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島國,由于終年陽光充沛,當地人生活悠閑,所以也經常被票選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之一。到馬耳他旅行,吃喝玩樂曬曬太陽逛逛古跡,也能輕易感受到這個小島國的幸福感。
蔚藍及古銅色的幸福感
馬耳他,連名字都帶有陌生的神秘感,似乎這個遙遠的地方收藏著無數的秘密,等待旅人們的細細挖掘。記得曾經看過麥當娜主演的一部電影《Swept Away》,整部電影就在馬耳他拍攝,那片地中海的蔚藍和猛烈的陽光足以讓人瘋狂,從此記住了馬耳他這個地方。
我們由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南部搭乘飛翼船前往馬耳他,2個小時后,馬耳他首都瓦萊塔(Valletta)由蔚藍的地中海中拔“海”而起,資深旅人都會輕易被瓦萊塔的第一印象所打動。兩座平行而高聳的土黃色城墻泄漏了城市過去困擾的歷史,是一種怎樣的毅力和堅持,讓馬耳他的子民把一塊塊巨大的巖石疊成堅實不摧的堡壘?圍墻內的教堂鐘樓,圓形尖頂異峰突起,如信仰的燈塔,守候著這個經常被譽為地中海最后一張王牌的小島國。
在碼頭登陸后,仰頭望也只見厚壯的城墻,還有歲月腌制的斑駁,那是瓦萊塔最漂亮的“墻紙”,用500年的日月星辰鋪成,在夕陽的照耀下,冷漠無情的巖石似乎煥發出誘人而光鮮的色澤,在這些陡峭的石墻身上似乎深深收藏了不少故事。這一切如一幕活生生的布景,再運用一點想象力,似乎還能聽見那久遠的廝殺場面,難怪不少講述羅馬帝國戰役的史詩式好萊塢電影都在馬耳他取景。《特洛伊》、《角斗士》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原來都“發生”在馬耳他。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馬耳他由7個小島組成,位于地中海的心臟,被西西里島狠狠踩在底下。人口才40萬,只有三座島嶼有人居住,克米諾島人口才4人。島國總體面積為316平方公里,是香港面積的三分之一,卻擁有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由綿延不絕的陽光海灘到5000年歷史的神秘地下陵墓,讓游客能懷古也能放縱。如果真要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一個國家,那么似乎只有馬耳他當之無愧。
小國的命運總是坎坷,加上其位于地中海咽喉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馬耳他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連串的他族侵略史,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圣約翰騎士、法國人及英國人先后統治過它,一直到了1964年,馬耳他才獨立,首次對自己有了發言權。2004年馬耳他成為歐盟成員國,去年初也已經采用了歐元,完全融入了歐盟的經濟體。
不少馬耳他人對此抱著樂觀的態度,歐盟也撥出了不少款項來維修馬耳他的文化遺產和基礎建設等。然而也有一些馬耳他人對加入歐盟持有意見。我們住宿旅館的老板娘是個典型的馬耳他老太太,正如意大利媽媽一樣,掌管著家里的柴米油鹽事務,嗓門大,說話也往往是指令的語氣。“過去沒有歐盟,我們的生活還不是一樣好,現在使用歐元后,加上通貨膨脹、石油價格飆升,很多東西都貴了,現在的馬耳他簡直就是為了別人而活,滿街都是游客,太可怕了,我都不想出門。”老太太抱怨著。雖然中國人對馬耳他不太熟悉,但它卻是歐洲人的首選短程度假目的地,每年迎來超過一百萬的游客,旅游業是馬耳他重要的經濟來源,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廉價航空飛往馬耳他,大大削減了旅游費用。
全世界最小的首都
1566年,由希臘羅德島流放至此的圣約翰騎士,為了抵御土耳其人的侵略,在荒涼而狹長的蘇巴拉斯半島上筑起城墻,建造了一座以圣約翰騎士瓦萊塔命名的城市。瓦萊塔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小的首都之一,也是歐洲第一座經過規劃的城市。街道縱橫走向,長約一公里,寬600米,小巧精致。小小地方卻集中了不少的教堂、皇宮和歷史建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時宣布:那是全世界歷史建筑密度最高的城市。
