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06年開始,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現升值的態勢,盡管在經濟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候基本保持不變,但是幾年來的增長已經給中國經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或者正面,或者負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積極采取措施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等措施,盡量規避不利的影響,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平穩增長。
[關鍵詞]匯率 升值 進口 投資
一、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1)人民幣升值歷程
2006年,人民幣開始大幅升值,以8. 0702起步緩步上行,到九月底破7.900,;12月底更是首次突破7.800的關口。2007年,人民幣匯率在震蕩中單邊升值,除歐元、美元外,人民幣相對于其他貨幣均是呈現增值狀態。2008年的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在某些單月的走勢略有貶值,甚至出現“跌停”的情況。2009年與2008年相比,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不變。而前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較大,創下連續5年來的新高。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連破6.6、6.5、6.4三大關口,最后在8月中旬邁進“6.3時代”。
(2)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一般而言,匯率的波動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尤其是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代,一國的貨幣市場很容易受到外匯市場的影響,導致其波動區間增大。但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速度已經達到反常的程度,所以國內外的經濟學家、相關人員應對此保持足夠的警惕。
綜合來說,財政經濟狀況、國際收支狀況、貨幣政策以及一國的各方政治因素都能影響匯率。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也是各方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國內、國外兩方面來解析的話,有以下原因:
1.自1994年來,人民幣匯率幾近未進行調整,但是在這十幾年間,中國的經濟形勢已經好轉,國力也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直至與世界接軌,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后,人民幣匯率再不進行調整將使其價值與真正的價值不相符。國際經濟學家在此期間一直認為中國低估了人民幣的價值,在21世紀初,即使是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貨幣匯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唯獨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未作明顯調整。因此,從一個較低水平的匯率開始調整必然導致升值幅度看起來比較高,本幣產生的升值壓力就更大。
2.導致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不僅有國內外的經濟因素,不免也會受到國際政治形勢的影響。金融霸權作為軍事霸權、經濟霸權的延伸,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不可避免將受到美、日等國的欺壓,尤其是在中國綜合國際攀升的時候,美、日等出于羨慕也好,出于嫉妒也罷,都先后按照自己的意志強行迫使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近年來,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商品、服務的出口使本就遭受“滑鐵盧”的美日等國通貨緊縮,他們認為中國應當在世界經濟中承擔起更多責任。其實質在于美國對中國施壓使人民幣匯率增加,以此來減輕自身外債的負擔,轉嫁國內經濟危機,借此剝削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果實。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影響。
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正面影響就是有利于外國產品的進口,國民購買進口產品的能力增強。同以往相比,國外產品變得更加便宜,同等數量的人民幣能夠購買的外國原材料、產品等更加多,國民可以有更多選擇。而購買進口擦產品增加自然會影響到國內產品的生產、銷售。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生產消耗量,這樣也會間接結節約中國的自然資源,更符合我國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理念。
此外,人民幣升值將有利于我國進行產業調整和升級。范言慧等學者認為國際貨幣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都存在一個升值預期,在此預期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將降低中國的出口量,但在升值預期后,本幣的再次升值將立刻刺激出口增加、進口延遲。因此,按此理論,人民幣現階段的升級勢必降低中國產品的出口量。在此期間內,中國的出口產品利潤降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放緩出口生產速度,這為中國產業留出一段反思、調整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開始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由勞動密集型生產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
最后,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緩解貿易摩擦。 近幾年來,我國的貿易順差增長速度遠超過貿易總額的增長速度。據統計,2007年,我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高達兩千六百多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并且高居世界第一。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已連續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7年的對外貿易總值比2001年總值增長了4.26倍。貿易順差增長過大,使其他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于不利地位,歐盟等經濟體已經多次表態希望中國放緩對外貿易順差,雖然未提出正式要求,無疑還是造成雙方貿易關系的緊張氣氛。人民幣升值在增加貿易總額的同時使貿易順差也逐漸縮小,減少貿易伙伴對我國的低價傾銷訴訟。
(2)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外國投資。在實證模型中,匯率主要通過改變企業相對成本、影響利率水平、影響FDI等方式影響投資。匯率的升值壓縮出口企業的利潤,因為本幣升值的話,所有的生產成本如勞動力成本、固定資產成本等都將漲價,不利于FDI的流入,反而使有條件的國內產業、外國資本加速向廉價生產基地轉移。
同時,產業的轉移使國內一大批勞動力失去工作,在就業壓力本就很大的國內勞動力市場“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外國進口產品的大量涌入對國內中小企業的沖擊很大,因為相比較起來,國內的產品在技術含量、質量等方面與國外市場上流通的同類產品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進口之門大開的話,中國大部分國內企業絕對是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的。
最后,人民幣升值在國內將導致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定理,像中國這種經濟增長速度很快的國家,其實際匯率也會提高,其表現方式有名義匯率的升值以及物價上漲兩種。盡管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現狀表明巴薩爾-薩繆爾森定理未對中國起作用。但是長遠來看,其原因并不是巴薩爾-薩繆爾森定理失效,而是因為我國充足的勞動力抑制了工資成本的上升,同時政府對一些民生行業進行嚴格的調控,價格的制定仍然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內。但是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始終存在,我們應該保持足夠的警惕。
三、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對策建議
經過上文的解析,我們知道人民幣升值具有雙面效應,我們應積極采取措施以擴大其正面影響而降低其負面效應。
(1)逐漸推進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增加盡管受到國外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其實造成的影響這么大,很大程度都是因為之前人民幣的價值一直被低估。不僅使商品價格扭曲——出口產品價格低廉;驚愕產品價格高昂,甚至造成更多負面的影響。因此,吸收上次的經驗,筆者認為當務之急似乎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目前,我國已經采取的措施有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管理浮動匯率。但是,還需加強的方面是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浮動空間有限,不能有效反應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因此,改革需著力于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空間,從我國經濟現狀處罰,充分發揮匯率在平衡國際收支、抵御國際資本流動沖擊等方面的作用,逐步適應對外開放的要求。
(2)擴大內需,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這一狀況,筆者認為我們應積極擴大國內市場對本國產品的需求,不能對進口產品趨之若鶩,也不能一味強調外貿出口。但是擴大內需,僅靠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擴大內需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必須同時進行各種配套改革,積極培育、擴大國內市場,政府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對民營中小企業進行鼓勵、引導、扶持。
(3)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模式亟待優化、升級,有必要進行技術革新,提高產品中的附加技術含量。有資料顯示,許多出口企業在競爭壓力下已經調整經營理念和出口戰略,進行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等一系列措施,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筆者認為還應加強的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建企業自身的人才培養機制,至少要在技術研發、企業管理等崗位保證后備人才的儲備。提高出口產品檔次,才能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孫琳.芻議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科技創業.2011:28-29
[2]肖愛華.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出口和投資的影響.南京大學.2012:7-14
[3]鄭宇真.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現代經濟信息.201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