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班主任是學校進行教導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班主任是班級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組織者。班主任肩負著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任,承擔著將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
1 努力完善班級常規制度
1.1 “建制”的由來
凡事有依據,學生的行為更規范。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班級建制”。小學生年齡小,他們熱情高,積極向上,但是這種情緒不穩定、不持久,所以要建立班級制度,這就可以讓學生按班規來學習和交往,班級發生的事依制度辦事,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積極、上進的班級氛圍,指導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使學生達到自律的突破口就是培養學生的“班規意識”,使全體學生都照章辦事,遵制而行。
1.2 如何來“建制”
“建制”的第一步驟是:提出班級的奮斗目標,由學生自己提出的奮斗目標更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有共同的追求、目標,產生學習熱情,也使他們積極投入班級活動,在班級生活中健康成長。第二步驟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制定班級制度。比如:和學生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各項制度:《二一班紀律標準》、《二一班衛生劃分表》、《二一班加星標準》。這些標準都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制定的。如《二一班加星標準》:(1)按時背書者。(2)拾金不昧、樂于助人者。(3)考試成績有進步者、優異者。(4)語文聽寫兩次100分者。(5)數學作業三個“甲好”者。(6)一星期內各項作業都認真完成的學生,衛生紀律表現優秀者。(7)每個月,針對課堂上的表現綜合評定,評出表現優秀者。(8)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者(辦板報、升旗朗誦、作文比賽)。(9)以上情況,每符合一條的學生加一顆星,依次類推。(備注:紅星榜是期末評選明星學生、三好學生的必要依據。)制度、標準一般都與獎勵掛鉤,或是物質上,或是精神上,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熱情與耐力。
1.3 選拔和培養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級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擁有一批團結在班主任周圍的積極分子,組成班集體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才能帶動全班同學去努力實現集體目標。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力量,他們分別負責班級的各項工作,如中隊長、學習委員、課代表、生活委員、紀律委員等。
對班干部進行兩方面培養:首先,鼓勵班干部大膽創新地開展工作。在思想上對他們嚴格要求,培養他們以身作則、團結同學、為同學服務的意識。充分發揚他們的長處,又幫助他們彌補不足,在班干部工作的時候,充分相信班干部,不做過多指導,更能激發班干部發掘自身的管理才能。其次,定期給班干部舉行培訓,召開會議。給班干部定期培訓——如何更好地開展自己的工作等培訓;在班干部會上,讓他們互相談一談自己工作的得與失,并互相找對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使班干部的工作合理化、正規化,以便他們更好地為同學們服務。
2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我國教育歷史上就有組織學生課余活動的實踐。《學記》指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古代教育提倡既有正課學習,又有課余活動,勞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活動是班集體生命力的依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班級活動,既能充實學生的校園生活,又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良好的班級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系,更好地凝聚班級力量。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吸引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增長才能。
根據學生的特點,舉行了這些體育活動:踢毽子、跳繩、吹氣球等;在文化建設方面,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朗誦、書法比賽、聽寫大比拼、手抄報、語數英知識競賽等。
為更好的記錄學生校園生活,讓孩子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利用數碼相機給孩子們拍照,至今已有上千張的記錄:如每月的“優秀小組”評比、頒獎會,消防演習、班會記錄、學生聽報告、頒發學生獎狀等精彩瞬間。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和班級凝聚力,班級意識也不斷深入人心。現在,班級已有自己的相冊了,也有了班級相片的張貼處——班級“家庭樹”。
3 做學生心靈的雕刻家
3.1 做好角色轉化(情感教育)
新型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是師生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教師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種關心學生情感的種子,培育種子的幼苗,時刻澆水、施肥,使它成為參天大樹。
所以,班主任既要做學生的良師,又要做學生的益友。我和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處處給學生以熱情的關懷和鼓勵,這種師生之間的情感建立起來了,為班主任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正如《學記》指出的:“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播種情感的種子,收獲著幸福的果實。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在課堂上,是學生的老師;在課下,是學生的朋友;在不同時刻,老師要有不同的角色,這樣有利于打開學生心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構建和諧班集體。
3.2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班主任,應能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并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時代在變,學生也在變,作為班主任也有與時俱進的理念,用心教育,用愛溝通,用智慧去啟迪智慧,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