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的建立和使用,用戶索取信息方式、渠道的多樣化,從而使作為文獻信息工作重地的圖書館,其傳統服務模式也受到了影響。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讀者復雜的信息要求。隨著科技的發展,新技術的運用使圖書館職能有了新的發展拓延。學術界對其研究的過程中因視角側重不同,大致分為公共系統圖書館、科研系統圖書館、學校系統圖書館、工會系統圖書館、共青團系統圖書館、軍事系統圖書館。
針對形勢變化和學校建設的需求,該文提出了圖書館在四個方面的建設對策:建設研究型特色圖書館;建設能提供深層次、全方位的文獻信息導航服務的導航體系;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重組和優化配置,建設特色館藏;啟動支撐學科建設尤其是重點學科建設的“數字圖書館工程項目”。王老師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例,對圖書館工作全面分析,認為本科教育已經淪為基礎教育,高校圖書館的工作重心應該轉向研究生和教師等,圖書館主要為科研服務,建立科研型圖書館。提高圖書館館員能力,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并依靠學科館員來培養和提高讀者的信息獲取能力。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圖書館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方向,對科研服務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側重也無可厚非,但是畢竟讀者群的主力還是普通本科學生以及需要涉獵不同學科的普通教工,大多數搞科研的專家教授都有自己的信息獲得渠道,圖書館僅僅只是眾多渠道之一;而且,目前絕大多數圖書館的館藏主要還是以紙質文獻為主,數字資源還處于從屬地位,紙質文獻不可避免會出現信息滯后的問題,針對尖端前沿研究還是有它的劣勢,無法及時提供最新文獻。所以,高校圖書館工作重心可以以建設研究型圖書館為重點工作,但是不可能作為主要工作。但是提高圖書館館員專業素質仍然刻不容緩。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水平不僅僅是對一線借閱人員的個人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等方面,而是要求圖書館館員能自覺將獲得的文獻進行初步加工的能力,從眾多文獻中收集獲取前沿有價值信息,及時進行發布;同時,因條件所限,即使建立不了專業的學科館員制度,也要對本校的科研情況有較深的了解,科研方向和深度有一定的把握,建立相關信息,相關文獻搜集準備。這對圖書館館員的專業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樣是對圖書館館員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所以,高校圖書館必須加強人才培養,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當今社會,信息的利用已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人們在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時,需要掌握大量的各方面的最新最準確的信息,以幫助人們決策,相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F代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點是如何發展和吸引更多的讀者使用圖書館,開展更深層次的讀者服務業務。
現階段,圖書館服務還存在問題。圖書館職能從傳統的不顧及價值和需要與否,一味的保存藏書樓,發展到文獻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是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當圖書館的職能定位轉變為方便讀者利用,服務讀者是最終歸宿時,它不再被動的等待讀者的到來,而是主動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的功能從“保存”走向了“服務”,也就意味著從服務重心從“書”轉移到了“人”。而當這種功能發生轉移時,帶動的則是對傳統服務、管理模式的沖擊。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出現,給這種選擇提供了方向。沒有讀者,圖書館便沒存在的價值。因此,圖書館怎樣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憑借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是圖書館工作最大的使命和挑戰。
高校圖書館不僅僅是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生連接社會的紐帶,學習社會知識的課堂。現今非“211工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增強學生社會競爭力和適應力,將會給畢業生未來走向社會提供更好的就業競爭力。在服務中,一句“請按次序排好隊”、“請把所借圖書遞過來”、“謝謝老師!”……不但能在借閱中提供愉快借閱環境,而且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紀律性,文明禮貌也是一個人個人素質的明顯體現,也提高了學生的個人素質。一個文明禮貌的畢業生再就業時必會提高用人單位的感官,而第一印象大多時候決定了畢業生應聘去留的關鍵一步。所以,提高圖書館從業人員個人素質也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重要環節。
構建一個精簡、統一、高效的現代化高校圖書館,提高服務效率,除了要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主導,但必須強化約束與激勵機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將倡導和禁止明示于眾。同時,福利待遇向一線傾斜,在本館職權范圍內,進行扶助,精神、物質利益分配上的部分傾斜。
信息時代給圖書館的不僅僅是沖擊,怎樣順利適應時代的變革,完成職能轉變,也是圖書館大發展的機遇。高校圖書館只要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順應信息網絡化的發展趨勢,采取傳統優勢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辦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高圖書館館員服務能力,更好滿足讀者越來越高的文獻需求,就一定能夠更好的服務教學和科研,建立新形勢下的現代化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