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插圖設計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尤其是在商業環境日益高速變化的今天,插圖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插圖創意也隨之滋生出了很多的新的表現形式,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
關鍵詞:創意;插圖;數碼時代
中圖分類號:J2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212-02
一、插圖表現形式
(一)幽默與夸張
幽默是一種善意的微笑,是運用夸張、比喻、置換、對比等手段,通過反映社會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和凡人小事,來間接和含蓄地傳遞著某種意念和信息。詼諧幽默是以輕松戲謔但又富有深意的笑料為主要審美特征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其在對審美對象采取內莊外諧態度的同時,旨在揭示被事物表面所掩藏的深刻本質。它常常運用風趣的情節、滑稽的形象,把某種事物的矛盾沖突不斷戲劇化,或無限延伸到漫畫的程度,并創造出一種充滿情趣、引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
插圖中的夸張是要借助想象,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并對被描繪對象的某種特質進行夸大性的處理,強化、擴大這些特質的藝術手法??鋸埌哑降瓱o奇的事物按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化平淡為神奇,并把原物的形態和大小等特征,利用變形或比喻等表現手法以求得神似,從而達到既超越實際又不脫離實際,既新穎奇特又不違背情理的境地。但夸張要注意把握好適當的尺度,要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并受人們對現實生活感受的制約,既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傊荒茏屓水a生誤解,否則只會產生反面的效果[6]。
(二)對比與統一
對比與統一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可是在藝術表現中卻可以親密地結合運用在一起。沒有對比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就沒有對比。
對比,指的是畫面元素與元素之間表現出的不同差異。在插圖中,形、色和表現技法都可以造成對比的形式美感。對比使畫面產生活力,是形成視覺沖擊力的關鍵。有變化就有對比,對比存在于畫面的一切組織、形式因素之中。對比就是量的差異,在這個量畫面包含一切因素,諸如形狀、位置、顏色、光影、聲音、速度、空間方向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形成了矛盾和秩序,從而使整個畫面的視覺元素以對比的形式表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畫面變得更加豐富而富于變化,使形象明確而生動,能給讀者帶來不同凡響的深刻的視覺感受[2]。
統一更多地則是追求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似性。從視覺形式上來看,指的是畫面中一切因素的統一。畫面中元素出現的種類越少、越接近,呈現的統一性就會越大。統一是一件作品成功的保證,它可以協調畫面中各部分之間的力量對比,使之處在一個完整而有序的規則中,從而形成一幅完整的插圖設計作品。
(三)重復與漸變
重復是指在一個畫面中使用一個形象或幾個相同的基本形來進行平均的、有規律的排列組合。可通過重復的骨骼來進行形象、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復構成。
重復是一種變化的形式。它一般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情況。在插圖設計中重復是常用的表現手法,以加強給人的深刻印象,從而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和諧。
漸變,是指其基本形或骨骼逐漸地、有規律地變化。漸變的形式給人以很強的節奏感和審美情趣。漸變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是一種極為普遍的視覺現象。其透視的原理使物體出現近大遠小的視覺變化,如公路兩邊的電線桿、樹木,鐵軌的枕木延伸到遠方等,都具有漸變的明顯形式特點。
漸變是一種規律性很強的現象,這種現象運用在視覺設計中能產生非常強烈的透視感和空間感。漸變的程度在插圖設計中也非常重要,漸變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漸變所特有的規律性的效果,給人以不連貫和視覺上的躍動感。
漸變的內容從形象上講,有形狀、大小、色彩、肌理方面的漸變;從排列上講,有位置、方向等的漸變。形狀的漸變可由某一形狀開始,逐漸地轉變為另一形狀;也可以由某一種形象漸變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形象。總之,漸變的方式是靈活而多樣的。
二、新思維背景下插圖的創意研究
(一)創意思維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薄柌?· 愛因斯坦(世界上最偉大的,被稱為天才的科學家)。
“突破局限的思維?!薄獝鄣氯A · 德 · 博諾(著名的心理學家、醫學家)。這句話已經成為他關于創意思維和理念價值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世界充滿著偉大的創意和生產偉大創意的人們。每一項革新和新發現都閃耀著某個人的創意,而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在那些不斷利用和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并相信自己擁有令人驚奇才能之人的體內。
什么是創意?什么是創意思維?
