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于中國股市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相關分析,總結了利潤操縱的主要目的以及主要方式,并針對其方式提出相關建議,意在規范上市公司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及時性,以及可靠性。
[關鍵詞]上市公司 利潤操縱 防范
縱觀中國股市20年沉浮,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依靠股市發家的,也有在股市跌的傾家蕩產的,拋開主觀因素,其實有很多客觀因素讓我們現在的股市投機性大于投資性,甚至有學者拋出了“中國股市沒有投資價值”的觀點①,不盲目去否認這樣的觀點,事實中,在股市的監管方面,確實有諸多仍需努力完善的地方,而監管不嚴就很容易滋生會計造假和操縱,而在會計報告上的造假最為投資者以及監管者深惡痛絕,而其中,對于利潤的操縱,顯然已經成為了如今損害投資者,阻礙股市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
利潤操縱,會計界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將利潤操縱等同于西方會計文獻中的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即公司管理層為實現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等目的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從而調節公司盈余的行為。第二種觀點將公司管理層出于某種動機,利用法規政策的空白或靈活性,甚至違法違規等各種手段對企業財務利潤或獲利能力進行操縱的行為稱為利潤操縱。而本文中所指利潤操縱即第二種觀點。
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往往有著自己陰暗的目的,通常課歸納為以下幾種:
(1)在IPO上市時,為了股票的發行,而進行利潤操縱。目前,我國股票發行分為公開發行(公募)和非公開發行(私募)兩種。公開發行:根據相關法規的規定,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經營業績,大多數的證券交易所對申請公司盈利能力設定兩個考察指標:一個是過去幾年(一般是三年)所達到的盈利總額;一個是最近一年必須達到的盈利水平。證券交易一般采取稅前利潤作為盈利。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對于申請公司3年累計稅前利潤需達到650萬美元,最近一年的盈利水平要求稅前利潤達450萬美元,而香港聯合交易所對于申請公司前兩年股東應占盈利需達3000萬港元,最近一年的股東應占利潤達2000萬港元。而在2002年6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指出:上市公司申請增發新股,除應當符合《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須滿足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而企業為了能夠順利上市募集資金,往往會對利潤進行操作,而在97年的數據統計中,兩市凈資產收益率在10%— 11%之間的上市公司有213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7.5%;但令人感興趣的是,凈資產收益率在小于10%的另一相同寬度區間9%— 10%之間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這嚴重違背了自然情況下,正態分布的客觀規律,可見,“壓線”上市的公司不在少數,而對于凈資產收益率在10%左右的同寬度區間的比較來看,上市公司數目的如此懸殊,不完全是巧合,更有可能的是人為操作,其真正業績可能并未“過線”。
(2)借殼上市與退市博弈。在中國,由于上市資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制,且上市過程漫長,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就成為一種稀缺的“殼”資源,所謂借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然后利用反向收購方式注入自己的相關業務和資產。而如果上市公司如果連續2年虧損、虧損1年且凈資產跌破面值、公司經營過程中出現重大違法行為等情況之一,交易所對公司股票進行特別處理,亦即ST制度。對ST公司,如果再出現問題,比如下年繼續虧損從而達到《公司法》中關于連續3年虧損限制的,則進行PT處理,面臨退市。因此,在此類公司當中,往往存在利潤的操作,目的是與監管機構進行博弈,并寄希望于被收購,避免退市。
(3)莊家操縱。中國的股市的發展雖然經歷了22年的發展,但是仍然不成熟,從某些方面來說,投資性大于投資性,并且由于存在機構投資者以及“內部人”之間的聯系,股價往往不能正確的反映該公司的價值,常常存在股價被惡意拉高再大量拋售的情況,以達到莊家圈錢的目的,而莊家為了誘使散戶投資者落入陷阱,往往會操縱公司的季度報表,虛高公司利潤,或者刻意壓低利潤,前者往往是為了在公司業績不好的時候抽逃資金,而后者,則是為了少分紅或者不分紅,實則都是一種大股東侵犯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4)公司自身包裝業績。通過對公司利潤進行操縱,使公司對外報告表面光鮮奪目,實則暗藏詭計,特別是在公司利潤不好的時候,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利潤操縱往往能使公司股票能繼續受到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的繼續青睞,而不至于公司股價大跌,但這樣的做法明顯侵害了中小股東的權益,因此也是監管機構重點打擊的對象之一。
公司的利潤操縱手段是多種多樣的,為了達到目的,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利潤操縱:
一、直接操縱業務以及會計憑證、科目
(1)虛構業務,偽造,變造原始憑證。通過對于一些不存在的虛構業務的做賬,達到對利潤的操縱目的,在上市公司利潤作假中比較常見。例如曾經震驚股市的銀廣夏案,通過對于完全不存在的業務,使公司利潤暴漲,從而誤導消費者,使得股價瘋漲,但隨著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人們才意識到已落入陷阱,想要逃跑,卻早已深陷其中。
