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獨立學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獨立學院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一支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國有300多所獨立學院,在校生約190萬人,承擔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養任務。
大學生就業情況是學生、家長、高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應用型本科(獨立學院)畢業生能否很好地服務地區經濟、滿足應用型產業人才需求成了衡量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大指標。因此,如何制定一套系統、靈活、有效的就業指導模式是當前獨立學院就業方向研究的主要課題。
1 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偏重“安置指導”,指導目標片面化
當今,社會各界、政府機構往往將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衡量高等院校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獨立學院更甚明顯。高校為了自身的聲譽而追求高就業率,將重視就業工作等同于抓就業率,造成部分高校的職業指導規劃目光短淺,緊抓數量罔顧學生的就業質量。
1.2 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不完善
內容比較狹窄,將就業指導等同于畢業生求職指導,指導內容更多側重于就業觀念教育、就業政策宣傳、就業市場組織、就業信息發布和求職技巧輔導等一些希冀在短期內快速見效的方面。關于學生個性塑造、潛能激發、興趣培養以及創業能力鍛煉等內容很少涉及。開展形式比較單調,獨立學院開展就業指導主要局限于大班化的就業指導課程、專題講座和報告會等形式。就業指導課主要以選修課形式為主,大班化教學,上課時間短加上多為不同專業乃至不同院系的學生同堂授課,內容泛泛而談,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生多以“混學分”的心態選修該課程。此外,由于建校時間短,社會資源相對匱乏,學校較難吸收專業人士到校開辦專題講座或者報告會,很多的主題相近甚至重復,對于學生探索工作的幫助不大。
1.3 偏重“程序指導”,專業化指導程度不夠高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對高校職業指導人員提出了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但長期以來就業指導是作為高校的管理活動來開展的,主要進行的是“事務性指導”、“程序式指導”,忽視了其專業指導功能。
2 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改革
2.1 建立畢業生黨員與學生的對話平臺
高校黨員是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他們思想先進、樂于奉獻、成績比較優異,各方面表現突出,在大學生涯中積極參與各項公益、黨日等學生文體活動,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因此,他們面對復雜的就業形勢,往往能合理定位,從就業浪潮中往往脫穎而出,表現出比較強的就業“優勢”。而這一切為廣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因此,高校建立一個畢業生黨員與學生的對話平臺,可以積極有效地推行“朋輩輔導”。高校通過建立相應制度,配備人員跟蹤以及給予相關經費支持,采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達到畢業生黨員結合自身經歷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形成對學生的無形指導。
2.2 建立校外導師團
高校校外導師團隊建立,為一個企業與學校、企業家與教師及學生互動的平臺,其不僅有利于獨立院校提升其教學研究,完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校外導師團隊還對學生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所必需的各種能力、技能等進行積極有效的指導,較好地完成學校知識與社會、職業知識間的相互促進,縮短大學生融入社會工作的磨合期,幫助學生獲得以積極的心態認識社會、事業和人生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的培養更加深入和全面。校外導師團隊在學生就業成長中的導向作用可圍繞如下幾點展開:(1)指導學生實習和就業指導;(2)不定期開展各類專業性講座活動;(3)可以支持并優先安排本學院學生的就業實習;(4)有利于推動產學研合作基地的建設。
2.3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
大學生的就業過程是一個包括就業目標確立、就業素質培養和畢業擇業在內的完整的、連續的過程,因此,各大高校很有必要從各部門抽調就業指導人才(例如,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咨詢師),并提供必要的業務培訓完善其知識結構,從而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其具體針對學生對職業指導的個性化、專業化需求,系統地制定一套就業指導制度及方案,例如,指導學生制訂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對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產生焦慮、恐慌等不良狀態進行心理輔導,結合行業動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對學生的專業培養進行評價等。
2.4 個性化指導模式
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就業具有就業目標多樣化、就業方式多元化及就業需求個性化的特點。因此,獨立院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應遵循學生個體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變化發展規律為依據,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對象、不同群體開展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不同內容進行個性化指導。個性化就業指導是改革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方向,是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創新嘗試。其具體工作可以劃分為“多對一”指導和“一對多”指導。
(1)多對一指導。主要強調就業指導工作中應針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實際需求,切實幫助學生個體解決就業問題。首先,就業指導團隊依賴就業信息平臺系統建立大學生個體的信息,并聯合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進行調研、測評、面對面交流等方式渠道進行學生信息校對、補充,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為大學生個體的就業目標定位、就業素質培養和應聘求職提供持續性地跟蹤指導,幫助個體化解就業中的困惑,克服就業中的困難。
(2)一對多指導。獨立院校應根據大學生不同時期的成長特點分階段地進行職業化指導,主要強調進行大眾化、通俗化的職業認知、職業指導。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群體,主要側重開展職業認知教育,職場熏陶,就業模范宣傳,并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素質培養案例;對高年級學生群體,主要圍繞求職應聘進行指導,盡力為其做好求職服務,擴大就業應聘信息覆蓋面,提供就業培訓服務,幫助其掃清就業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