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我國大學能否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不但關系到國家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更關系到我國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在傳統體制下發展起來的大學,在內部治理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難題。大學自身的很多體制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詮釋和界定。筆者認為,在我國大學的內部治理過程中,有兩方面的問題應該特別引起相關人士的重視,一方面是大學內部學術弱化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大學內部行政化過于嚴重。國內的大學應該在現代大學制度的前提下,建立適合自身的運行管理機制,這也是國內大學未來的發展之路。
1 我國大學內部治理的理論應然
國內大學在面對內部治理問題時,重點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自身高校的辦學水平,這也是內部治理的重要考慮方向。從提高辦學水平和效益出發,綜合已有的理論和研究成果,大學在內部治理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保證大學在運行過程中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自治,過分的行政干預不利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質量;其次,要在大學的管理過程中,要注重科學的管理,大學不同于企業,大學的管理也應該由專業人士來負責;第三,要為大學提供能保證其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只有在制度方面有了保證,才更加有利于大學運行;第四,要保證大學中知識學者的話語權,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學校重大問題的討論與決策;第五,要有相應的監管部門,保證學校各個部門之間有效履行自身責任,對已有工作進行有效評價。
2 我國大學內部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具體國情,相應的政策法規不夠不完善,在大學內部不可避免會存在很多問題。作為一個國家智力人才的培養基地,在學術腐敗和大學的行政化兩個方面中存在的問題尤為應該引起學者的重視。學術腐敗體現的不僅是一種對待知識的不尊重,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更是一種社會風氣的指向標,而大學的行政化則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大學應該有的自由與平等。
2.1 學術權力的弱化
在國內大學中,雖然也有相應的學術委員會等學術組織來管理學校的學術工作。但是由于政策、法規、制度的不健全,很多教育工作者他們的話語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我國大學的學術權力弱化在三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2.1.1 學術管理機構官僚化嚴重
目前,國內的大學也有相應代表學術力量的學術管理機構,比如:教學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等。但是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與歷史原因,在這些學術管理機構中官僚化的問題非常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學術的健康發展。
學術管理機構的官僚化主要表現在:大學中一般教授,有個別的知名教授缺乏參與學術管理的機會。學術地位與行政地位脫節,很多行政工作者的學術地位并不能與其職位相符合,而在學術管理活動中,往往以行政人員的身份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術人員的權益。
2.1.2 行政人員的地位過于優越
在中國很多大學的行政人員地位過于優越,尤其表現在行政領導和管理人員。很多專家、教授的意見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在學術事務的決策方面沒有發言權,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大學中學術管理機構并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進而使專家、教授的學術積極性受到挫傷。
學術管理機構中行政人員的地位過高,使得學術機構變成了一個大學里的擺設,成了一部分行政人員謀取利益的工具,這對大學來說,是應該值得反思的。大學的專家、教授、學者他們的地位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畢竟他們才是大學知識的傳授者,對學術事務更有發言權。
2.1.3 主要決策機構的領導化
學校的黨委往往是大學里的最高決策機構。而目前國內大學中學校黨委主要是由學校的黨政領導、各個院系的領導組成,普通的教學科研人員很難進入決策層。這會在一定程度造成高等學校中行政權力與學術的矛盾,影響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很多大學,一線教學、科研人員的意見與建議很難得到學校領導的尊重,雖然部分老師的意見會進行討論,但很多只是走走過場。而往往正是這些一線工作者才真正的了解學校、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決策機構過分領導化不利于學校的內部治理。
2.2 我國大學內部職責目標不明確
由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確了我國大學內部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責任制。黨委領導的大學是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舉措,但是不可避免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1)目前國內很多大學的校長和黨委書記都是上級有關部門任命的。在大學的實際工作中,他們更多的是讓自己的工作能符合上級有關部門的意見,而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則放在了次席。
(2)校長和黨委書記的職責關系不明確。在處理有關大學的內部事務過程中,雖然校長是大學的一把手,但是黨委書記對學校內的重要事務往往會參與,以黨代政的事情經常發生。
(3)大學內部職能部門并沒有實現自身的監督職能。在目前國內很多大學內部為了弱化學校的行政化,設置了很多紀檢部門、監察部門,這些部門往往是由大學的黨委進行任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校內部的職能部門很多,但是監督的效果卻非常的有限,缺乏實質性的監督作用。
3 我國大學內部治理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我國大學內部治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應該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首先,作為大學內部中的專家、學者、學生,他們的權利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證,杜絕大學內部學術腐敗的滋生與發展;其次,對于大學內部很多部門之間職能模糊,應該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義務。
3.1 增強專家、學者在大學內部機構中的話語權
作為學校中的最高學術權力機構,學術委員會應該賦予專家、教受應有的話語權。在相應的科研研討以及教師專業技能職稱的評定方面,他們應該有相應的渠道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應該引以為重。不能讓學術的領域涉及過多的行政權力,這不但有利于大學科研、教師之間的公平競爭,更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學術腐敗的發生。
3.2 建立高效的行政執行系統
現代國內大學的功能向多元化發展,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有相應的專業人士來專門負責學校的管理。當然,大學是一個特殊的機構,不同于一般的企業。在大學行政人員的選撥過程中,應該優先讓教育專家來管理學校。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做到協調統一,有機的配合。在人員的結構上應該將行政管理與學術決策相分離,學術委員會的職權不應受到其他行政管理部門的影響。學術決策與行政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還要實現有機的結合。比如學院的院長不但負責學院日常的工作事務,在學院的學術委員會中也可以擔任一些職務。
3.3 構建完備的監事會監督系統
國內大學內部機構、部門很多,所以設置專門的監督、監管機構顯得尤為重要。這不但可以保證學術決策得到有效的監督,而且也保證了行政管理部門的權力能在陽光下運行。在監事會設置的過程中要保證大學中各個利益群體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員參與,既要包括大學內部的紀檢部門,也要包括大學內部的教職工以及一定比例的學生參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保證監事會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4 小結
大學的理想是實現大學的自治、大學的學術自由。大學作為一個科研組織處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雖然自身具有引領社會的功能,但是不可避免也會受到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的大學在內部治理過程中,也肯定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學校內部的學術權力弱化、學術腐敗、學術決策與行政管理之間的沖突等時時刻刻影響著大學的健康發展。在國內大學的發展進程中,面對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予以解決。通過大學內部自身成員的努力與政府其他部門的支持,相信國內的大學能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