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進行,國家加大了對中職學校的投入,中職學校的規模迅速擴大,固定資產數量、品種和價值增長很快。因此,根據中職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182-02
一、目前中職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人員分工不明確
有的學校沒有建立必要的管理機構,使固定資產購置、處置無計劃;管理維護無固定人員,出現問題無責任人。固定資產處置只憑領導一句話,不辦理任何手續,財產管理混亂,致使管理出現漏洞。
(二)固定資產管理措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嚴格
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建立了有關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但沒有認真落實,形同虛設,執行中流于形式。有的學校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使用部門對資產的維護、保管并不能做到盡心盡責,導致固定資產的毀壞和丟失時有發生。有的學校沒有對固定資產統一管理,致使大量的固定資產分散到了學校各職能部門,由其自行管理、自行使用,如攝像機、微機以及部分可以家里用的設備等,常常借到個人手中,長期占用,實際成了個人財產。有的學校固定資產報廢、調撥和變賣不按規定程序報批,隨意處置;有的學校購建的固定資產長期閑置;還有些資產物隨人走,不知所向;有的學校固定資產使用的責任機制和監督機制缺乏,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三)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現象普遍
中等職業學校固定資產種類多、數量大、使用地點分散,財會部門很難經常深入到各使用部門加以認真清查盤點,只能通過詢問等調查形式了解固定資產擁有、使用情況;固定資產實物管理人員缺乏相關財務知識,實物賬不按財務規定登記,隨意增減;學校內部缺乏溝通,有的教師工作調出,不償還所借固定資產,物隨人去,致使學校固定資產流失,有的學校購物時的贈品、無償調入、接受捐贈、上級單位獎勵的固定資產不入賬或不及時入賬,形成中等職業學校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現象。
(四)資產使用效率低下,浪費閑置現象嚴重
長期以來,中等職校固定資產購置經費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不要求對學校購置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長期無償使用,導致管理意識淡薄,使人們形成了“重使用,輕管理”的觀念,養成了“用時就買,用完不管”的不良習慣。由于管理職責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重復購置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不應有的浪費。學校各系部之間、各職能部門為了滿足自己需要購置的實習設備、辦公設備等各自占有和使用,很難做到資產全校范圍內資源共享,以致于資產使用效率低,浪費現象突出,部分學校往往對固定資產驗收不負責任,對資產沒有合理的保養維護,資產的使用壽命縮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資產的損失和浪費。部分學校過于重視找項目、要資金、購設備,而輕視資產使用的管理與績效考核,部分學校對固定資產的購置盲目求全、求新,結果造成一方面價值不菲的設施設備長期閑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來,固定資產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證,使用率極低,沒有發揮它們的正常使用效能
二、中職學校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強化管理意識
首先,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沒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是做不好這項工作的。其次,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隊伍的建設。國有資產管理是人對財產物資進行管理,而目前學校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結構配備相當薄弱,管理人員財務知識較為缺乏,綜合性人才少,不少人參加固定資產管理時間較短,影響了學校固定資產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技術及相關知識的培訓,并應適時組織資產管理人員不斷進行業務學習,采用多種形式加強相關人員培訓,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國有資產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國有資產管理隊伍,預防和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發生,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二)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
根據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將資產的管理和使用分為資產管理領導小組、資產管理處、歸口部門、使用部門、使用人等五個管理層次,不同層次承擔不同的管理責任。資產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資產的采購、處置、毀壞進行審批;資產管理處負責資產的采購、資產使用情況的掌握和統計;歸口部門、使用部門、使用人則是對資產進行領用和保管。其中,使用人應是資產保管維修的主要負責人,并及時把資產的狀況上報給資產管理部門。
(三)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應包括計劃審批制度、采購驗收制度、登記與審核制度、保管使用及養護制度、資產變動與調撥制度、資產清查制度、損壞丟失賠償制度及報廢制度等。應根據固定資產的不同管理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細則。如專業實習設備維修流程圖所示(見圖1)。
(四)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
即對各項固定資產進行實地盤點,將一定時點的實存數與賬面結存數相核對,以查明賬實是否相符。具體包括對歸口部門、使用部門、使用人資產的現狀、數量、儀器設備的配置情況、資產的檔案資料是否完整等進行核查,以保證固定資產的賬、卡、物相符。在清查過程中,對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各部門要如實填報盤盈盤虧明細表,并附分析說明,落實賠償責任。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地的清產核資,摸清學校的資產狀況,界定資產所有權,核實學校資產數量,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防止資產流失。
(五)建立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1.通過管理信息系統,嚴格控制固定資產從原始數據錄入、資產變動管理到資產處置管理的流程,提高資產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統一的數據庫避免了數據的重復錄入,保證了數據的唯一性。
2.在網絡環境下,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與各保管使用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便捷、通暢,固定資產數據實現了實時管理和共享。讓學校的每位員工都能隨時從網絡中查詢學校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使用部門等信息,對資產的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這樣,有利于打破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合為一體的現象,有利于固定資產的合理流動,減少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大量閑置、使用效率低下等情況的發生,也為校領導和資產管理部門做決策提供客觀、準確、適時的依據。
3.實現固定資產信息網絡化管理,多用戶可通過校園網同時登陸,進行固定資產信息操作,改變過去集中在學期末或年末到歸口管理部門辦理資產報增、變更、報廢等登記做賬的現象。所購物資到位后,各部門資產管理員可以在網頁上直接進行操作,并由系統自動生成相關單據,確保了資產信息的適時性,減少了工作環節,縮短了工作周期,也減輕了資產歸口管理部門人員的工作量。通過信息網絡化管理實現了與資產管理部門固定資產賬目的實時核對,告別了過去那種手段落后、信息遲滯、欠缺溝通的傳統作業方式,解決了差錯率高、對賬困難等問題,保證了高校固定資產基礎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鄧志華,廖開銳,李明磊,章祥敏,古二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1).
[2] 謝君伙.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3] 肖喜明.淺談高校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2):105-108.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