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省農業廳組織開展對包括農產品市場流通能力建設情況在內的全省“菜籃子”工程建設情況的調查,初步統計,全省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122個(含農業部定點市場35個),以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的農產品批發市場85個,其中蔬菜批發市場40個、水果批發市場14個、畜禽類批發市場11個、水產品批發市場12個、特色產品(花卉、食用菌、茶葉等)批發市場5個。省廳加強與各地政府及經貿部門之間的溝通,草擬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規劃,加強對各地級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與改造的規劃指導,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強化農產品生產、價格預警工作
近年來,廣東省省農業廳積極配合農業部開展農產品生產、價格預警工作,對全省農產品生產、價格預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去年以來,省廳在農業部部署的二十個基點縣和定點市場采集點的基礎上,建立并擴大一批數據點。今年結合國家“金農工程”一期項目實施,將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業生產價格預警信息采集工作,將在省內建立農業數據信息采集點230個,其中珠三角九市84個,東翼50個,西翼46個,山區五市50個,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價格預警工作的支撐力度。
培育流通主體
據統計,目前廣東省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1.7萬家,其中市場帶動型369家,農業龍頭企業2325家,其中國家級56家,省級304家。在省級農業龍頭企業中,市場帶動型18家。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省鮮活農產品龍頭企業中,現有蔬菜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9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9家、專業合作社960家;畜禽類省級龍頭企業有5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72家,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有203家,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有141家。
同時,廣東省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工作,推動鮮活農產品經銷實現品牌化、規模化。2011年廣東省“三品”認定數量達到2751個,農產品認定達到37個。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認證企業達到411家,認定名牌產品590個。
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全省不少市場已初步構建鮮活農產品產地預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等一整套冷鏈物流體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正在逐步搭建,但區域分布不均衡,粵西和山區等農業主產區的冷鏈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突出體現在批發、配送等環節比較薄弱,對這些地區的鮮活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和銷售會造成一定影響。
推進產銷對接,減少流通環節
省農業廳通過創新產銷模式,積極推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批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鼓勵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等流通企業,學校、酒店、大企業等銷售部門與農業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降低對接門檻和流通成本,擴大對接規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了“產”、“銷”雙方相互了解和有效對接。全省已有46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1365家大型連鎖超市、門店建立了產銷對接關系,合作社通過超市銷售農產品總額達13.8億元;有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向73家高等院校飯堂直供農產品,直供總值達4785萬元。
加強質量監管與制度建設
目前,廣東省各地級以上市均已建立市級以上的農產品檢測中心,縣、鎮農產品檢測站也不斷增加完善,共建立行政部門農產品質量檢測點、生產企業(基地)和批發市場檢測點共1019家。
2010年全省21個地市開展農產品質量產地檢測共26.71萬批次,對批發市場農產品抽檢共111.21萬批次,2010年產地檢測和市場檢測合格率均達到96%以上。
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廣東省政府專門轉發并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和落實措施。根據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組織起草《廣東省“菜籃子”工程市長負責制考評辦法》和《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為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
廣東省農業廳組織對各市“菜籃子”工程建設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覆蓋面較廣,包括生產能力建設情況、應急儲備能力建設情況、流通能力建設情況、質量安全監控能力建設情況、“菜籃子”價格監測體系建設情況等六大方面。通過調查,為今后統籌規劃安排生產和供應、價格預警等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也為日后對各市的考核提供基礎數據
培育建設若干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
2012年,根據農業生產的區域布局特點、農產品產銷關系和流通規律,圍繞帶動生產,促進流通的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規劃布局若干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全省的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建成輻射全省及周邊省份、面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的農產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要以廣州江南果蔬批發市場、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為重點。大力推進我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政府需加大力度支持市場的公益性配套設施建設,引導市場向高級化發展。
改變農業生產和流通管理分割的局面,明確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歸口負責農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建設和管理職能,并賦予相應的管理手段,實行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管理,解決農產品批發市場多頭管理又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要發揮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效能,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決策和部署,協調推動各地、各部門開展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指導各市制訂規劃、落實方案。抓好督促檢查,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增加對統籌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投入。建議省價格調節基金對“菜籃子”的投入應納入省“菜籃子”工程建設規劃,與現有的建設基地結合起來,合理布局安排,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要建立農產品生產預警監測專項資金,盡快建立健全我省的農產品生產、價格預警體系。
進一步加大農超、農校等產銷對接的組織推動力度,不斷拓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超市、學校對接的家數與產品品種,支持平價商店建設。
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和執法監管,重點開展種植養殖環節違法用藥的監控和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快農業規模化和組織化進程,全力推動和扶持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推進實施農產品標識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重點強化溯源管理能力。