其實所謂的“創意”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點子”、“主意”或“想法”,好的點子就是好的創意——Good idea。創意就是科學技術和藝術結合的產物。這種結合力量的出現,不僅對于改變人們對科學刻板、教條的認識,而且對于認為科學只是無生命的、機械的、理性的、精確的、可以量化的舊認知是一次很重的沖擊。
科學家們則認為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類型:聚合型和發散型??茖W家和工程師在解決問題時通常使用的就是聚合型思維,它被認為是推論答案的一個最佳方法。而藝術家則普遍使用發散型思維,他們通??梢哉页鲆粋€問題的多種答案。對于插圖的學習,這種發散型的思維是十分必要的。
創意這個詞來自于希臘語,意思是“我看見了”,剛好說明創意是形成于人腦中的圖像。其實創意的最佳定義應該是新鮮的想法產生的心理過程。
其實,創意有時候也是靈光一現的,它可能會突然在哪里出現,或者因為看到了什么而突然給人以啟發。這個時候一定要抓住它,因為它很可能迅速消失在你的記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隨身帶個記事本,必要的時候把突然閃現的靈感隨即記錄下來。它們都是你的財富,很多都將成為你創作的好素材。
(二)平庸與創新
1.循規蹈矩的藝術
藝術不能夠循規蹈矩,做作扭捏、平庸而經不住推敲的作品不是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奴隸、真實世界的乖乖仔。
平庸代表沒有主見,沒有個性。大概可分成兩種,其中第—種是上面所說的“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這樣的藝術表現并沒有內涵,基本上都處于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的水平,也許作者有很強的繪畫功底,但到底還是只是匠才。
普通人的生活總是在自己的半徑周圍不斷延續,每天都在重復著類似的活動,接觸著熟悉的人和事,但我們每天在路上遇到的卻是不同的人,并且絕大部分會伴隨你們的擦肩而過而被永久地忘記。即便是你想努力記住一些人,但也會發現目標實在不好確定。這是為什么呢?其中數量是一個問題,關鍵還是你看到的每一個人基本沒有太大的差別,雖然人的長相都有所差異,但畢竟是同一人種;人雖有美丑,但絕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峙乱仓挥袃蓚€極端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藝術需要的是百花齊放,若想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形式。唯有創新是不二的選擇。
2.在“錯誤”中創新
“創意就是要允許你自己犯錯。藝術就是知道需要保留哪一個想法。”——斯考特 · 亞當斯
Saatchi廣告公司(在中國大陸又叫盛世長城,在中國臺灣譯名為上奇廣告,在中國香港譯名為薩奇廣告,是全球第四大廣告傳播集團陽獅的子公司。1970年薩奇兄弟與Tim Bell創立Saatchi & Saatchi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其與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長城工業息公司的合資公司盛世長城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廣告公司,其廣告一直都以高格調而著稱)的創意總監保羅 · 阿登有一本著作,叫《不在乎你有多棒,而在乎你想多棒》,此書文字并不冗長,不過卻充滿了視覺的印象。它能激發勇氣和斗志,充滿智慧。其中,他給大家講述了有關創意思維的簡單技巧。他對于培養創意思維的首要建議是:“從錯的地方做起,你會突然間發現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當然,往錯誤的方向走是有一定風險的。”要勇于探索未知的領域,敢于挑戰各種偏見,從錯誤的方向做起就是阿登創意思維的核心。
3.數碼時代與新科技
自從進入21世紀以后,幾乎人人都擁有并使用計算機,它是現代家庭中不能缺少的一員,占據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對于插圖設計師來說,它更是親密無間的伙伴,從工作到娛樂,他們幾乎都離不開這個冰冷而又溫暖的機器。無可否認,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插圖設計在這個行業中不斷改頭換面。從而我們可以輕松地把手繪作品掃描到電腦上,再進行后期加工上色;還可以在同一幅畫中試驗很多種制作方式,試驗很多種不同的顏色,再在其中挑選最滿意的。
電腦的出現改變一切,它的確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過去的年代,誰都不會想到一張普通的照片最后可以成為一個插圖,成為個性十足的藝術品。而今天掃描儀、數碼相機、電腦的結合使這一切成為可能。隨著新科技的日益發展與數碼時代的到來,數碼設計飛速流行,各種軟件不斷取代了人力繪畫,干凈利落的矢量插圖與效果奇特風格多變的PS作品大受現代人的吹捧和歡迎,從事這種繪畫的隊伍也日益壯大。與此同時,手繪圖畫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1,4,8]。
數碼時代的到來與新科技的日新月異變化,使插圖行業更加富有魅力。利用不同的軟件和不同制作手法創作出的產品將使我們的視覺更加豐富、感官更為刺激。但是數碼作品的泛濫,是否也會給我們帶來視覺審美的疲勞呢?也許是會的,不論做什么,時間久了,都會有膩煩的情緒。就如同吃同一樣東西吃久了就會膩,同一件衣服穿久了會厭一樣,雷同的東西看多了也會產生同樣的感覺?,F在雖然大部分人還是把數碼繪畫擺在第一位,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插圖畫家都意識到,電腦只是工具,是幫你實現創意想法的工具。所以,現在有不少插圖畫家又重新回歸到原始,拿起了筆 [5,7]。
參考文獻:
[1] 紀海燕.數碼圖形設計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
[2] 王彥發.視覺傳達設計原理 [M].上海: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 廖祥忠.數字藝術論[M].北京: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5] [日]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M].朱鍔編,朱鍔,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 赫伯特·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 廖祥忠.新媒體藝術與創新教育[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8] 劉楊,袁家寧.現代插畫與書籍裝幀設計[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