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4. 上海理工大學核心課程建設項目《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摘 要]本文從企業、稅務部門、地方政府三方面分析了欠稅形成的原因,并結合政務公開提出了加強欠稅治理的主要對策,改進稅務公開的形式,增強稅務公開的可操作性,讓稅務公開在加強欠稅治理的工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欠稅 政務公開 治理
引言
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征收法律法規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納稅期限,未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
長期以來,欠稅一直是困擾著基層稅務部門的一大難題。企業欠稅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國家稅款的流失,損害了國家利益,破壞了稅法的嚴肅性;另一方面,也嚴重影響到一個地區稅收征管質量,破壞了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和公平公正的納稅環境。對于依法繳納稅款的納稅人造成稅負的不公,使得依法納稅的納稅人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欠稅的追繳、治理工作是稅收征管中常抓不懈的難點工作。
一、欠稅形成的主要原因
(1)企業方面的原因
1.企業資金的匱乏是形成欠稅的首要因素。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不善,經濟效益低下,資金周轉困難,長期虧損,造成稅款的拖欠。
2.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形成的欠稅轉移。一些企業的破產清算、兼并、轉制等經營行為未按規范流程操作,造成欠稅責任不明。特別是采取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的企業改制,其欠稅問題更加突出,主要是企業間對于債權、債務的歸屬與劃分存在不同的意見,雙方協調不好,欠稅的原企業無力償還,新組建的企業又不愿承擔,導致欠稅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3.部分企業為了自身發展需要、應對市場競爭,投入大量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或進行項目開發、產品升級、技術改造等,造成流動資金相對減少,導致稅款不能及時、足額入庫。
4、現在仍然存在著部分納稅人納稅意識較差,惡意拖欠稅款;另外,部分企業納稅意識薄弱,將欠稅等同于一般債務,誤認為欠稅不同于偷逃騙抗稅,不屬于違法行為,對繳納稅款不夠重視。
(2)稅務部門方面的原因
1.稅法不夠完善、嚴密。我國現行稅法對欠稅的治理沒有制度化,對欠稅的性質、數額的大小、時間的長短、滯納金的執行效率等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這使得稅務部門在處理欠稅時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持,處于被動地位。
2.稅收機關征管不力、執法不嚴。有的稅務干部工作責任心不強,不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沒有掌握企業的欠稅總體規模;或者貫徹稅收征管法的執行力不夠,對企業采取寬限的態度,使其舊欠未清,新欠又生,因此建立對執法水平的內部監督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同時,稅務機關未成立專門的欠稅治理部門,治理工作缺乏針對性。
3.稅收部門自身對于欠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的意識仍需提高。作為稅收法規執法主體,有些稅務干部認為欠稅不像偷稅那樣危害大。基于此觀念,在執法管理上就不夠嚴格,使企業產生僥幸心理,導致欠稅行為時有發生。
二、政務公開下的加強欠稅治理工作的路徑分析
政務公開,即公共管理事務的公開,指黨的機關、立法機關、政府機關、司法機關、政協機關、民主黨派機關、社會團體、公共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組織、授權組織和委托組織等具有行政管理職責或公共服務功能的組織及工作人員,將其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制作、獲得或者掌握的行政信息,除法律明文規定保密的,凡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性、公共性事務,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按照法定程序向有權利的自然人、法人和組織等客體公開的過程。①
近年來,在政府主導下,我國政府部門政務公開的思想意識得到明顯的提高,政務公開法律體系逐漸建立和完善,并初步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政務公開整體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同時大量借助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手段,普遍建立政府網站,提高了政府部門的公共管理能力。
稅務公開是指稅務機關或者經法律、法規授權行使部分稅收職能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依法主動、自主決定或者依申請將除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外的其他事項予以公開的制度。它在具體操作中,則是表現為一種行政組織活動。就稅務公開的目的和意義而言,稅務公開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是民主建設的重要進程之一,有利于提高稅務行政效能,強化公眾監督。②
隨著《欠稅公告辦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實施,稅務機關實行了納稅人欠稅信息的公告、公開,這在欠稅的追繳和治理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當前稅務公開的形式和方法存在著手段較單一、覆蓋面較窄、更新速度慢、信息量小、互動不強等不足。因此,稅務機關應進一步改進稅務公開的形式,增強稅務公開的可操作性,讓稅務公開在加強欠稅治理的工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1)加強稅務機關門戶網站的建設
