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國處于以輕工業發展促進農業,以城市帶動鄉村發展的階段。廣大農民同胞們在長期的積累與實踐中,將我國農業所蘊藏的巨大潛力發掘出。傳統的農業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形成當前的新型農業發展的情形,在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增長,以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型農業所迸發出的巨大優勢,也進一步縮小了城鄉的差距。本文從新型農業的定義進行介紹,討論了新型農業的優勢和分析了當前農業的現狀,從而對未來新型農業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業 優勢 發展前景
新中國建立最初,中國農業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但借助中國農業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在長期的農業活動中的不斷摸索與積累,在伴隨新中國發展與壯大的同時,中國農業有了明顯的發展,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農業形勢。
一、新型農業的概念與種類
(1)新型農業的概念
新型農業現代化以實現優質糧食的高產作為發展前提,主要標志就是達到綠色生態安全與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產化的高程度。在基礎設施、機械裝備、服務體系、科學而技術以及農民素質等方面都實現強有力支撐的農業現代化。
(2)新型農業的種類
新型農業的種類豐富繁多,其主要內容包括:無土農業、特色農業、包裝農業、彩色農業、精準農業、知識農業、觀光農業與外向型農業等種類。
舉例來說:無土農業指的的是無土栽培技術,主要是利用水作為溶劑,然后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加以配置不同的營養物,成為不同配方可供植物生長的營養液。這種農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高產、優質一高校的生產。
由此,可看出中國新型農業主要是通過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來減少農村人口,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與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提升農業的效益。
二、新型農業的優勢
新型農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其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其將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同時在建設可續農業與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等方面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關于新型農業的優勢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新型農業對自然條件實現充分的利用,挖掘了其生產的潛力;
2. 新型農業對傳統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3. 新型農業在發展中不僅促進了經濟的提升,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總之,新型農業大大的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狀況,住房條件與居住環境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縮小了城鄉的差距。此外,農村經濟結構也取得了明顯的優化,農業科技的應用水平也明顯的得到提升與改進。
三、中國農業現狀
(1)中國農業所存的問題
農業作為中國的國民經濟基礎,也是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其作為人類的衣食之源,成為人們的生存之本。是支撐和促進國民經濟不斷發展進步的保障和條件。農業作為國民基礎也切實關系到了人民的利益,與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2)中國農業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處理中國農業問題的時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以便有效的解決當前中國農業所存在的問題。
1.對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進行穩定和完善,以最終確保糧食的安全;
2.加大力度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的調整;
3.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和增加投入。
四、中國新型農業的發展前景
關于中國新型農業的發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立體高效性農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中國這個大人口國家隊糧食食品等的需求。通過時間差與空間差等立體種養組成高效復合生態系統,實現平面、時間、多層次利用單位資源,最終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
2.超級型農業的發展,其主要是為了實現高產高效的目的,利用高新技術、生物工程、培育雜交種等手段培育出農產品。
3.快速型農業的發展,是為了加大生產效益。
4.設施型及無土型農業的發展,這是走新世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結論
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之上,廣大農民同胞在不斷的積累與創新中尋找到了發展農業的新途徑。作為一種高產高效的新型農業,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和發展,同樣以優勢獲得市場的認可歡迎。當前,在中國農民發展新型農業產業生產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了,而新型農業也應經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新亮點。
參考文獻:
[1]張士剛、周玉婷.《大有發展前途的新型農業》.《現代農業裝備》2011年05期
[2]王東京.《我看農民增收》[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0年04期
[3]衛元影.《論如何促進新型農業發展》.《吉林農業》2010年10期
[4]黃世懷.《試論我國農業科技運行機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1992年01期
[5]苑豐、劉武芳、韓柱.《關于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創建條件及制約因素思考》.《農業經濟》2005年第4期
作者簡介:王志博(1986.10—),男,漢,甘肅·定西,本科,農村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