(2)對減值準備以及壞賬準備的操縱。“減值準備”以及“壞賬準備”賬戶可謂是公司利潤的“蓄水池”,公司在利潤較多的年份往往會多提減值準備,而在利潤較少的年份則少提減值準備,這樣做能使公司的業績趨于平穩,掩蓋一些重大事項,例如長虹公司在2005年的報告中,在前一年利潤有1億多的情況下,突然巨虧37億元,而這也是操縱減值準備以及壞賬準備的典型案例,長虹的盈利建立在通過不斷降價來占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但當價格降低到一定階段,這一戰略手段就失去了其意義,長虹轉而通過大量質量差的應收賬款來填充利潤,并且年末不計提壞賬準備,同時,在顯像管購買上的失策,導致大量存貨積壓,卻未計提減值準備,最終在2005年,巨額的虧損躍然紙上,令眾多投資者措手不及。
二、利用會計政策與法規規定的空白
(1)私自隨意變更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方法應前后保持一致,但部分上市公司,私自變更核算方法,主要存在于第一,對于折舊方法的變更,對于資產折舊年限的改變,會改變資產當期賬面價值,并會造成折舊費用的降低或者升高,從而導致當期成本費用降低或者升高,最終導致當期利潤的低估或者高估。第二,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存貨取得計價以及存貨發出計價,其中,在存貨取得計價過程中,亂計、多計均會引起存貨價值高估。而存貨發出計量的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因為更改發出計價方法會使存貨庫存成本和發出成本相應的改變,從而改變當期利潤,因此,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而上市公司往往暗箱操作,私自更改計價方法,操縱利潤。
(2)對投資性質的不當確定,不同的投資其核算方法自然不同,例如對于長期股權投資中成本法與權益法的運用。
(3)通過售后回購以及公司之間私下協議的方式將本不屬于收入所得劃為收入部分,從而提高利潤。
(4)對于會計報表合并范圍的界定不清晰,上市公司常常通過改變合并范圍來調節利潤。
三、關聯交易
(1)常見的關聯交易即母子公司之間的交易,這類交易往往有著非市場化的特征,母公司通過低價向子公司出售資產,以達到轉移利潤的目的,同樣的運用在費用分攤,受托經營等方面。
(2)母子公司以及同業公司之間的資金拆借,我國規定不允許公司企業之間直接拆借資金,否則視作非法融資,而在母子公司之間這類拆借比比皆是,拆借資金,打腫臉充胖子,虛高利潤。例如此前被調查的科達股份,從發布的一項公告看,山東科達集團因自身資金緊張,2007年至2009年期間與上市公司之間進行大額資金往來高達96次,累計達22億多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科達集團非經營性占用科達股份資金0.59億元,這一系列的行為均屬于關聯交易。
四、對于市場的操縱
投資機構手中往往握有大量資金,從而為利潤的市場操縱提供了客觀條件,利用大單交易,虛構公司交易行情,投入大量資金于與公司有交易關系的證券交易中,從而操控價格,進而改變公司投資收益部分金額大小,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引起部分無分辨能力的投資者的跟風操作,影響投資者正確的投資判斷。
上市公司對于利潤的操縱在資本市場越發的普遍,監管力度不夠導致眾多上市公司有機可趁,而中國股市現在正值轉型的關鍵期,郭樹清主席上臺推行的四大改革政策都在傾向于投資者,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出臺更加規范的約束了創業板的發展。對于公司利潤操縱的防范,仍然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
首先,證監會加大對新股上市的監管力度,應加大對上市公司公司改制之前公司財產的清查力度以及對于盈利能力的調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嚴格且嚴厲的處罰措施,加強對承銷商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持續教育。
其次,對于已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行為,實行零容忍,一經發現,則直接立即停牌整頓,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這樣增大了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作的風險和成本,當利潤操縱本身的風險與成本大于其獲得的收益時,上市公司自然不會頂風作案。
再次,加大CPA的審計力度以及獨立性,對于上市公司年報的審查,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年報的公布更是拖至來年的3月甚至4月份,不僅時效性大打折扣,而且其審計的真實性也令人懷疑,其中不排除有上市公司與CPA審計共同操縱的可能性,那么,增大CPA審計的獨立性勢在必行,通過制定嚴格的審計制度,以及連帶責任制度,使CPA審計對于公司年報的真實性的責任加重,間接的避免上述行為的發生。
最后,通過相關教育,提升廣大股民對于基本會計報告的了解認知程度,對于利潤的操縱,往往反映在會計報表中一定的會計科目中,通過相關科目,可以部分識別出是否有利潤操縱行為。同時對上市公司以及相關機構進行誠信教育,對于相關在職的財務人員的誠信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股市的改革推動著股市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的舉措的實施,利潤操縱行為的發生自然也就會降低,說到根本,仍然是對于上市公司的自我約束能力的要求要強,對于上市公司整體素質的要求要高,這樣,對每一位投資者,對于中國的股市,都是有著長遠的利益。
注釋:
① 見于羊城晚報《滬深交易所掌門人炮轟:中國股市沒有投資價值》中,原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基金法起草工作組組長王連洲嚴厲地指出:中國證券市場不是一個值得中長期投資的市場。
參考文獻:
[1]《投資銀行學》.何小鋒.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中級財務會計》.吳學斌.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3]《財務管理》.彭韶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作者簡介:祖笠(1991—),男,漢族,四川省廣元市人,高中學歷,本科在讀,單位:四川西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上市公司會計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