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輔導員角色在高等學校中的定位存在的問題
輔導員在我們國家傳統意義上的角色定位比較單一,他們通常在高校中處在“第一線”工作,常常以管理者的身份來直接面對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活動中具有較強的權威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飛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對輔導員的工作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實狀況則往往是輔導員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與時俱進,當前高等學校輔導員角色定位的困惑,主要體現在:
(1)“專業性較為薄弱”。輔導員在人才招聘的時候,對于學科的專業性要求不高,各人所學的專業也不盡相同,而在很多大專院校,特別是獨立學院中對于輔導員工作的培訓和課程的開設甚少,使得高校新招錄的人員缺乏從事學生教育管理的實際經驗和專業素質。另外,對于輔導員也有不少人存在一定程度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的簡單,和容易上手,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誰都可以勝任。但事實并非如此,輔導員工作不僅是管理學生的紀律,檢查宿舍衛生,評定獎(助)學金這些方面,還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育人的職責,而這些都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經驗或經歷來加之支撐,必須專業化,尤其應當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要加以強化。
(2)“職業性不夠”。從高等學校教育的分層來看,大多院校的輔導員基本上處于教師金字塔的最底層;從輔導員人員的構成來看,大多數也是無法從事教師崗位的才退而求其次做輔導員的。所以,在他們中間能真正把輔導員作為一項自己的理想、目標或事業來做的很少,愿意為這份事業奮斗終身的更少。實際上,輔導員更多的作為大多數人的“職業跳板”,作為一個過渡性的職業而已。在獨立院校中這樣的現象尤為普遍,每年都有大批的輔導員轉崗或離崗,輔導員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3)“定位較為模糊”。輔導員通常被定位為政工干部的角色,有別于其他專職教師的角色,從縱向來看,在輔導員發展的歷史沿革中,這支隊伍在很大程度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從橫向比較,這支隊伍在全國范圍內有教師之名,但無教師其實,各大高等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各項政策都偏向于教學方面,而輔導員與專職老師在工資、發展前景等方面相比較都處于劣勢,這就使得輔導員在很大程度上弄不清楚自身的責任、義務、權利和地位。學校的大小事務都與輔導員有關,事無巨細使得輔導員增加了更多的困惑。
(4)“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缺失”。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是人需要的重要組成的部分。毫無疑問,作為高等院校,教學水平的高低是高校追求的重要指標,重視教學崗位的老師是必然的。然而,因此而忽視輔導員隊伍建設是不妥的,勢必導致他們因沒有被積極關注而導致心理上的落差,從而沒有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
2 輔導員角色的科學定位
輔導員工作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輔導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它并非是一種單一的而更多的是一個復合多元的角色。輔導員工作的定位關系到大學生社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確定。那么,如何讓在這眾多角色中給輔導員一個準確而科學的定位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探討的問題。2006年4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的口號,對輔導員的角色給予了一個科學而準確的定位。所以,要做好輔導員工作,應該將以下幾種角色做一個科學的定位。
2.1 思想政治的引路人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由此可以看出,輔導員工作的核心領域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或是未來一直都會是輔導員工作的中心任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思想政治素養有一定的層次的合格公民,因此,無論是在在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放在首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和指路人才是輔導員最首要的角色定位。
2.2 協調管理者
輔導員另外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教育的協調管理者。隨著法制觀念的不斷深入,依法治校的呼聲日漸高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高校的教育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很據調查,現代大學生整體上對輔導員作為教育的協調管理者的期望值相對偏低,但是這并不等于管理者的角色不重要,而是要求輔導員要很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要勇于接受變化帶來的挑戰:一方面是把過去經常性運用的管理手段更多地轉變為服務咨詢的方式,從而達到更好的輔導效果;另一方面是不斷改善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樹立輔導員在學生中的親和形象。擺脫傳統的師生關系,得到學生真正的認同和尊重,淡化作為管理者的身份。總之,輔導員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重在協調與學生的關系以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服務、管理的功能。
2.3 人生的良師,生活的益友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新的環境下輔導員要承擔的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應當是良師益友。做好人生的導師和生活的益友,要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以人為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第二,自己要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情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第三,以先進思想為指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思想上的進步。引導學生進步的同時,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也能有一定的提升。
“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教師無小節,事事做楷?!?,這一教育原則進一步說明了學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學階段學生接觸最直接、最頻繁的群體就是我們的輔導員,要引導學生進步就是以身作則——學生的良師益友,即政治上的旗幟、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生活中的導師。
2.4 服務中的引導者
隨著教育向產業化不斷發展,人們逐漸開始接受學生是教育的消費者這一理念。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也應該逐漸轉變觀念,在服務中教育和引導,“服務學生”是當前做好輔導員工作必需的觀念。要扮演好服務指導者這一角色,輔導員工作者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第一,從整體上把握服務至上,育人為本的原則。第二,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中加強指導。
輔導員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定位問題。這樣會使得本職工作事半功倍,更有效率。反之,如果角色定位不夠精準,轉化的過程不當的話,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輔導員只有做好以上的幾種角色,在日常學習工作中不斷改進和提高,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進步,適時的轉換和轉化工作中的角色,這樣才能把輔導員工作做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青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