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前的2005年嘉德秋拍,郁達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書“我很真心,我簡直可以為你而死”以34萬元高價成交。
錢鐘書致吳祖光信札,一張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便箋,不到10行字,真實記錄了錢氏夫婦與吳氏夫婦的惺惺相惜。這幾行小字最終以2.3萬元成交。
2010年嘉德秋拍,齊白石囑托葉恭綽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賬戶的書札,以33.6萬元拍出。
其心拳拳,其情切切——這是名人信札的最大魅力。名人信札,首先是指名人書信;除了書信,還包括手稿和文辭,即便條、題簽、隨記、抄錄等。
近10年來,在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忽高忽低之下,民國與近現代名人的信札價格卻一路飆升。特別是今年,名人信札的高價成交呈井噴式爆發:朱自清的楷書七言詩札以161萬元成交;次日,趙之謙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萬元;趙孟頫(傳)信札十通以299萬元拍出……
市場成長,10年漲10倍
2012年,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趨冷,名人信札卻以惹火的表現大得人心。
特別是北京匡時拍出令人矚目的2.16億元“過云樓”之后,各大拍賣行均開始了對名人信札的細分梳理。在今年12月份的秋拍中,北京匡時趁熱打鐵,重磅推出梁啟超舊藏“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這批梁氏秘藏信札,為我們揭秘了關于保皇會、立憲運動、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諸多歷史往事的隱秘細節,成為這個冷清的拍賣季最令人期待的看點。
收藏家季宏告訴《投資與理財》記者,國內名人信札最早拍賣始于1994年,當年翰海秋拍中有— 冊15通的徐悲鴻行書信札,約估價10萬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但是流拍了。10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同樣是在翰海,同樣是10萬元估價,僅僅3通的徐悲鴻信札便以24.2萬元拍出,每通平均8萬元,升值幅度達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進入新千年之后,名人信札的收藏價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凸顯,各大拍賣場每年均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書稿信札成交。不過,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兩大拍賣事件:2002年,中國嘉德秋拍上,“錢鏡塘藏明代名人尺牘”最終以990萬元成交,打破當時古籍善本的拍賣紀錄;2009年,還是在中國嘉德春拍中,陳獨秀、梁啟超與徐志摩等致胡適的一批書信,一舉創下744 . 8萬元的成交高價。
專家介紹,隨著時光的遠逝,這些名人信札越來越時尚,成為很多藏家重點關注的領域。最近5年,據不完全統計,名人信札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信札已從原來的一兩萬元飆升到現在的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物珍量少,升值可期
小小信札為什么這么值錢?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陳少湘總結:“每一通名人信札都是歷史的孤本。藝術家可能會多次重復創作同一題材的作品,但不可能重復寫同一封信,且每一封信都有可能成為了解個案、解讀歷史、還原真相的真實佐證。”
記者了解到,中國的名人信札近些年才云開月明,而在國外,名人信札的拍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愛因斯坦寫給美國總統羅斯福關于原子彈的書信,1987年在紐約蘇富比拍出了22萬美元;而丘吉爾的7封情書,1994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出了7.68萬英鎊;尼克松的總統辭職信,1995年在倫敦蘇富比拍出8.28萬美元;哥倫布描寫發現美洲大陸的信,1991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出44萬美元。
從中不難看出,在海外市場,名人信札歷來是拍賣公司的常規項目,他們在挖掘名人效應上遠比中國拍賣公司更勝一籌。
“中國的名人信札市場之所以后知后覺,除了早期本土藏家的漠視,也與內地‘藏寶于國家’的館藏體制有關。 ”季宏先生告訴記者,早些年,國家文博檔案館大量收藏名人手稿,限制了個人收藏名人手稿與信札。近年來,由于名人的故鄉都在大興紀念館,對名人手稿的吸納力度也就越來越大,而名人的后代在處理這些信札手稿時,大多會首選國家級收藏機構,由此流入收藏與拍賣市場的手稿和信札就會減少。
小信札有大看頭
嘉德拍賣公司向媒體介紹,目前名人墨跡的收藏非常熱,尤其是近現代比較活躍的名人的信札、墨跡被廣為追捧。比如,胡適、郁達夫、梁啟超、周作人的信札價格,早已遠超同時期的書法大家。
專家表示,名人書法與名人信札不能相提并論,因為書法再好,也只有觀賞價值,而信札則是名人無意為之的“小品”,發乎情而止于書,是作者才情與性情的雙重記載。
但在名人信札中,如果書寫者既是名人,又是書法家,其信札無疑就是絕品。事實上,中國書法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中,有很多書信,如國寶級作品王羲之的《喪亂帖》與陸機的《平復帖》就是最有力例證。
除此之外,收藏名人信札,其名氣越大、歷史越久,就越值錢,若內容關乎重大歷史,能夠補充正史資料,其價值就會更高。比如,西安事變中,劉鼎寫給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李克農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等人的4封密信中,就有力證明了中共并非西安事變的同謀。
在信札收藏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季宏先生告訴記者,收藏名人信札,其樂趣還在于從中洞悉名人的學識、風骨,有時是一段故事。
有學者研究發現,魯迅習慣用毛筆寫信,而且他喜歡漢魏書法。在《魯迅日記》中,隨處可見他收搜碑帖拓片的記載,其廣博的視野,過人的學養,造就了他簡穆古樸的書風。192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的陳獨秀則頗具藝術氣質,從他的信中可見,書法行云流水,文字激情澎湃,其為人剛烈與性情的孤傲一覽無余。胡適書信的特征則是文雅含蓄、雋永,無雕琢氣。胡適的信札很早就進入拍賣市場,像楷書《朱晦翁語》,成交價曾經達到了10.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