這樣的城市最適合漫步,先花兩三個小時,由城門開始慢慢繞著古老的城墻走一遍,感受古城風流。城墻上還保留了不少大炮和戰爭紀念碑等,是城市發生過的幾場重大戰役的見證。走累了就靠著城墻,面對眼前無垠的地中海,看著巨浪拍岸,將心情漂染成地中海的湛藍。城墻一角還有一個地中海風格的小漁村,白屋藍窗風格,當地漁民在房間里打牌,墻角冒出一簇簇生龍活虎的九重葛,各色貓群無所事事,攤開肚子曬太陽。或許它們才是島上的原住民。
城市位于狹長的半島上,就注定有錯落有致的神態,每經過一個轉角,都會在眼底冒出一抹風景。瓦萊塔的樓房大多以當地的奶黃色花崗巖建成,在陽光下,宛若裹上了一層誘人的蜜糖,據說Malta(馬耳他)這個名字就來自希臘語里的Meli,蜜糖之意。另一個說法為Malta可能出自腓尼基語的Maleth,意思為天堂。總之和馬耳他聯系在一起的,都是讓人心生歡愉的好東西,比如沙灘陽光和海水。
由城門爬上城墻,主要干道共和大街(Triqir-Repubblik)鋪展在眼前,擠滿了游客和當地人,也集中了城市最重要的觀光景點。我們遇見一個年輕的馬耳他人,問他會不會覺得游客已經“占領”了他們的城市。“怎么會呢!我們也生活得如游客一樣,這才自在呢。”的確,在最商業化的咖啡館的露天位置,也經常能看見馬耳他人在悠閑地喝咖啡,閱讀當天報章上的八卦,和鄰座拿著相機不停拍照的游客形成強烈的對比。瓦萊塔雖然十分的旅游化,但卻不讓人感覺厭煩,我們甚至覺得在這里當一個游客是開心的,不會讓人鄙視。馬耳他人十分保守,街上每走幾步就是一座教堂,全國有400座教堂之多,轉角墻上也經常可見到圣母瑪麗亞慈祥的笑容。節慶也多是宗教盛會。馬耳他甚至是歐洲唯一禁止離婚的國家,當地人甚至開玩笑說,在馬耳他,離婚比加入歐盟更難。雖然不能離婚,但是夫妻能分居,甚至和新找到的另一半同居。話雖如此,當地人也繼承了南歐人的熱情,雖然這份熱情并不外露,當我們需要問路時,沒有一個馬耳他人會拒絕你。著名的社會學家Ruut Veenhoven教授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快樂指數這一概念,曾經針對全球90個國家的居民做過調查,發現馬耳他和丹麥及瑞士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馬耳他人的快樂或許源自于知足,在這樣小和偏遠的地方也能由生活中提煉出樂趣來。馬耳他也是一個福利國家,大學教育和醫療服務都是免費的,但是當地人的稅負頗重,基本稅率為32%。
獨特的門窗風景
正如其他歐洲城市,旅游指南總會喋喋不休地介紹教堂、皇宮及一些我們未必會感興趣的博物館。你若要盡游客的義務,那么圣約翰教堂、騎士皇宮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正如這國家的名聲,這些教堂和皇宮外表平平無華,其實卻是深藏不露。走進圣約翰教堂,華麗而豐富的裝飾細節填滿了教堂的各個角落,叫人驚嘆古代馬耳他人精湛的手工藝。如果你對馬耳他歷史不熟悉或也不打算知道太多,自然也會發現這些教堂和皇宮雖精雕細琢,但看多了,也不外是另外一座教堂,倒是一些日常小風景讓我覺得瓦萊塔特別有味道。
瓦萊特的樓房陽臺大多設有漂亮的木窗,以沉著的暗青、深紅、白色、甚至紫色為主,將陽臺包裹起來,這些門窗除了有裝飾性的功能之外,還起著遮風擋雨及采光的作用。不少當地人則把陽臺當成晾衣空間,這里晾曬衣服,也不會對景觀造成視覺污染。這類門窗的設計據說源自北非,17世紀開始風行于馬耳他,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在外墻上色彩斑斕的蔓延開來,形成島國獨特的門窗風景。
馬耳他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來自他族的文化。1964年獨立前的150年,馬耳他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留下的影響最為深遠和明顯。英語是馬耳他的官方語言之一,幾乎所有人都能說流利英語,因此在馬耳他旅游十分方便,不存在任何的語言障礙,漫步于瓦萊塔甚至能感受到大英帝國的余溫。
