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商的內涵和高校加強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情商即情緒智商,它集人格、品德、思想、情操等于一體,是指一個人運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縱行為的能力,所謂情商教育,是指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導和培養學生提高自我認知力、管理自我情緒力,進行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人際關系管理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
情商是一個人有效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良好的情商能給人帶來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和諧,能讓人正確認識自我,適應社會激烈競爭。因此,情商教育無論是對大學生的學習,還是他們未來的工作與生活,都具有重大意義。
2 “90后”大學生的情商現狀及其問題
近年來,隨著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陸續走進大學校園,他們情商的缺陷也逐漸顯現:智商高、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個性張揚、知識面廣,但未能正確認識自我,抗挫能力差、情緒管理能力欠缺,自控力不強、自我意識強烈,缺乏團隊意識、交際能力不強,缺乏社會適應力等。
3 “90后”大學生的情商教育成因
3.1 家庭環境的影響
充裕的生活條件,讓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的“90后”大學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們無法體會父母之艱辛。同時,為讓子女考上理想大學,家長竭盡所能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學習環境,情商教育的培養渠道和途徑被阻隔,助長他們的依賴性,強化自我意識,易使他們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對家人、他人關愛不及,對自己放任過度。
3.2 學校教育的缺陷
在基礎教育階段,受高考“指揮棒”引導,學校對學習之外的素質和能力要求甚少,對學生情商所要求的最起碼的“應知應會”被摒棄在教育之外,如在承擔責任、孝敬父母方面尤顯“無情”。在高等教育階段,存在重“專業”培訓輕“品德”培養,重“繼承”輕“創新”,重“智商”輕“情商”現象,導致許多“90后”大學生年齡雖已成人,但在做人、分析問題、處理關系等諸多方面尚有欠缺,表現在情商上的不穩定不成熟。
3.3 社會因素的的影響
復雜的社會因素影響,使“90后”大學生的情商狀態發生扭曲。一夜暴富、一夕破產等社會的負面效應,易使他們產生壓抑心理、崇富媚強和投機心理,以及金錢至上、人際關系中的等價交換心理等不健康意識,而感恩意識和正常感情不易形成;個性自由等各種西方思潮的影響,讓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強調自我第一,自私自利,生活上追求享樂主義,對家庭、父母和他人關心不夠,表現出極度冷漠。
3.4 情商技能和意識的缺乏
由于我國社會、家庭和學校對于情商教育的普遍忽視,導致“90后”大學生缺乏對情商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認識。他們一直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中成長,對于提升自身情緒能力的必要性不以為然。當沒有經歷系統情商教育的他們進入大學校園,突然需要獨立面對各種挑戰和選擇時,由于缺乏提高情商的基本技能,往往會讓很多“90后”大學生緊張慌亂,陷入誤區。
4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90后”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對策
4.1 制定情商教育制度,設置情商研究教育工作機構,配備專兼職工作隊伍
(1)根據“90后”大學生情商發展水平和培養現狀,制定可行制度,如《大學生情商教育實施辦法》、《新生情商入門手冊》、《大學生情商教育考核評價制度》等,為促進“90后”大學生情商培養提供制度保障。(2)設置研究和指導情商教育工作機構,負責全校情商教育研究與評價,解決情商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工作機構可掛靠學生工作部門,成立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副書記任組長,分團委書記、輔導員、骨干教師組成的“90后”大學生情商培養工作小組,便于及時調整情商教育模式和方法。
4.2 以普及情商知識為主,加強情商教育宣傳,營造和諧情商教育氛圍
(1)利用校園網、廣播、櫥窗等宣傳媒體,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和普及情商基本知識,在校園里營造濃厚的情商教育氛圍,讓“90后”大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最大限度地接受情商教育,了解和提高情商。(2)開設文學、藝術、哲學、思想品德等人文科學課程和講座,提高“90后”大學生的人文素質,讓他們在優美和諧的環境中接受良好的情商教育。(3)通過主題班會、講演、報告和交心談心等多種形式進行說服教育,提高“90后”大學生整體對情商教育的重視,讓他們理解情商對自身全面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激發培養良好情商的積極性。
4.3 增設情商教育課程,建立情商教育評價評估體系
(1)將情商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意識納入情商教育課程,讓“90后”大學生了解情商的理論內涵以及情商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重要性,增強情商教育的理性認識。(2)建立測評檔案,改革評價體系,將對“90后”大學生情商的考核列入對學生評價系統中;在心理健康普查基礎上,建立一種迅速探測、發現、分析、判斷問題和作出反應的預警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3)建立情商教育評估體系,成立專門評估小組,制定評估實施方案,評估情商教育教學水平,便于掌握“90后”大學生情商教育最新情況,積極探索情商培養新方法和措施,使情商教育整體得到及時改進和完善。
4.4 強化心理素質培養,提高學生抗挫能力
(1)加強抗挫教育,提高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90后”大學生做事先習慣認清目標,增強行動自覺性,引導他們坦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做到勝而不驕、敗而不餒。(2)通過社會調查、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實崗掛職”鍛煉等實踐活動,培養“90后”大學生的堅韌性。在反復克服實踐困難的過程中,提高他們自信心,增強承受挫折能力。
總之,情商教育是系統而龐雜的工程,是一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它滲透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新形勢下,只有形成以教育管理部門為龍頭,學校為核心,家庭積極配合,社會各界關注的“社會、學校、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新局面,整合資源,全員共同參與,“90后”大學生的情商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