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代在發展,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應該以什么樣的眼光看待它,馬克思主義應該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本文基于以上疑問結合我國戲曲方面的特點來淺析一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問題,從而引領大家走進一個以出場為視角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出場 戲曲
一、戲曲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
(1)戲曲
戲曲戲曲表演藝術有一個獨特的招數,無論話劇、歌劇或者其它的表演藝術都是沒有的:這就是演員表演的“上場亮相”。
只是短短的一個停頓,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的演員出場,使全場精神為之一振,下面的戲,就容易見好。有的演員上場,暗淡無光,觀眾對他的出現,漠然視之,下面的表演,要贏得觀眾,就費勁了。正像內行有一句話說的:“你往那兒一站,就知道你吃幾碗干飯。”那么,為什么要有這一站,其中的奧秘又在哪里?
(2) 從戲曲中馬引發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問題
戲曲的審美是雙重的,一看角色,二看演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這里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演員,在不同時代所展現的姿態就是角色。
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一個漂亮的出場亮相來挽回它在眾多思想中日漸低迷的人氣,就需要我們這些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經紀人給他包裝,市場需要什么就把他包裝成什么。
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研究
(1)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第二,馬克思主義政黨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第四,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以上這四個方面,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內容。①
(2)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研究
任平教授是首次用“出場學視域”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在“‘出場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一文中有談到:“出場學”是闡釋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機制的哲學范式,即從“出場”角度研究馬克思主義在時代和空間的語境中在場的可能性,“出場”一詞源于舞臺表演藝術。②
三、為什么用出場角度來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
首先任憑教授在研究時認為這是應對時代挑戰的思想產物。
其次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問題,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現理論創新的根本需要。③
最后他的作用就體現在: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本身是一種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跟人民群眾更加貼近;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新的方法,開拓了思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
四、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與生活
如何確立人民大眾作為大眾化的真正出場者地位,選擇恰當的出場路徑、方式和大眾形態,無疑成為問題的關鍵。④前面說過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必須在一定的時代語境下,在舞臺上,舞臺就是他的語境。生活就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道具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已經無聲出場,和主角人劍合一了,頗有一種劍在人在,劍消人亡的感覺。
五、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1)首先甄別已有的以各種形式出場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探尋與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 達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楊楹)
(2)反對固化馬克思主義、教條化馬克思主義甚至抽象觀念化馬克思主義的企圖, 這些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場過程中必須加以批判與肅清的。
(3)建構馬克思主義的新形態,方法要真正具有現實性,要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內在需要。
前面我們說過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出場問題,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實現理論創新的根本需要。歷史劇的每一場都需要出場者的重新出場,而每一次的出場都不是原有場域結構的簡單重復,而是一種重新布置,因此,每一次出場都具有獨特的個性,隨著時代背景的不同于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出場也將隨之變化發展。
注解:
①賀方彬.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綜述.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1年7月.
②王鳳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場——重讀十七大報告.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③王愛華.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1年04期.
④任 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出場者的身份辨識與路徑選擇.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作者簡介:
張書慧,河南師范大學2011級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