有時候殖民地比宗主國還要“正宗”,甚至保留了不少宗主國已經消失了的風景。也許是因為馬耳他人對他族強加在自身上的文化特別包容,在瓦萊塔還能看見不少英國式的大紅郵筒、電話亭等。瓦萊塔雖然不是一個購物天堂,但卻有不少有趣的老舊店鋪,一派濃厚的20世紀30年代英國感覺,不少店名還采用了很大英帝國的名字,比如REX、CAPITOL等等,賣盥洗用品的商店則稱為Toilet Preparation Store。最經典的“英國體驗”是大街上行駛的公共交通巴士。馬耳他島上并沒有鐵路,主要的交通工具以巴士為主,在馬耳他搭乘巴士也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大部分的車隊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來自英國車廠的Bedfords、Thames和Leylands等,下車時還得拉動車頂的鈴繩,輕易滿足你的懷舊癮頭。
馬耳他很小,以瓦萊塔為據點,出發到周圍的景點也十分方便。聞名世界的地下陵墓(Hypogeum Tarxien)離瓦萊塔不到10公里,時光距離卻將近3500年。由于游人參觀陵墓時吐出的二氧化碳對陵墓造成嚴重破壞,所以整個景區關閉了10年進行維護,2000年重新開放卻對游客數目進行限制,每天才允許70人參觀,因此門票十分緊張,游客得提前一個月在網上預訂。考古學家對這些陵墓的建造者、生活形態等還存有很多的爭議,更詫異于5000年前的人類就擁有如此成熟的建筑水平。我們并沒有提前做好旅游的安排,自然只能望門興嘆,這或許是旅途的遺憾,但也不失為下一個再回到馬耳他的理由。
港灣中的神秘沙灘
由陵墓再往南走,就是馬耳他最漂亮的小漁村Marsaxlokk,逢周日會有熱鬧的露天魚市。小小寧靜的港灣舞動著色彩繽紛的漁船,船頭畫上了小眼睛,那是腓尼基之神Osiris的眼睛,是當地漁民的守護神。微風蓄滿生活氣息濃厚的腥咸味,漁夫們擺賣著各種各樣的漁獲,伴隨著招徠和討價還價,風格十分地中海,這是一個十分上鏡的漁村。我們抵達Marsaxlokk時已近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漁夫們正在修補漁網,為明天的航行做好準備。有漁夫的地方就會有新鮮海鮮。我們在其中一家面海的餐館品嘗了著名的馬耳他魚湯和新鮮的燒烤海鮮,等一天慢慢過去。旅行的日子應當這樣過。
陽光和沙灘一直是度假的重要主題,馬耳他的歷史古跡雖然不應錯過,但真正觸動游客神經的還是那永遠的碧海藍天。一本權威針對外派人員的雜志“International living”不久前曾對全球193個國家做了一次生活質素的調查,把馬耳他列為全球氣候最佳的城市,皆因這個小小島國特別受到太陽神的恩寵,連冬天也有將近5個多小時的陽光。11月份,當歐洲已經準備進入冬眠,馬耳他的氣溫也鮮少低于21度。
我特別喜歡在馬耳他搭巴士,隨意在島上亂逛,車子總會經過一處碧藍,所以相機或書可以不帶,但不能缺少泳裝,看見愜意的沙灘,馬上下車。如果你喜歡湊熱鬧,馬耳他北岸的沙灘,包括黃金海岸,是馬耳他的“亞龍灣”,發展得最早也最為成熟,大部分的度假村都聚集于此,其中的Golden Bay更是看日落的好地方。然而幾乎沒有一個游客會錯過位于馬耳他和戈佐島(Gozo)之間的克米諾島(Comino)。
由麥當娜主演的《Swept Away》就在這里取景,在其前夫導演老公蓋瑞奇的鏡頭下,克米諾散發著蠻荒的魅力,猶如伊甸園誘人犯罪,這部失敗的電影卻成功引起影迷們對小島的興趣。當游船接近克米諾,那透明的蔚藍馬上滋潤了眼睛。有人忍不住,撲通一聲由船上跳下水了。
被列為國家公園的克米諾禁止車輛,只有幾條泥黃色的小徑,帶領你走向小島幾處更私秘的沙灘。著名的藍湖其實是個神秘的小港灣,隱藏在巖石和海岬之間,宛若一個天然的人工湖,很久以前曾經是海盜和走私犯的棲身之地,現在則成了太陽神教徒們的殿堂。島上有些流動的便利店,售賣漢堡可樂之類的快餐,但大部分人還是自帶便當,在沙灘上鋪上草席,把衣服脫了,向夏天的陽光索取一身古銅。那剔透的藍看久了會上癮,叫人不僅懷疑,所有地中海的蔚藍都由這里出口。
曬了幾個小時的陽光,我們繼續旅程往與馬耳他遙遙對望的戈佐島。這個占地只有67平方公里的小島,是馬耳他小小的縮影,同樣擠滿了神話、傳說、歷史古跡和碧海藍天。島上有個海蝕洞,名為Azure Window,如一個巨大的窗口,對著永遠蔚藍的地中海,是馬耳他最具盛名的旅游景點,其都城維多利亞更為小巧,同樣收藏了不少華麗的巴洛克教堂,中心的城堡能眺望整座古城。古城街道多是迷宮一樣的羊腸小道,走進陽光照不到的角落猶如進入另一個季節,陰涼而沁人心脾,擁有好位置的咖啡館也輕易的人滿為患。我們在咖啡館無所事事,身邊就一直躺著一只懶惰的野貓,陪著我們打發旅游的時光,一動也不動的,似乎已經躺了幾千年,而且還會一直以這樣的姿勢躺下去。在這樣的地方,做一只貓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