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性經濟優勢顯得尤為重要。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曾經作為國家經濟率先發展的沿海地區由于出口導向型模式受阻,逐漸增大的產業結構調整壓力以及勞動力成本過高等因素,增長速度開始減慢。而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中部六省的上半年的主要經濟指標,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對其分析,首先選取三個主成分,并通過加權計算其綜合得分,得出排名。然后對各個省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類和評價。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 累積貢獻率 綜合評價
一、研究背景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并且呈現出多區域性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移的需要,中國需要新的能夠承接產業轉移的經濟發展區域。中部地區有著各方面的發展優勢。本文從主成分分析的角度出發,用中部各省的經濟數據來探討影響各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對各省的經濟現狀進行綜合評價,從而為中部六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啟示。
四、評價結果分析和政策建議
1、表3中主成分y的均值為0,y=0表示了中部六省的經濟發展平均水平。湖北省作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有著它獨特的資源、地緣和人文環境。汽車工業也是湖北的重要支柱產業,湖北省建筑業綜合實力位也居中部第一。安徽省近年來經濟一直保持著持續高速發展,其與長三角地區無縫對接,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政府出臺的多項政策也吸引了大量企業投資。河南和湖南的經濟整體發展不錯,但是由于投資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利用外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江西和山西在中部地區排名比較靠后,江西省不能很好的通過刺激內需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2、由主成分方程的系數可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出口和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加是影響各省區經濟發展的幾個相對重要的因素,這也說明了隨著東部沿海城市向中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使得中部地區更多地靠增加投資,通過出口拉動和增加內需協同推動經濟的發展。
3、從表3可看出,第三主成分與總排名差別比較大。表明中部六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取決于三個主成分的綜合影響。同時這種排名上的差別也說明中部六省在人均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等多方面發展狀況普遍不均衡。
綜上所述中部六省經濟總體發展良好,各省政府要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努力改善民生,提高農民收入。扶持中小企業,吸引投資,政府引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在出口形勢不太明朗的情況下,多增加國內市場需求。走出一條適應中國現行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李柏年,吳禮斌.MATLAB數據分析方法[M]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1) .
[2]孔令剛.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研究——以合肥為例[C].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文集,2008年.
[3]王志江:主成分分析法在地區企業經濟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華僑大學學報,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