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通過各種途徑問我:“你看看,×××的表有沒有問題?”鑒表成了一場風暴。如果您有耐心,請聽我說幾句:
1、鑒表是個需要細心和耐心的活兒。只有遇上特征明顯、清晰度足夠的照片,才能一眼認出那是什么型號。但這種情況,很少。要鎖定一塊表,往往需要找到清晰度足夠,不同角度的多張照片,才能交叉比對,得出結果。
2、即便如此,也只能說結果是疑似。一些做得好的高仿表,在外觀上已經非常接近真表,甚至可以騙過很有經驗的人士。有些送禮者,也從這些渠道買高仿表,作為真貨送給收禮者。我聽到過這樣的故事。
3、如果是一塊真表,是否就證明戴表人就是貪腐呢?至少在邏輯上不能。如果戴表人能夠證明自己的表來源正當,便無可厚非。
4、如果發現了很多塊好表曾經戴在同一個官員的手腕上,也一樣不能立刻證明這是一個貪官,理由同上。我們最多能說:您太不顧及群眾的觀感,不夠樸素。但今時今日,誰又在乎艱苦樸素這碼事呢?
5、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最后的結果經常是“一抓一個準”。所以,官員的表,實際上已經成為追查腐敗的重要線索。
6、這樣的鑒表只是治標,需要眼力,需要耐心,需要運氣。如果沒有紀委與監察部門的跟進,不但連標都治不了,還經常不了了之。
7、如果要治本,必須推動一定級別以上領導干部的財產公示。也只有做到陽光透明,官員戴表的問題才能脫敏,回到私領域。
8、公眾有權監督官員,官員尤其是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當他們的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法律的天平就要向公共利益傾斜。同樣,鑒表如果要成為監督手段,必須有一說一,用證據說話。否則只會激化對立,把已經岌岌可危的互信徹底撕裂。
9、我們反對刑訊逼供,不是為了保護罪犯,而是為了保護基本的人權與法律的公正。那么,當把鑒表作為反腐的武器時,請把表歸表,其他歸其他。決定真相的應當是事實,而不是立場。
10、廣州那位女部長戴的表,看不出什么問題。推動財產公示,才是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