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務必要使大學生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堅定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當前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育人的全過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D42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229-02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科學命題?!稕Q定》中要求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傳播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取向融入育人工作的全過程,在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建設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新形勢下我黨站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上提出的科學命題。以“90 后”為主體的當代大學生是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其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和深刻變革,新舊觀念的交替以及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精神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價值觀念多元、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集體主義觀念較差、價值取向由社會本位向個人本位傾斜等問題。針對這些特定時代下出現的問題,高校亟待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統領和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從多個方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間的切入點和契合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和樹立共同理想信念,促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下得到升華,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之中內化為學生的價值準則,從而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轉化為學生思想政治上的自覺追求,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青年學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在契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著根本一致的內在契合。首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論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要求我們在開展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思想精髓,使其成為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指南。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內容,只有使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將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才能使大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追求和崇高的價值目標。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永恒的主旋律,有利于培育和弘揚偉大的愛國精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是在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當中體現出來的。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要求,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人們的共識,對當代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應著眼于培養大學生與時俱進和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大力推動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創新,不斷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使其符合時代的號召和社會的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它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大學生在知榮明恥中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的這些內涵要求和精神實質,有了這樣一面鮮明的旗幟,我們就能構建起一個包括思想道德建設目標、內容和方法的理想信念教育系統,切實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風向標
理想信念是體現一個人意志目標和價值取向的精神追求。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理應將自己的理想信念兼顧到社會需要和個人價值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人們高度認同的社會共同理想與價值標準,其豐富的內涵為當代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具體可執行和參照的內容、標準和要求,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最佳風向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明確提出的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要逐條深入貫徹落實到學生的日常信念教育中,幫助大學生在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時代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根據自身需要和特點形成切合時代脈搏的理想信念,并通過這種理想信念來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與道德修養,從而激發大學生的頑強斗志,指導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朝著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方向發展。
(二)構建“三個課堂”聯動的全方位育人機制
理想信念是意識形態領域中一個關乎立場、信仰和人生目標的根本性問題,它的奠定是接受多方面教育和影響而緩慢形成發展的過程。當今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偏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間的脫節。因此,只有構建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機制,把“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在課堂內外形成齊抓共管、多面輻射的整體氛圍,才能產生較大的滲透和影響作用。首先,要以“第一課堂”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傳播主渠道,通過精彩生動的課堂教學使其核心內容和理論意義深入人心,并逐步從認識、理解到自覺認同和踐行。其次,抓好“第二課堂”這個主陣地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為“第一課堂”的課外延展搭建廣闊的平臺。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潛在影響力卻是不容小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和要義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表現出來,在弘揚時代主旋律中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載體、提升活動品質等都有助于發揮好“第二課堂”的育人功效。再次,帶領學生深入社會,在廣闊天地中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社會是一本最真實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不僅有助于開闊視野、增長才干,更有利于在實踐的磨礪中進一步認清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高校應為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積極創造機會,大力開展諸如參觀紅色基地、訪問道德模范、深入農村基層鍛煉、關愛弱勢群體、黨員示范工程等具有較強導向性和教育性的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感受到一種服務社會、關愛他人的高尚情懷,在點滴的感動中升華理想信念。將“三個課堂”有機結合,構建理想信念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機制,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條有效途徑。
(三)營造有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其本質是特定環境下由師生共同創造的文化氛圍。校園文化作為一股強大的隱性的環境教育力量,其對學生的品行養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間接性,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道德情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否順利走進校園、走進學生的頭腦,有賴于營造一種利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建設方面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尤其是要抓好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兩條主要方面。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主人翁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化共建中來,師生合力打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其次,要始終站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在校園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彰顯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再次,要以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托,在歷史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中開辟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新土壤,使校園文化的紅色性與特色性二者兼顧,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實質融入到日常的育人過程中;最后要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為載體,搭建廣闊的社會實踐平臺,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展現當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塑造遠大的理想信念,從而在活動中逐步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華,黃蓉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1).
[2] 史蓉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3] 李影.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樹立的引導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1).
[4] 王玉蘭,魯芳.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幾個問題的認識[J].教育探索,200,(6).
[5] 林靜華.大學生認識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