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高校黨組織工作中的學生黨建工作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之一。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建新的偉大工程”指導思想,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黨總支認真分析醫學院校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的思想特點,針對當前學生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支部與小組良性互動,“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統分結合的黨員管理和理論學習模式,將學生黨建與學風建設相結合,對醫學院校中人文社會類專業學生黨建工作進行了有益嘗試。
1 醫學院校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特點分析
第一,醫學院校中的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往往個性張揚,情感豐富,敢于追趕潮流,樂于表現自己,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比醫學生略勝一籌。同時,由于他們思維活躍,喜歡接受新東西新理論,也更容易受國際上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如果引導教育不到位,容易誤入歧途。這對于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的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與常年專注于醫學實驗和醫學知識的醫科學生相比,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政治上先進意識更為強烈,更為關注整個社會的發展走向和整個人類在政治制度、經濟手段、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發展趨勢,在政治生活中表現積極,自覺要求進步的意識強烈。第三,文科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與理工科類專業學生培養方向不同,學生畢業后多到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就業,這使得學生的政治素質培養尤為重要。第四,醫學院校中的人文社科類專業起步較晚,缺乏文科專業蓬勃發展的文化積淀。在濃厚的醫學學術氛圍中,部分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易產生被邊緣化的心理狀態,對自身發展的目標及定位不明確,對前途感到迷茫,缺乏歸屬感。
2 新形勢下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分析
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以下稱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支部現有黨員36人,正式黨員19人,預備黨員17人,其中,教師黨員5人。隨著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受到國內外各種思潮的沖擊,價值取向呈現層次性和多元化趨勢,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挑戰。調研顯示,學生黨建工作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管理模式單一,部分學生黨員缺乏身份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學院法學、應用心理學、英語三個專業四個年級的學生黨員全部編入同一個黨支部,由于學生黨員之間在理論水平、認識高度和專業知識方面存在差異性,單一的管理教育模式,使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弱,難以因地制宜地進行引導教育,出現了部分學生黨員缺乏身份認同感和組織歸屬感現象。
(2)組織生活形式單一,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缺乏有效載體和激勵機制。通過調研了解到,日常的組織生活形式多以理論學習為主,由于形式單一,缺乏有效載體,學生黨員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進步未能及時落實到行動中,理論和實踐脫節。此外,組織內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未能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
3 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針對學科專業特色,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進行了大膽嘗試:
(1)理順黨支部內部體制,創新管理模式,增強組織凝聚力。根據專業差異將學生支部劃分為三個黨小組,每個小組幫帶若干個班級,每名黨員幫帶若干名入黨積極分子或若干名團員青年,形成一個主干,三個分支,若干作用點的網狀脈絡,縱向通達,橫向連接,通過高年級班級幫帶低年級班級,高年級學生黨員幫帶低年級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至普通學生,帶動全院學生黨建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這種復合式、網絡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理順了支部內部的管理脈絡,提高了教育針對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黨員的幫帶作用,擴大影響面,增強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強學生黨員的歸屬感。
(2)充分發揮黨小組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統分結合,完成“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將學生黨支部的學習內容分為“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有層次地進行教育。“規定動作”指由支部統一安排,進行黨的基本知識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基本理論的集中學習,主要目的是提高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白赃x動作”指各黨小組根據年級專業特點并結合專業知識,在學院內、校內、社會上開展調研和服務工作,在實踐中彰顯黨員先進性,為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平臺。
(3)采用“多對一”培養模式,創新黨員發展培養思路。在教育中,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從強調黨的光榮歷史轉變到強調黨員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上來,改變“入黨光榮論”的籠統提法,樹立入黨就是向先進靠攏的“入黨先進論”。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上,既充分發揮培養人的主導作用,又調動黨小組、輔導員和群團組織的積極性,多渠道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改變原有“一對多”的低效培養方式,在“一對一”主要培養聯系人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多對一”的高效培養模式。
4 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成效
通過創新學生黨員管理模式和理論學習模式,健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考核體系等有益的探索與嘗試,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強了組織歸屬感。通過劃分黨小組,將小組活動和支部活動有效結合,增強了組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學生黨員的黨性意識,增強了組織歸屬感。在2011年“學雷鋒”活動中,學生黨支部三個黨小組根據小組專業特色,分別開展了心理測量,趣味英語課堂和普法宣傳等實踐活動,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激發了黨小組的創造力,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2)拓展了工作領域,拓寬了工作范圍。多元評價體系的引入,使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考察及作用的發揮延伸到了公寓和課堂,加強了對學生黨員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增強了黨員模范帶頭意識;政治理論學習方式的創新,既保證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又拓寬了黨建工作的范圍,使黨建與專業學習相結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形成了互相幫助、彼此鼓勵、先進帶后進的良好學習氛圍。在本年度各類評優中,獲得校級以上獎勵者比例數較上年度增長了4.7個百分點。
(3)促進了育人目標的實現。根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 學院93%的學生具有加入黨組織的強烈愿望;90.2%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82.3%的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醫學院校中人文學科的優勢,專業定位更為明晰;98.7%的同學表示要秉承“仁心 妙術”校訓,將高尚的醫德精神貫穿于學習生活實踐,將嚴謹踏實的做事風格融入到自身發展的實踐中。
(3)采用“多對一”培養模式,創新黨員發展培養思路。在教育中,結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從強調黨的光榮歷史轉變到強調黨員在促進社會發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上來,改變“入黨光榮論”的籠統提法,樹立入黨就是向先進靠攏的“入黨先進論”。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上,既充分發揮培養人的主導作用,又調動黨小組、輔導員和群團組織的積極性,多渠道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改變原有“一對多”的低效培養方式,在“一對一”主要培養聯系人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多對一”的高效培養模式。
4 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成效
通過創新學生黨員管理模式和理論學習模式,健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考核體系等有益的探索與嘗試,醫學人文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提高了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強了組織歸屬感。通過劃分黨小組,將小組活動和支部活動有效結合,增強了組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學生黨員的黨性意識,增強了組織歸屬感。在2011年“學雷鋒”活動中,學生黨支部三個黨小組根據小組專業特色,分別開展了心理測量,趣味英語課堂和普法宣傳等實踐活動,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激發了黨小組的創造力,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2)拓展了工作領域,拓寬了工作范圍。多元評價體系的引入,使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考察及作用的發揮延伸到了公寓和課堂,加強了對學生黨員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增強了黨員模范帶頭意識;政治理論學習方式的創新,既保證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又拓寬了黨建工作的范圍,使黨建與專業學習相結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形成了互相幫助、彼此鼓勵、先進帶后進的良好學習氛圍。在本年度各類評優中,獲得校級以上獎勵者比例數較上年度增長了4.7個百分點。
(3)促進了育人目標的實現。根據調查問卷統計顯示, 學院93%的學生具有加入黨組織的強烈愿望;90.2%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82.3%的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醫學院校中人文學科的優勢,專業定位更為明晰;98.7%的同學表示要秉承“仁心 妙術”校訓,將高尚的醫德精神貫穿于學習生活實踐,將嚴謹踏實的做事風格融入到自身發展的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王憲政,楊愛民.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北京: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10).
[2] 張新峰.和諧推進高校的黨員發展工作[J].南京:改革與開放,2009(20).
[3] 曾劍峰.新建本科院校加強學生黨建工作探微[J].哈爾濱:學理論,2009(23).
[4] 湯昕.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改革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杭州: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