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剛性需求。如果在不知道寶寶不及格的前提下,家長也許還能裝作不知道,或者說沒看見就算了。但是他發現寶寶在某些方面處于不及格的狀態下,一定是希望解決的。”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陳聞做的事情,那就是通過移動APP教給年輕的父母更好的育兒之道。這個名為“寶貝全計劃”的應用由上海播朵廣告有限公司(下簡稱“播朵”)推出,抵達的最終用戶是家長而不是孩子。這是與市面上流行的兒童游戲或閱讀APP最大的不同。
找對用戶
陳聞很清楚自己的目標用戶群在哪里:“我們就是要解決80后父母回到家中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親子時光(的問題)。”
這部分用戶的特征明顯:80后的年輕父母,育有0到3歲的寶寶。他們大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對孩子的期望很高,所以樂于花時間和精力尋求最佳育兒方法,買書、瀏覽網站或咨詢專家,還有部分家長寄希望于早教機構。
陳聞把現在的產品稱作“寶貝全計劃1.0”,偏于工具性質,以資訊、日記、故事和食譜為主,主要是填補父母的一些日常需求的空白。其中“每日育兒資訊”的使用頻率最高;其次受歡迎的工具是“聽故事”。
“父母每天晚上陪孩子講一段英文故事或玩一個真實的游戲,而且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講故事的形式是不一樣的。父母不需要花時間再去找,我們都已經安排好了。”他們會建議家長陪孩子多玩猜形狀、撲克牌等真實的游戲。
早教市場的全方位部署
“寶貝全計劃”背后有兩個智囊團:一是陳聞的一個合伙人,是華東師范大學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主要研究兒童心理學;另外的是播朵在臺灣有3人組成的一個研發中心。
當然,這并不代表“寶貝全計劃”的目標是一本育兒百科或一本新華字典。陳聞不希望家長遇到困難才告訴他們解決辦法,而是從一開始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育兒方案。
正在開發中的“寶貝全計劃2.0”就是一個系統。核心的內容是從臺灣引進的一套測評系統,針對0到6歲的寶寶進行一系列行為、認知、身體和智商的測試之后,家長會拿到一份測評報告,說明孩子的身體發育如何,哪些是孩子的長處,哪些是短板,然后相應地給出解決方案。
比如,如果測評系統告訴你2歲的寶寶有音樂天賦,報告會建議給寶寶做“質優任務”,目的是增強這方面的潛力。這也是幫助家長為寶寶樹立一個發展方向。而假如寶寶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較弱,系統會安排相應的培訓,幫助寶寶達到平均水平。
這個測試并不困難,基本是家長依照指南讓寶寶做一些動作或回答問題,背后所反映的可能就是平衡能力或協調能力。孩子在0到3歲時測試頻率是每個月一次,3到6歲時是半年一次。
雖然處于1.0階段的產品還沒有實現上述功能,但是上線一年多來,用戶累計激活量已經達到160萬,日活躍量卻只有6~7萬。有投資人直言,這個級別的日活躍量不太理想。
一開始,局面很好。今年2月份之前,“寶貝全計劃”是單機版,下載之后不需要聯網,更像是一個工具。當時日活躍度很高,接近10%。但是陳聞知道,這種表面的繁榮無法把市場做大。所以他開始把軟件升級,很多應用也持續更新,因此用戶需要聯網才能使用。這個動作一下去,日活躍度隨之下跌。
陳聞認為有2個因素制約了日活躍度。首先,2G網絡打開軟件的速度比較慢。其次,陳聞承認,“寶貝全計劃”不可能解決育兒的所有問題。創業一年多來,陳聞深感市場培育的艱難。
除了每日的育兒信息推送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播朵滲透市場,陳聞也在線下撒網布局。他們已經在上海邀請了部分家長做一些基礎的知識培訓,接下來會在北上廣等地繼續深入。對于以后的收費模式,陳聞很不情愿“寶貝全計劃”出落成一個依靠廣告獲利的媒體平臺,“收入肯定是來自用戶付費”。
另外,即將推出的“寶貝全計劃2.0”的評測系統是免費的,但是假如家長要對寶寶做更深層次的評估,甚至要獲取一些專家的意見,這個就不能免費提供了。
陳聞很有信心家長會對這個系統產生依賴:“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這是一個剛性需求。如果在不知道寶寶不及格的前提下,家長也許還能裝作不知道,或者說沒看見就算了。但是他發現寶寶在某些方面處于不及格的狀態下,一定是希望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