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黨校,也稱分黨校或業余黨校,是一級黨校的一個獨立分支機構,高校中通常把各院(系)開辦的黨校稱為二級黨校。實踐表明,高校二級黨校已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接受教育和培養,學生黨員接受再教育的有效途徑。①筆者結合實踐經驗,就二級黨校在高校的建設現狀與如何發揮其優勢做以下探討。
1 高校二級黨校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二級黨校有著自身的優勢,但不容忽視的另一現實是,由于高校二級黨校通常只是在指導理念的層面上堅持“黨性”原則,忽視了全局性的統籌和部署,使得高校二級黨校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教學管理不夠規范。部分高校對二級黨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明確的定位,通常又采取“不反對”和“放任發展”的態度,沒有統一措施、統一規章,致使二級黨校在管理和教學中缺乏延續性、系統性和周密性。一些高校不僅沒有研討教學方法、規范教學內內容,也未安排固定的教學活動場所。此外,部分二級黨校的管理尚處在探索階段,經驗不足,考查學員合格與否的重要指標僅是出勤率和作業完成情況,未形成規范的考核與評定方式。
其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在硬件資源上,二級黨校一般沒有相對固定的教學場所,只能在公共教學場所完成理論課。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也無法使學員在思想上形成對“黨課”學習的嚴肅性認識,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軟件資源上講,院系二級黨校由于資金的不充足,難以支出專門經費聘請專家,更無條件配備專職黨校教師。
第三,教育受眾不夠寬廣。許多二級黨校的教育對象僅局限于入黨積極分子這一人群,對于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黨員骨干則缺乏針對性的教育,無法形成分層次、遞進式而完善的教育管理體制。
第四,課程設置較為隨意。因為沒有統一的教材和規范的管理,許多二級黨校的課程設置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再加上二級黨校的管理人員多為兼職,沒有受過專門的黨務培訓,對黨校教育也沒有深入的研究,他們設置課程時往往從主觀經驗出發,隨意性較大。此外,二級黨校的課程設置往往還要受經費等因素的影響,時常中間調整和改動。
第五,課堂感召力不強。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的講稿沿用數年不做變更,教學內容嚴重過時;還有一些教師依然使用講授政治課的傳統方式,課堂上缺乏互動交流。
2 大黨校理念下二級黨校規范化建議
2.1 加強制度建設
加強制度建設是提升二級黨校建設、保證二級黨校質量的必然要求。二級黨校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大黨校”原則,貫徹以大局為中心的理念,對各項制度加以規范化的建置與完善。
學校黨委對二級黨校的建設要有統一的規劃,要有相應的管理條例,并負責對其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進行指導,對教育質量進行監督和考核。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黨員培養基地”或“二級黨校”申請、答辯的形式,來加強學校黨委對二級黨校的監管。此外,加強二級黨校的建設工作還要落實到具體資金支持上,學校黨委應該將二級黨校款項預算納入學校年度預算的體系之中,并以項目撥款等形式來保證二級黨校的經費投入。
2.2 擴大受教范圍 (下轉第99頁)(上接第43頁)
從目前調查結果來看,二級黨校培訓的對象主要是入黨積極分子,只有少數黨校把預備黨員納入了教育培訓范圍。顯然,在“大黨校”原則下,只把入黨積極分子作為二級黨校的培養對象是遠遠不夠的,二級黨校的教育培訓對象應該覆蓋包括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黨員干部在內的各個群體。
此外,如果條件成熟,培訓覆蓋面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比如說,那些綜合素質不錯的學生,他們在思想上可能還沒有強烈的入黨愿望,行動上也沒有遞交入黨申請書。如果他們愿意了解、學習黨的知識,接受黨的培訓,那么這部分學生也應該成為黨校培訓的對象,我們也應該通過黨校培訓加深他們對黨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入黨意愿。這是十分值得爭取的培訓對象;轉變這一群體的政治傾向,讓他們遠離宗教以及西方勢力的滲透,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把這批人納入到黨校的培訓范疇中,不僅是合適的,更是必需的。
總之,高校二級黨校教育對象的擴展,既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對于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執行力也有著重要意義。
2.3 重視師資整合
以“大黨校”原則為指導,提高二級黨校的教育培訓質量,就必須加強師資的整合,有意識地與周邊高校聯合講學,創新教學模式、互相促進,充分利用各個院系、高校的黨校教師資源,從而實現二級黨校培訓的常教常新。
師資的整合還可以體現在黨校師資庫的建設上。要將培養黨建理論的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引進優秀教師這三者相結合,學校黨委就要像重視專業課教師那樣,定期組織黨校教師進行研修、培訓和考察。
2.4 將其他活動的創新機制引入二級黨校培訓
“大黨校”原則下二級黨校的培訓活動應當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可以把其他學科教學活動中的創新方式引入到黨課培訓中,以增強二級黨校培訓工作的新穎性和實效性。
首先,在培訓模式上,可以借鑒專業課、學位課教學中設置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做法,讓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課。黨校培訓過程中,集中上課是必需的,但完全由黨校統一安排的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因此,在了解學員需求、堅持按需辦學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方式來適應不同學員的學習需要,進而也可以充分實現黨課設置的靈活性、人本化以及多樣性,并最終促進黨校培訓的實效性。
其次,在高校二級黨校培訓工作中,可以借鑒師范生教育實習這一方式,將教育實習與志愿服務相結合,建設黨員實踐培訓基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員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將黨課培訓中學到的理論內化吸收。
綜上所述,在“大黨校”原則下開展二級黨校培訓,要求我們把黨校工作放在全校全院大局工作和核心工作中去認識,放在培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高度去認識。在教學過程、教育形式上都堅持這一理念,加強黨員教育與發展等相關工作的融會貫通,進一步開闊思路、提高認識,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格修養教育、能力培養教育等方面結合起來,打通各項工作的壁壘,提升二級黨校的教育質量和感召力,為塑造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