業留住人才和長期發展。政府應該進行細致的入學需求調研,確定未來的入學人數,解決師資和校舍問題,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必可以提高海淀的吸引力,推進區域核心競爭力,海淀終將受益于更多優質企業創造的價值回饋。三是解決好園區的吃飯問題。企業反映多數孵化器或園區的食堂飯菜質量差、價格高、服務差、環境衛生差,員工在吃飯問題上有苦難言。政府應加強監督檢查,對質量差的飲食企業堅決清除園區。四是采取特殊政策解決企業高管看病難、看病費時問題。
(四)加強政策的配套落實
對于核心區各類扶持政策,應盡快出臺細則,注重細節與可操作性。同時,協調好涉及到政策的各方單位的利益,使得政策可以得到切實落實。要有專人檢查政策落實情況。
(五)將人力資源培訓部分任務交給區委黨校,擴大企業高管培訓覆蓋面
開設園區內企業家專題培訓班,對企業家深入了解海淀情況與政策、把握時代發展動態、建立合作關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幫助,也為區委區政府順暢溝通與企業關系,發揮行政服務功能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是,過去培訓涉及的企業家總量太少,且仍然以國屬、區屬重點大中型企業為主,忽略了私營中小型企業家。同時,培訓內容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范圍也需要拓展。海淀黨校愿意承擔起這樣的任務,在為海淀培養黨、政、企業領導等各方面盡更多力。
(六)改革海淀公立的中職、高職技校教育
技術學校教育應該依據企業需求,改進專業設置,調整教育方向,培養更多的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初中級技術人才,這樣對于調整企業和個人雙方的勞動關系都有利。同時,還應進一步更及時地為企業提供人才信息,包括應往屆畢業生信息和西部勞務進京派遣工作信息等。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