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定義:健康乃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狀態(楊再勵,2002)。但迄今為止,國內外各學術界對于健康主題的研究甚多,將健康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確切提出的卻鮮有所見。針對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即受過良好的教育、正處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階段、是社會建設的生力軍,這使得對該群體健康價值觀以及行為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立足于大學生這一群體,針對其健康價值觀以及行為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找出其特點和影響因素,以及在健康行為水平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因素和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力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價值觀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
1.2 研究對象
隨機發放問卷216份,如有以下幾種情況出現時問卷作廢:漏答題項等于或超過10條;作答有明顯反應傾向(如連續10題選擇同一答案或答案以某種規律出現);有4道題項需要反向評分,應給予標記。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回收率為87.96%。調查對象由27名大一、37名大二、80名大三和45名大四的學生構成,其中男生67名,女生123名。
1.3 研究工具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調查問卷由“健康價值目標”、“健康價值手段”兩個分問卷構成,采用5點記分法。(趙晨鷹,2005)。
“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含有“社會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生理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心理方面的健康價值目標”三個因素,共18道題。“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含有“對待健康的思想和態度”、“關于個人的健康行為”、“掌握健康知識的技能”、“有關群體的健康行為”四個因素,共27道題。 該問卷的同質性信度.915、分半信度.836、重測信度.835,都達到了顯著水平。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總體特征
考察全體研究對象在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問卷各維度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得到“健康價值目標”的平均數要略高于“健康價值手段”,說明大學生在設定自己的健康價值目標時的高要求與實際執行健康價值手段的程度之間有著一定差距。
在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中,各維度平均數的大小順序依次為:“心理”>“社會”>“生理”,尤其是“生理”的得分要遠低于另外兩項,可見在設定健康價值目標時,大學生更看重于對“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方面的追求。
在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中,各維度平均數的大小順序依次為:“對健康的思想態度”>“關于個人的健康行為”>“關于群體的健康行為”>“健康知識技能的掌握”。對于“健康知識技能的掌握”這一維度列在最后,這說明高校教育需要大力開展健康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
2.2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在性別和年級上的差異檢驗
2.2.1 對性別的差異性考察
對性別在“健康價值目標”分問卷和“健康價值手段”分問卷上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數據顯示性別在兩分問卷上無顯著性差異(t = -1.556,p =.121;t = -1.111,p =.268),進一步對每個維度得分進行性別差異檢驗,結果發現在“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t = -2.547,p =.012),男性的得分低于女性的。
2.2.2 對年級的差異性考察
經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者的得分在大學年級上的差異均不顯著(F =.118,p=.949;F =.271,p=.846)。但在總問卷得分上大三是最低的,并且“目標”分問卷的得分在年級因素上的表現呈現下降趨勢,由于價值目標在價值觀體系中處于核心的位置,可見這種趨勢是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現象。
3 討論
3.1 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特點
(1)大學生在健康價值觀上的積極性。在探查我國當代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特點時,問卷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大于3,多數得分均為4左右,這很好地說明了大學生在健康價值觀上的整體表現是積極向上的。(2)大學生在健康價值內容上的差異性。在分析大學生健康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時,我們發現在“健康價值目標”和“健康價值手段”之間存在一些差異,表現為少許目標并沒有加以手段的執行或執行的力度不夠。(3)大學生在處理健康問題上的矛盾性。調查結果表明,較之生理方面,大學生給予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健康目標以更大的關注和更高的價值取向,這也與許多研究具有一致性。
3.2 大學生健康行為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我們通過在發放問卷過程中的隨機訪問調查以及對以前調查研究的查閱,發現大學生在健康行為水平在睡眠狀況、飲食習慣、每周課外鍛煉時間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并且擁有抽煙、喝酒、沉迷于網絡游戲等不良嗜好。
3.3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健康價值觀及行為的對策
(1)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引導方法,進行正確的健康價值觀教育。(2)高校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有意義的健康活動,建立行為目標設置模型,營造良好的健康行為教育環境,端正行為態度,促使健康行為向健康合理行動方面轉化。(3)應加強大學生網絡知識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的兩面性。(4)建立和諧的健康知識教育系統,全方位地開展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5)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育功能,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