網站在稅務公開方面具有功能強大、更新迅速、查詢便捷、信息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特點,較易為廣大納稅人所接受。因此,稅務機關應繼續加強門戶網站的建設,全力開發網站的各項納稅便民服務功能。可在網站中開設專門的欠稅信息專欄,除定期發布欠稅公告外,還可有針對性地開展清欠工作的宣傳,使納稅人了解有關欠稅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欠稅帶來的法律后果,增強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同時,公布舉報熱線,鼓勵群眾檢舉、舉報欠稅納稅人隱匿和轉移資金、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并對查明屬實確實存在違反稅法行為的舉報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2)加強與各部門的欠稅信息共享
欠稅的追繳和治理工作離不開公安、法院、銀行等機構的支持和配合。稅務機關可通過各種形式的政務公開,與有關部門定期共享欠稅信息,及時將欠稅戶的情況反饋至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可行的部門聯動方案。對通過多部門聯合行動而成功追繳的欠稅,應及時將采取的措施和成效以新聞報道、稅務專刊等形式向社會公開,讓群眾了解稅情動態,在社會上產生正面影響。
(3)提高傳統公告媒體的使用效果
欠稅的治理工作應該保持“報紙有字、廣播有聲、電視有影、網絡有點擊”的宣傳態勢,讓欠稅的相關信息為社會各階層的納稅人所知曉。稅務機關可定期以專欄、專版、專刊的形式在媒體上有選擇地刊登欠稅納稅人的名稱、金額和追繳欠稅所采取的措施、欠稅清繳工作的進度以及欠稅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等稅務公開內容,讓社會了解欠稅帶來的危害,提高群眾對稅收的認知度,收到影響面較大的公開效應。
(4)大力應用電子信息傳播工具
手機短信、電子觸摸屏和電子顯示屏是目前最重要的電子信息傳播工具。稅務機關可將欠稅信息的公告與日常的稅收宣傳工作結合起來,將稅法中有關欠稅方面的處理辦法、處罰規定、逃避欠稅需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稅務機關可采取的追繳欠稅措施等,制作成簡單易懂的宣傳短句,定期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給納稅人。或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手機早晚報服務項目進行合作,在每天的手機報中增設“稅收小知識”欄目,進行稅收宣傳。
辦稅服務廳的電子觸摸屏和電子顯示屏要得到有效利用,不能讓其成為單純擺設和裝飾品。可在電子觸摸屏和電子顯示屏中滾動播放宣傳短句,通過這種方式,讓納稅人及時了解欠稅的有關信息。
在涉及面廣、敏感性強的新政策發布前,以及政策執行、稅收征管、納稅服務等方面重大事件發生時,稅務部門內部也可以會同微博工作小組商討、制定微博輿情宣傳、引導、互動預案,把握微博輿情應對的主動權。
三、加強欠稅治理的對策建議
(1)加大稅收執法力度
稅法剛性的弱化,使企業稅法觀念淡薄,一些有能力繳稅的企業欠稅不繳。對拖欠或逾期未繳納稅款的納稅人,除稅收專管員及時催繳外,還應對其發票使用量進行嚴格控制,由稅務專管員進行監管開票,促使納稅人及時、足額繳清稅款。對有能力償還欠稅的“故意”欠稅者,采取稅收保全措施、強制措施、離境清稅及加收滯納金和罰款等方法,使欠稅納稅人繳納所欠稅款之外承擔起欠稅責任了,維護稅法公平。
(2)加強納稅情況監管
稅務專管員通過稅務登記事項和實地核查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建賬建證、資金運營等情況,并建立相關檔案資料。通過加強對納稅人的動態管理,掌握企業的最新狀況。若發現納稅人有發生欠稅的苗頭,尤其對有納稅不良記錄的納稅人,由稅務專管員進行重點監控,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消除產生欠稅的隱患。
(3)建立稅企聯系制度,搭建稅企互動平臺
稅務部門對重點稅源企業的財務狀況及時跟蹤分析,掌握企業的轉制、拍賣、兼并、破產等信息,對有可能發生新欠的企業,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對資金周轉困難但將來有能力清償的拖欠企業,與其簽訂清欠計劃,保證欠稅的入庫。
稅企互動平臺以CDMA網絡為支撐,采用短消息和互聯網連接的方式,具有通知公告、納稅人申報劃款、催報催繳、友情提醒、信息反饋、政策咨詢、稅法宣傳七大功能,實現了稅務部門和納稅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和雙向交流。
此外,CDMA稅企互動平臺與金融部門聯網而開發 “手機錢包”業務讓辦稅更現代化。納稅人將銀行資金賬戶加載進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通過發送短消息的方式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而稅務機關也可通過該平臺對納稅戶在電話申報、簡易申報中可能出現的賬戶資金余額不足等情況進行友情提醒,這不僅避免了因疏忽查看而造成的賬戶余額不足的情況,而且使稅務部門的服務工作更具親和力。
(4)建立與公安、法院等部門的欠稅追繳協作機制
一是實行公安機關的提前介入。納稅人欠稅,不配合稅務機關的管理;或法定代表人采用中斷通訊聯系、潛逃、有意藏匿等手段逃避繳納稅款時,由公安部門介入,采取必要措施,把欠稅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是加強與法院的溝通。對欠稅的納稅人,稅務機關通過司法途徑行駛代位權、撤銷權,促使欠繳的稅款入庫。
注解:
①董偉.我國政務公開的發展及推進策略.中國海洋大學行政管理系,2009.
②楊志宏,易維國,黃河舟.稅務公開的國際借鑒與建議.涉外稅務,2008,(2).
[1]國家稅務總局.欠稅公告辦法(試行)[Z].2005-01-01.
[2]耿玉芹.企業欠稅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9):320-321.
[3]鄭良澤.企業欠稅的原因及治理對策對策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4):56-59.
[4]董偉.我國政務公開的發展及推進策略[D]:[碩士學位論文].青島:中國海洋大學行政管理系,2009.
[5]楊志宏,易維國,黃河舟.稅務公開的國際借鑒與建議[J]:涉外稅務,2008,(2):59-62.
作者簡介:楊藝濤,女,(1986— ),漢族,江蘇南京人,上海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工作單位:南京市國家稅務局;職務: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