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境標志制度在產生以后,迅速發展并被世界很多國家所青睞,該制度對各國的市場營銷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對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和營銷格局造成了影響。假如把二者一分為二的進行單獨分析和研究,都會對整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趨勢分析造成或多或少的偏頗,必須將二者能動的結合起來,通過對兩方面的共同研究來分析對國際經濟貿易和市場營銷的影響。世界各國的人民自身素養的提高是環境標志制度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本篇文章通過對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二者的聯系,該制度對二者的影響以及面對這些影響我們應如何應對挑戰。
[關鍵詞]環境制度標志 關系 影響
一、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
環境標志,即所謂的綠色標志、生態標志,它是指由國家政府管理部門、公共或民間團體依據一定環境標準,向有關申請者頒發其產品或服務符合要求的一種特定標志。
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也是世界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被破壞的過程,生產方為追求最大效益,盲目開發,不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政府也沒有加大管理力度。隨著環境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人民開始關注自己的家園,環境標志制度也就應運而生了;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新型的技術可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檢測技術也開始出現,這在對環境保護的提前保護預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于是環境標志制度的產生和運用有了前提條件。
二、國際貿易與國際市場營銷的關系
(1)二者的共同性
二者都是國際活動,面臨的都是一樣人口、政治、風俗習慣、文化等:謀取最大利潤是兩者最大的也是最原始的目的;都是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社會形態的產物,并且都是以等價交換為手段,以商品和勞務作為交換對象的。
(2)二者的差異化
前者比后者的形態顯狹隘,前者僅僅是商品或勞務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而后者則呈多樣化,既可以簡單的一國向另一國轉移,也可以在其他任何地點進行辦廠、成產和銷售; 前者涉及到產品購銷、產品定價、產品開發、渠道管理、倉儲運輸及促銷等活動,并包含對國際營銷的管理。而后者卻不能對前者進行管理活動;二者的政府干預程度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政府,而后者則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只要企業自身實力夠硬,并在當地遵紀守法,營銷活動一定會很有效果。
三、環境標志制度對二者的影響
(1)有利的影響
1.消費者是該制度的核心
隨著全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商品的需求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綠色消費成為了主流,但并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直接對商品進行評析判斷,因此對消費者來說環境標準成了他們判斷的重要標準。環境標志已經成為商品最好的廣告,可以幫助企業樹立產品形象,提高競爭能力。
2.環境標識制度是打破“綠色壁壘”的最好手段
目標市場國的綠色壁壘即對外來商品加以限制來保護本國的環境,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但作為企業應該明白“綠色壁壘”對自身是個雙刃劍,由于目標市場國的環境較為苛刻,故一旦獲得該區域的環境標志,就會如魚得水,成為暢銷的產品。因此企業如果能提高技術水平,把握機會,取得環境標志,就會為國際貿易開辟一片廣闊的天地。
(2)不利的影響
1.加大了國際市場營銷和國際貿易的難度
環境標志制度強調的就是高技術、高環保。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差距太大,在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標準和水平較高,給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帶來了困難。這樣就影響發展中國家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并且會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拉大,造成對世界經濟體系的損害,更不利于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的長遠發展。
2.各國環境標志制度的差異對國際市場營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不利
由于各國國情、經濟水平、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全球統一的環境標志制度,而各國所規定的標準、技術和費用等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迫使得企業在從事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時必須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的環境標志制度,使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成本上升,難度加大。
四、中國國內的策略
(1)加大國內的環境標志制度完善的力度
我國的環境標志制度起步晚,在與世界各國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們應加大國內的環境標志制度完善的力度,迎頭趕上,并不斷創新,縮短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為我國國際貿易和國際營銷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
(2)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引導外商投資
國內環境產業的技術水平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比較落后,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格局,我們不應閉門造車,應積極的與世界聯系起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學習、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可以快速縮小差距并通過我國的相應政策招商引資,引導外商在國內投資。
參考文獻:
[1]溫小樂,林征峰 通往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環境標志[J] 生態經濟,2000,(8)
[2]甘碧群 國際市場營銷學[M]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楊正榜(1990.02—),男,漢,海南海口市人,大學本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