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職教師專業勝任能力結構
1.1 專業執教能力(教學能力)
這方面即有傳統上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教學藝術與效果、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與實施能力及教學研究能力,更有在這些方面的創新與改革。
1.2 專業實踐與技術服務能力
專業實踐能力是指專業教師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專業工作能力,主要反映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專業實踐經驗以及對行業和專業的熟悉程度。近年來的中職教師“雙師型”,就是要求中職教師在能力結構上要有較大的突破。中職教師只有結合自己課程的特點,深入實際,通過生產實習、訪問學習、掛職鍛煉、脫產直接參加工程設計、生產和管理,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獲取更多的實踐知識,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3 教學效果設計與測評能力
系統設計能力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應采取多元化監控的辦法,重點放在校內教學評價和社會評價兩個方面。校內教學評價應由校外行業、企業專家、校內督導、教師同行、學生共同參與課程的評價,其中重點體現學生對課程教學實際獲取知識、能力、素質的評價。社會評價主要體現社會的認可度,有企業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評價,實訓、實習產品的價值體現,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術水平證書的獲取率,以及相應技能競賽獲獎率等方面的評價。
1.4 核心關鍵能力
優秀的中職教師勝任能力素質就是要具備良好的核心關鍵能力。核心關鍵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與團隊建設與合作能力。
(1)學習能力。這是教師隊伍保持教學力的基礎和前提。在許多中職學校,教學改革之所以推進緩慢,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師固守傳統教學方式與方法,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在當前大力推進中職學校課程改革的在大環境下,教師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與手段選用及實踐條件提供等方面,要深刻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這些任務沒有教師良好的學習力是無法完成的。
(2)溝通能力。交流溝通技能是優秀教師在實踐工作中所應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中外職業教育發展歷史和現實表明,職業教育要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實行產教結合,開放辦學,建立與社會各方面廣泛與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經常需要與不同的人或組織打交道,所以教師更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
(3)團隊建設與合作能力。一項完整的工作任務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門教學課程所能實現得了的,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學科知識,也可能需要幾名教師聯合承擔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于課程的帶頭教師來說,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建設能力。
2 中職教師勝任能力發展的障礙
2.1 中職專業課教師思想觀念相對滯后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
培養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要求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訓練為特色,以全面素質為本位,這就需要從職業需要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教師以全新的理念融入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之中。中等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專業課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思想觀念落后,創新能力相對較低。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從基礎教育延續下來的,基本理論培養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還左右著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教(下轉第171頁)(上接第147頁)育中大部分的理論課程設置,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2.2 教師技能培訓環節難以落實到實處
對中職教師而言,教學工作環境只局限于校內,學校的教學設施條件與學術氛圍還是與社會真正所需要的有很大的差距,僅憑教師在校內關門造車,就很難勝任不斷變化的理論及實踐教學。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及實踐,中職學校必須重視教師到生產一線去學習、去鍛煉,應以教師個人教學與職業能力發展需要為出發點,通過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2.3 社會培訓沒有形成持續有效的運行機制
當前,中職教師到企業去參與實踐,大部分企業以經營目標為主線,對教師到企業的踐習重視程度不夠,整個生產過程并不對教師完全開放,教師只能知道點“皮毛”,達不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中職教師到企業實踐大都建立在個人關系基礎之上,只具有形式的意義,教師往往不能在實際崗位上得到鍛煉。
2.4 中職教師職稱評定標準障礙
目前,我國中職教師職稱評定標準仍然參照普通高校教師職稱評定標準,強調科研論文的數量與質量。這樣必然會導致中職教師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術領域的研究中,而疏于對專業技能的提高,這對中職教師勝任能力的提高是相當不利的。在舊的職稱評定的條件下,中職教師無論參加校內培訓還是參加校外培訓都缺乏足夠的動機和動力支撐。
3 促進中職教師勝任能力發展的建議
3.1 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加大教師到企業實踐力度
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培訓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職業學校密切與企業的聯系、加強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這是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加強職教教師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對于創新和完善職教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優化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3.2 創建高水平的中職學校及教師隊伍建設
要培養高技術水平的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必須創建高水平的技術型具有專業特色的中職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一線高素質的勞動者”的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正推動著中職教育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相應的在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應重點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教育理念、實踐能力和德育滲透能力等問題。尤其在“雙師型”教師建設方面,要落實到實處,讓只具有“證書型教師”真正成為懂技術,懂專業的專家型教師。
3.3 出臺中職教師職稱評定新政策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在職稱評定時,應考慮實際工作累計時間、獲取的相關行業職業資格認證是否符合中職教育目標條件,而不應過分注重其學術水平。這樣才能激發中職教師自我強化勝任能力的內在動機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