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職學生課程學習現狀
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而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學習效果。因此,班導師可以通過不定期的隨堂聽課等措施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狀態進行深入調研,并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調整班級學生工作策略,以便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長期觀察、調研與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其中一部分高職學生對所學專業比較認可,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并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去,這些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有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然而大部分高職生由于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對所學專業特別是理論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出現逃課、偏課、上課睡覺等消極表現,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由此,學生的課程學習表現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造成存在消極現象的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
2 高職學生學習表現的成因分析
2.1 教學對象主觀認識的誤區和不足
(1)缺乏對所學知識重要性的認知。調查顯示,凡是認為本專業學習對將來從事的工作有用或比較有用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上都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有些學生,認為畢業后主要從事技術類和操作性工作,從而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比較突出,這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這一道理,因此在參與理論學習中容易產生上述消極現象。
(2)對所學專業的職業發展前景認識不足。大部分高職學生對自身專業和所受教育的前景并不完全了解。而學習動機、目的、信心和習慣的形成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來自于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之間的“交叉感染”。比較而言,高職學生更容易接受社會和媒體的暗示,而忽略或抵觸學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高職學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于精力旺盛期,盡管他們的身心發展已經跨入成年期,但其自我約束能力卻明顯低于成人。這就導致了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自律行為。雖然班導師對其及時進行幫助和指導之后會有一定程度的好轉,但學生表現的反復性較大,時效性較差,這也是高職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消極表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2.2 客觀偶然因素
學生的學習表現也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往往是突發的,只是由于某些原因偶爾出現。例如生理周期的影響、家庭突發事件等原因,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情緒。這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對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影響所占比重不大。
3 規范引導與具體措施
3.1 加強思政教育,轉變學生的認知觀念
提高學生對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認知程度。對于培養對象而言,如何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結合各專業特色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建立一套全面、系統且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學業指導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規劃者的人生事業發展效率。讓學生認清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克服迷茫困惑和盲目隨眾的行為,從而促使學生自覺產生“我要學習”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主動性。
3.2 重視班團干部隊伍建設、發揮干部“標桿”作用
班團干部隊伍建設是班級氛圍建設的基礎和“靈魂”。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對于班團干部,不能只是“使(下轉第197頁)(上接第177頁)用”,更多的應對其進行教育、指導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鼓勵學生既要大膽工作、以身作則,又要注重工作方法與技巧。對學生干部在工作上出現的失誤要給予寬容、鼓勵和幫助。堅持定期組織班團干部學習、交流,總結班級管理心得體會,有效推動班團干部晉升與發展平臺的創建,充分發揮干部“標桿”作用,促進整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
3.3 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塑造
在開展班級工作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學生在心理意識、認知、情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心理上的偏差。
對于學生個性行為的處理,我們應準確分析學生的心理態勢,及時把握處置時機。當一個學生在產生心理異常的同時,常常帶有消極的心理定勢。表現出情緒激動、內心急劇矛盾、人生發展失去了航標、對教育者懷有戒備心理,然而此時恰是他們最需要幫助與扶持的時候。在此情況下,班導師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身邊,認真聽取學生自述并給予其申辯的機會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班導師在協助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多方了解學生綜合情況、掌握學生心理動態、積極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及時阻止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逐漸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3.4 尊重學生,形成內在約束力
高職學生心智逐漸成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既具有“向師性”,又具有“獨立性”。因此,與其直接批評學生往往不如運用事實、說理及民主討論方式教育學生所產生的效果明顯。在指導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這是改善教、學關系的一個有效途徑,對于學生人格上的尊重將在他們內心形成一種強烈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會使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有利于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
4 小結
班級是每個學生顯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課堂。營造一種和諧的教育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尊重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班級管理者要在生活、學習中多關心學生,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因此,要搞好學生班級管理工作就得不斷結合實際與時俱進,采取新方式、新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班導師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情感管理,用心關愛學生,真正做到于細微之處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