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在內容標準中明確指出 “高中生應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根據需要制定英語學習計劃,主動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知道如何獲得幫助,分析原因并嘗試解決,同時也要進一步掌握資源策略,學會獨立的獲取信息資源和資料,并能獨立的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①從學生角度看,自己做錯的題本身就是一種英語學習資源,錯題是學生知識漏洞的表現,為他們優化知識結構指明了方向。對錯題進行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可以完善他們的認知結構,形成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解題策略,從而改善學習效果,提高成績。②對教師而言,挖掘這種資源,可以獲悉學生更多的教學反饋信息,從未改善教學。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高中生的學業負擔并沒有真正的減輕,題海大戰還在進行,再加上學習內容難度不斷加深,在平時考試和作業中,勢必會出現很多的錯題。高中生普遍存在著根據做錯的題目再學習的現象。③所以本研究希望通過調查,了解高中生英語錯題管理的現狀,喚起師生對錯題管理的關注,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為后續的教學打好基礎。
目前,國內關于錯題管理的研究還很少,④現有的研究側重以理科為背景研究,本研究以英語學科為例,可以彌補該領域研究的不足,有著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河南省某市一所重點高中高一、高二兩個平行班的學生。共發放問卷229份,收回有效問卷221份。
2.2 研究工具
筆者參照相關文獻自編《高中英語錯題管理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三部分:(1)對待錯題、錯題管理的態度;(2)錯題管理的行為;(3)錯題管理的策略。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正向題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負向題1表示“非常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問卷經過預測,總問卷的信度系數是0.868,3個部分的信度系數分別是 0.711、0.825、0.891。
2.3 研究過程
筆者利用晚自習時間同時對被試施測,發卷前告知學生本問卷不是對他們英語學習的評價,只為做科學研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回答。施測后收回問卷,把數據輸入電腦做統計處理。一周后進行訪談。
3 研究結果
3.1 被試總體情況
表1被試各部分的平均分和得分百分比
根據被試問卷數據,列出表1。被試在態度、行為、策略三個方面的平均值分別為:24.31、21.68、22.50,得分百分比分別為:81.03%、72.27%、56.25%。由此可知,被試能夠較充分地認識到英語錯題的重要性、對自己的錯題持有相對積極的態度,更正英語錯題較為積極,但被試缺乏深層的錯題管理策略,對錯題的整理、分類、對比、再利用有所欠缺,學生的英語錯題管理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的發揮作用。
由表2可知,被試認為項目4、1、6、20、13 與自己最相符,最不相符的項目是23、22、21、14。項目15是負向題,其得分2.71 說明總是同意該陳述。
由上述分析可知,被試普遍知道英語錯題反映了學習上的缺陷,認同整理錯題有利于增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不及時更正錯題會影響后續的學習。被試一般都有自己的錯題集,但是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強,通常老師沒有要求,他們就不會改正錯題。另外,他們的管理策略比較單一,多數情況下都直接在資料上改正錯題。缺乏高級的管理策略,比如 分析錯因、等級分類、鞏固練習、分享錯題等。
表2被試在前后5個項目的平均分和標準差
3.2 不同水平被試情況
從表3可知,總體而言,在態度、行為和策略的F值均大于F單尾臨界值;學優生在錯題管理的三個方面的平均分都略高于普通生。這些數據說明在錯題管理方面,學優生和普通生之間差異顯著。從得分百分比上看,被試在策略方面的得分率都比較低,這說明無論學優生還是普通生,他們都欠缺深層管理策略。
表3不同水平被試各部分的平均分,得分百分比和F-檢驗結果(單尾臨界:1.373)
通過訪談得知:學優生由于基礎較好,因而出現的錯題較少,但是他們還是很重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錯題,一般都會積極地更正錯題,有時會把獨立更正看成是一種自我超越。他們除了在老師評講錯題時認真地把答案記在資料上,基本上都會記下錯因,有時還會把相似錯題進行比較。而普通生往往是被動管理,他們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整理錯題,很少反思,事后也很少復習。有些普通生表示“更喜歡做新題,整理錯題有時就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
4 討論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發現高中生英語錯題管理現狀如下:
(1)面對錯題,大部分學生持積極的態度,但缺乏恰當的錯題管理行為。引起這種狀況原因如下:一方面,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少。除去素質課,他們還要學習9門課程,再加上為了鞏固所學內容,各科老師都會布置一定量的作業,所以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有的學生表示“每天要到晚上10點多才能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做完。”這就導致學生只能過多的關注新題,糾正錯題主要依賴老師課堂上的講解。另一方面,學生缺乏有效的錯題管理訓練。老師雖然也要求學生關注錯題,但更多的方式是在課堂上集中講解,學生課堂上及時更正。一部分老師也會鼓勵學生自己及時更正錯誤,但也僅限于此,對于學生管理的效果缺乏有效的反饋,忽略了深層管理策略的指導和訓練。
(2)學生經常使用的英語錯題管理策略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被試使用的策略是“直接在學習資料上糾正錯題,而很少使用深層的管理策略,例如分類、整理、對比、分享等。 雖然多數被試都有自己的錯題集,但是有的被試卻認為“整理錯題集增添了負擔”,很少翻閱自己的錯題集,更別說與同學分享錯題了。
(3)英語錯題管理在不同水平被試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優等生由于其本身基礎較好,錯題相對較少,再加上在初中積累了較多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對于英語錯題的處理更有把握,更有成就感。而普通生錯題較多,再加上本身基礎薄弱,在面對過多的英語錯題時,不知所措,會有很強的焦慮感,因此常回避英語錯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