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活動中出現更為復雜的問題。新的時期下,不僅要關注真實和合法的問題,更要關注效益的問題。盡快實現政府審計轉型,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也是新的形勢下的要求。本文分析現階段的政府審計工作轉型的必要性以及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個人淺薄的意見。
[關鍵詞]政府審計 轉型跨越 審計人員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審計工作日益成為各方面關注的一個話題。政府審計工作的作用,正在從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社會等各個領域。審計工作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也應當清醒的看到,在政府審計工作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深層次問題。維護財政經濟秩序,保證經濟社會越好越好的發展。
政府審計工作轉型,是指審計工作適應外部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順應審計工作發展的內在規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思維,推進改革,在思路與理念、內容、重點、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別于傳統的審計,實現審計工作戰略性的調整或轉變的一種狀態。它是審計工作實現自身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的必由之路。①
一、 政府審計工作轉型的必要性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是中國審計工作轉型的必然趨勢。我國的審計模式、審計規則都必須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相吻合。 市場經濟大發展的前提下,審計工作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滿足市場經濟主體對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審計的改革促進審計工作的轉型。
二、分析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代審計的思維、理念、方式、方法已經不同程度的深入審計機關的審計實踐當中去,但在創新審計思路以及參與審計改革的積極方面還相對的滯后。審計轉型其實就是對審計人員提出要求。
當前政府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思想上不夠重視。由于人們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無法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審計的監督作用也難以體現出來。(二)缺乏具體的操作標準。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相比,內部審計的法規、標準相對滯后。(三)審計缺少重點 當前內部審計工作仍然以傳統的財務審計為重心,或受制于單位領導的意圖,工作的主動性和目標性不強,與現在對內部審計的要求極不相稱。(四)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有專業素質的人員較少,人員隊伍雜亂,即使剛離開學校的高校畢業生缺乏經驗。
三、 政府審計工作轉型跨越發展的途徑
傳統的審計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公共財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使傳統的審計立足于微觀層面的查錯糾弊的工作變得不再適應。面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出對審計的巨大需要。當前,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轉型:
(1)從思想上加強對審計工作的重視。樹立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新時期下的審計不僅僅是監督,更重要的是轉變為一種服務。將兩者結合起來,寓監督與服務之中。實現由傳統的單純監督到監督服務轉型。
(2)從研究審計的幾個方面著手轉變。區別傳統審計與現代審計,在審計目標上,從單一的發現問題,揭露問題向揭露問題、促進整改、完善制度的方向轉變;審計內容上,高度重視財務信息;審計方式上,綜合分析與研究,將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審計手段上,由之前手工審計向計算機審計過渡,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審計對象上,由一般的預算可用財力向全部政府性資金轉變。
(3)對于審計人員素質提出要求
1.政治方面。審計人員必須努力加強政治學習,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全面提高依法審計、依法辦事的水平和能力。同時要求審計人員具有三責意識,即“職責”“負責”“自責”。
2.業務方面。
①知識結構呈現多層次化。。審計時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現代社會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這就對審計人員的業務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審計人員成為復合人才。
②熟悉相關法律法規。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新時期下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審計制度和審計準則,而且要掌握國家的相關法律條文和行業規章及其對國際審計準則略有了解,并準確領會其基本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公正地對審計實務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創新方面。審計信息必須與實戰相結合,在信息化建設中,審計業務人員和計算機技術人員都必須融入到審計過程中去,才能推動信息化建設。
四、結語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步伐日趨加快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為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審計轉型迫在眉睫。傳統的審計已經不適合現代經濟的發展,必須掙脫其束縛,發展現代審計。
參考文獻:
[1]劉戰平,論新時期下審計工作轉型 ,中國審計 ,2008(354)
[2]廖南生,解放思想搞審計加快轉型謀發展,中國國家審計網 2011(2)
[3]關于審計人員素質提升的思考,中國審計網,2011年11月18日
作者簡介:王虹(1989—),女,山西平遙人,本科,山西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從事農林經濟管理(財務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